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海蒂和爷爷》,世间最美莫过于自然和爱自然的眼睛
影评《海蒂和爷爷》,一部小说百年来被多次翻拍的奥秘是什么
瑞士作家翰娜·斯比丽于1880-1881年间出版长篇小说《海蒂》,讲述天真善良的小女孩海蒂在父母双亡后被姨母送到阿尔卑斯山上与脾气古怪的爷爷一起生活,她像阳光一样所到之处光辉灿烂,帮助城市里的轮椅女孩克拉拉重新站立,也用爱和善良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的故事。
这本小说风靡全球一个多世纪,曾多次被拍成电影和动画片,1937年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出演该影片,1974年由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操刀改编成52集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93年、2005年、2015年又分别被美国、英国、德国翻拍上映,其魅力经久不衰。
今天写的评论主要是以最近的一版电影《海蒂和爷爷》为参照的,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阿努克·斯特芬、伊莎贝尔·奥特曼、安娜·申斯等主演,2015年在德国上映 ?,2019年5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
孤儿海蒂由其姨妈照顾到五岁,后被送往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家生活。孤僻的爷爷独自住在山中木屋,他开始并不想接受海蒂,在海底住下来之后,爷爷发现海蒂聪明善良又活泼,爷孙俩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放羊小子彼得带着海蒂放羊,徜徉在大自然怀抱。
某天姨妈来悄悄带走海蒂,将她送到法兰克福去给一个有钱人家的瘫痪小姐姐克拉拉陪读,海蒂心疼克拉拉孤独,但又非常想念爷爷,后来在家庭医生建议下被送回山上爷爷家,克拉拉被奶奶送到海蒂家做客,经过训练终于可以站立行走,海蒂像快乐的小鸟和彼得继续奔跑在山绿野山间。
以下简评:
一部小说百年来被多次翻拍的奥秘是什么?
所有翻拍的故事蓝本来自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这本书是作者当时写给自己孩子阅读的带有浓厚自传意味的小说,小说中的很多背景、风景、人物与环境都带着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子,恰恰是其所处时代的细致刻画。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所以这本小说创作十年之久,然后于1880-1881年间出版,恰恰是工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之后,新旧思想在矛盾中碰撞的时候。
小说将小女孩海蒂的纯真自然善良美好与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遐想,激荡起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憧憬。而海蒂被送到代表工业文明进步的法拉克福之后,尽管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有钱人的家庭里,吃穿用度都比在山上精致享受的多,但海蒂竟然渐渐病了,梦游出门,渴望高山,没有一天不想念山上的爷爷和小伙伴。海蒂的苦恼其实代表了身处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的矛盾焦灼,对工业文明带来的污染、繁忙、速度、力量有所恐惧、厌恶,追忆从前的恬静时光,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渴望田园诗画的生活,陶渊明式的小桥流水,春花秋月。
所以这部小说百多年来被一次次翻拍,每一代制作人都加入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热忱,但归根结底的精神主旨是一样的,爱与自然,爱是我们生存下去的第一要义,而自然是滋养爱容纳爱的环境,在自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直接,单纯美好。
世间最美莫过于自然和爱自然的眼睛
海蒂为了让彼得不再打羊,主动分享自己一半的午餐,这是对动物的爱;
海蒂在城市生活的时候藏起小面包想带给彼得双目失明的奶奶,这是对他人的爱;
海蒂尽管想念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和小伙伴,却也不忍心抛下轮椅上的卡拉拉离去,这是对朋友的爱;
海蒂将城市带回的香肠送给彼得,这是对伙伴的爱;
海蒂飞奔回山上,扑进爷爷的臂弯,得到小椅子的时候扑上去拥抱爷爷,这是对亲人的爱;
在海蒂的心中,有偶尔的烦恼,却没有恨。绵延的爱如欢快溪流,浇灌了每个人的心灵,融化了孤僻的爷爷,融化了孤独的彼得,融化了失明的奶奶。海蒂的爱照亮了法兰克福的豪华大宅,连佣人、侍女、医生都站到了海蒂一边,最后克拉拉的奶奶和父亲也感动于海蒂对克拉拉的帮助,奇迹因爱而生。
在海蒂的眼中,所有她经过的人与动物、植物、风景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切构成了完整的生命,因而她爱着巍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爱着草地树林花朵和蝴蝶,也爱着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世间最美莫过于自然和爱自己的眼睛。
海蒂的眼睛里是爱的星空。
我看过许多的电影,也写过很多篇影评,这一篇并不是写的最好的,当然很多电影都非常出色,震撼心灵。但如果我一生只能推荐一部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推荐这一部《海蒂和爷爷》,或者之前的任何一版电影、动画片都好。因为海蒂所代表的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单纯的爱和善意。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一个电话可以通往全世界各地,一张机票可以去任何地方,人类已经开始探索太空,生物科技、AI技术都在日新月异的突破常规思维局限,可是,我们的心底都还保留着一片如阿尔卑斯山的处女地,那里有翱翔的鹰,有雪山和绿草地,有土拨鼠和大角山羊,有野花缤纷蝴蝶翩翩,有大树、山泉、大狗和风中的秋千架。
海蒂的故乡位于瑞士东部的格劳宾登州,迈恩费尔德有个“海蒂村”,高山湖泊、茫茫雪原,徒步两小时可登上海蒂高山,眺望云天,阿尔卑斯山不在乎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海蒂的目光永远在那里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