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病了,家长需要做什么?首先要安心、静心”这是最近看的一本《儿童健康讲记》里提到的一句话。
今天带着家里宝贝去了一次xh医院看皮肤,回家路上,想起上次宝贝不到四个月时一次发烧的经历。对比两次身体出状况的经历,上次没有去医院,观察了一天,下午退烧了,晚上也没有热度反复,第二天彻底神采奕奕,一整天都笑呵呵的。而这次,虽说也是观察了两三天,但可能是关心则乱——眼见着后背疹子开始见多了,家里又筛查不出什么过敏源,于是一急之下,决定去一次医院,等被告知就是单纯热的起疹子,回家注意室温保持在22度,最近都不要让她热就行。至此,自己就意识到,这次来医院其实是花钱买个安心。所以,这次来回车程?看病的费用,就当是让自己学习了一次——以后孩子或者自己病了,先安心、静心观察一下,如果没有明显加重或者危急的情况,可以不用第一时间就去医院(前提是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少折腾自己的身体,其实只有恢复的更快,因为孩子包括我们成年人,其实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给身体抵御外敌和恢复的时间。
这次去医院,之所以花销不菲的原因之一,便是化验费和医药费。不知道是医生为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还是为了chsh,似乎不开点药,总有些“说不过去”。结账时,看看付钱的账单——216元。付好钱,拿好药,看了看——三盒激素类药物,三小罐医院自制药,一小瓶脱敏药。当我拿好药给带着宝宝的阿姨看时,我们俩都相视而笑——有点自嘲,有点无奈。真的想说,刚五个月的孩子,有必要用这么多药么?除了三小罐医院的自制药是我们请医生开的防治孩子目前口水疹的,其余的药膏和口服药,如果真如医生说的只是发的单纯的热疹,注意室温和保湿,又何必开这些“速效药”呢?照理,我们普通的成年人都知道,如非必要,尽量不用脱敏药、含激素药物和抗生素,更何况是一个行医几十年的老医生了,不应该更加慎用药么?或者这位医生觉得,凡是病人去挂号看病,还挂的是特需,不开点药,怕病人觉得白来了(的确存在这样心理的“患者”,但自己还真不是这类人,最好是挂了号,检查完,啥事没有,出医院门时两手空空)。如果是怕病人“找麻烦”,那是不是也可以告知或者征询下患者或者家属的意愿——在可以不用药的情况下可以自愈,只是需要时间,注意饮食或者生活环境即可。毕竟不是所有患者都喜欢“被开药”的,虽然回家后可以不用,那既然可以不用,又何必为此买单呢?当然,也不是所有医生都有“开药”的习惯,上次因为宝贝多日咳嗽去了医院,挂了专家号,也是个主任医生,有些年纪了,听了听心肺,就说没事,要不是自己要求给宝贝验个血,他都不会开化验单。等验血结果出来后,白细胞稍微高一些,医生听到我有点担心,想让他开点药,就说了句:”这么小的孩子,开什么药,又没什么事,这点指数不算什么炎症,就是口水呛的,回去观察几天,只要没有加重的现象,也没有咳到喘,就没有关系,没事的。加重了,呼吸困难,那就再来医院?!?回想起来,还挺感谢这位老医生,没有随便开药,也告知了注意事项,既安了患者家属的心,又赢得了家属对医生的尊重。而且,宝贝也的确随着月龄的增长,不再出现咳嗽厉害的现象,更没有那些加重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自然也就不会为此再去医院了。所以说,并不是医生都喜欢开药,而是有的医生可能因考虑到各种因素而开药。
总的来说,在经历了今天带小宝去医院看皮肤之后,更是觉得今后在遇到孩子和自己有病症的时候,一定不能慌乱,更不能病急乱投医,就像那位中医的李辛说的:要先安心,静心。因为,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情绪也会影响病程的发展,甚至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已经有病症的家属,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恢复。在不紧急、不危急生命的情况下,先观察,再去医院问诊,或许这样也更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毕竟,相信谁都不太愿意“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