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似乎得了一种职业病——“宝妈病”:和别人聊天的话题,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孩子的;还总是呱呱教别人怎么养小孩;总是把心理抚养、鼓励教育、冷处理这些词记在心头、挂在嘴边……
首先姑且不管这样是好还是坏,我要说的是,我并非一开始就有“这种病”,现在想来,病因大概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去年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和安安一起去快餐店吃饭时遇到的。一对就餐的母子,儿子大概6、7岁。妈妈跟儿子说,你想吃什么?想吃什么自己点。儿子指指土豆,妈妈说,土豆啊,这个没味道;儿子又指指豆腐,妈妈也说不好吃;如此三次……最终,妈妈按照自己的心意选定了菜。走到收银台旁,妈妈说,你把饭端一下,儿子伸手去够,妈妈突然大叫,你没看到吗?这上面有水?。∧憧纯茨?,把衣服都弄湿了,你眼睛长哪了!然后儿子萎缩下来。结完账,妈妈问儿子,你看想坐哪里?儿子指了张中间的桌子,妈妈说,这里太吵了,我们坐那边去。在就餐过程中,妈妈不时训斥着,有“水有什么好喝的!多吃点饭”之类。最后再看时,妈妈端着碗,在给儿子喂饭。
第二件事,是在医院里,看到一个大约13、4岁的男孩,对父母动则大吼大叫,动则拉扯捶打,而父母毫无办法。
这第一件事,让我总是想知道,为何家会伤人;第二件事,我总忍不住担心,一个“管不住”的孩子,当他出身社会,会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对他的家庭有什么要的影响。
那时候,也正是我和安安单独相处的磨合阶段,在工作日的白天,我还是想着尽量多一点时间放在工作上,所以只要安安自己能待得住,我都让她自己待着。直到她想起要出去玩,开始大吼大叫,我才放下手里的活。但往往这时候,我还没做好带她出门的准备,比如换纸尿裤,带水杯,带水果……在我完成这些准备的过程中,安安会极度不配合(在我看来),哭闹吼叫。我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非常糟糕,甚至在那段时间一度到了抑郁症的边缘……
但是,一想到安安还需要爸爸妈妈的呵护和爱,我就迫切的想要做出改变——为了安安,也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于是我开始了解育儿类的知识。真正的转变,却发生在我知道时间还需要管理的那一刻!人生三十几年了,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人生需要规划,并且需要了解达成目标的路径,时间需要管理。从此我开始“凡事提前,过有准备的人生”。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魔法,但也就是这个魔法,让我开始记录时间,规划时间,我的焦虑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慢慢的,我和安安的作息时间、生活节奏开始融合,开始用心对待她的需求和自己的工作学习安排,开始不断反思、调整。从此,我喜欢上了带她出去溜达的时间,并且在带娃这件事情上越来越有信心,开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每天的相处中,甚至开始喜欢和别人分享这些知识或者经验。
这大概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宝妈病”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