小时候,住的是北京的大杂院。经常去的地方,就是米市大街和朝阳门内的南小街。米市大街上有个红星电影院,最喜欢看的就是革命现代样板戏,京剧电影《杜鹃山》,小时候我的偶像,就是女主人公党代表柯湘,扮演者是京剧旦角演员杨春霞,而她如今已经有八十一岁高龄了。
记得,上小学前终于搬进了楼房,在三里屯。但在当时,都没人爱去那个地方,因为太偏僻。现在想想,那个时候1977 年的北京,基本上出了那几个“门”,什么朝阳门、德胜门、宣武门、崇文门等等,就是乡下了。
因此,小学与中学期间,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工体。因为,上体育课,女生测八百米就是围着工体跑上一圈。而男生则需要围着工体外围,也就是工体铁栅栏外面,跑上一圈,这一圈可是三千米呀!最有趣的就是,有的同学为了偷懒,事先把自行车放在附近。也有的同学,准备趁机搭几站公交车。后来,被体育老师发现,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跑到终点后马上测心率。哈哈!
高中毕业后,家里又搬去了团结湖,有的邻居搬去了左家庄。后来,那个地方都拆迁了,盖了三里屯 SOHO,成了北京最著名的时尚购物和娱乐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国际品牌、时尚餐厅、酒吧和艺术展览,是年轻人和时尚达人必去的地方。
大学上的是走读,基本上在团结湖爸妈家吃饭,自己住在东大桥农丰里。那是一个两居室,我住一间,另外一间是父亲单位的同事,这是补差房,也就是说按照父亲级别应该有一个三居室,但没有。单位就补了一间,算是福利吧!每个月房租,扣我爸 12 块钱。
大学毕业,就去了深圳,在一个台资厂子里面做管理。那里是关外,虽然不需要通行证,比较方便。但是,比关内乱多了。记得,有一次周末放假,我们几个同事一起去附近的山上野炊,还遇到了打劫的。我们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把手表,现金和相机都给了他们。后来,我们报了警,配合警察忙活到了半夜,也没抓到那帮人。
在深圳待了一年多,又回到了北京,去了西直门的木材大厦工作,干了没多久就被公派去了新西兰奥克兰,在那工作与生活了两年。
从新西兰回来不久,就结婚成家了。东大桥的一居,成了我们的婚房。两年后,我们就买了商品房,没住多久又卖了,换了个地方,就一直住到现在,差不多二十年了。
自千禧年之后,在呼家楼的京广中心工作过。后来,创业去了后现代城,华腾园。公司被收购后,就搬到了大北窑的海航大厦,后来又搬去了最有艺术氛围的北京侨福芳草地,一个集写字楼、商业、餐饮、酒店的综合购物娱乐中心,里面布满了很多艺术雕塑,装置艺术作品等,也是北京又一个网红打卡地。
在侨福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的巅峰吗?应该不是,因为那个时候总感觉钱不够花呀!有一次,一个月的销售提成就是十万,那又怎样?一次亲子游,全都花掉了。从侨福芳草地出来后,公司搬去了崇文门新世界,在那里工作直到生病,提前病退。
人生无常胜有常嘛!无常才是常,只有顺应它,接纳无常,才能放平心态,才能发现本自具足!让我们赤子之心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