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实践性很强,看完就可以实行。想到现在的生活快乐难求,所以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这个读书笔记可以帮到你。
作者:积极心理学之父 [美]马丁·塞利格曼
译者:洪兰
万卷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第9章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这两种思考习惯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无数的研究告诉我们,悲观的人很容易放弃,常常陷入抑郁中。这些实验显示,乐观的人在学校的成绩比较好,在工作上和球场上的表现也比较好,他们常常超越能力倾向测验(aptitude test)所预测的上限。乐观的人通常比悲观的人更容易在竞聘中胜出。他们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都很好,年纪大时,也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有很多病痛。实验证据甚至指出他们比一般人更长寿。
无助感
悲观现象的核心是另外一个现象——无助感(helplessness),所谓无助感是说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但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影响自己对生命的控制力。比如,“我怎么做都没用”的思想会阻止我们采取行动。习惯性的悲观想法会使更多不顺利的事降临到我们头上。而且这种想法会使我们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使我们不能发挥出原有的能力。悲观的预言常常是自我实现的。
悲观的思维模式不一定永远不能改变。心理学在过去20年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人可以选择他想要的思考模式。
我们不再是环境的傀儡
心理学以前认为人的行为被假设为环境的产物。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环境的力量转移到个人的期待、喜好、选择、决策、控制,以及无助感上。
成功与健康的关键
成功来自能力和动机。当失败时,通常被认为是能力或动机不足。但失败也可能是在能力和动机都很足,但乐观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
悲观或乐观对健康的影响跟身体的生理条件一样重要。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自身健康的控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高。请看下面的例子。
我们对健康的看法会改变我们的健康状况。
乐观者比悲观者较少受到传染病的感染。
如果我们是乐观的,那么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比较好。
证据显示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活得长。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
动物也能学会放弃
我和梅尔(Steve Maier):
我们设计出一个实验来看动物是如何学会无助的,我们把这个实验叫做三元实验(triadic experiment),因为它需要三组动物一起来做。
第一组动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逃避电击。它们只要用鼻子去推墙上的一块板就可以停止电击,因此这一组动物是有控制力的。
第二组动物所受的电击与第一组的是共轭的,即它们所承受的电击强度与次数相同,但是第二组动物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电击停止。
第三组是控制组,不接受任何电击。
在三组动物都经过上述的程序后,我们把它们放入了可以穿梭往返的箱子。按常理,它们应该很快就学会跳过矮闸来逃避电击。我们的假设是:第二组狗学会的是它怎么做都没有用,所以它会躺在地上承受电击而什么都不去做。
1965年1月,我们开始了这个实验。我们把这三组狗都带到可穿梭往返的箱子里进行电击,看它们会不会跳过矮闸。
第一组狗,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控制电击的那组狗,在进入箱子后,几秒钟内就发现可以跳过矮闸来逃避电击。第三组,那组未曾接受过电击的狗,进入箱子后,也在几秒钟内发现跳过去就没有电击了。只有第二组,那组认为无论怎么做都无效的狗没有跳,停留在有电击的这一半,虽然矮闸很容易跳过去,但它并没有试着去看看另一边是什么样子。
我们重复了8次这个实验,在无助组的8只狗中,有6只坐在那儿等待电击;而第一组的8只狗中,没有一只放弃。
梅尔和我现在知道如何去制造习得性无助了,但我们可以治愈它吗?
我们将前面已经学会无助的狗,放入往返箱,用手把这些不情愿动的狗拖过来,拖过去,越过中间的矮闸,直到它们开始自己动为止。我们发现,一旦它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对关掉电源是有效的时,无助就被治愈了。这个“治疗”百分之百有效,而且具有永久性。
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对“无助”的预防,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称之为“免疫”(immunization)。如果事前学习到行为是有效的,那么这个学习就可以预防无助的发生。
谁不容易受伤
在我们的实验中,也是每3只动物中有1只不会变得无助。许多无助的实验情境显示,每3个人中只有1个人不会变得无助。另外,虽然从来没有受过挫折,但每10个人中也会有1个人一开始就采取放弃的态度。
谁又从来不会放弃?为什么?显然,有些人一下子就崩溃了,而有些人则不屈不挠,在废墟中重建新生活。
经过7年的实验,我们清楚地知道失败后能否重新振作不是天生的人格特质,它是可以学习的。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测测你有多乐观(一套测试题,检验你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
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你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养成的。你的解释风格表明了你是乐观还是悲观。
你对发生在你身上的大小不幸事件的原因是怎么看的?有的人很容易就放弃了,他们认为“都是我不好,我注定一辈子倒霉,做什么都没有用”。另一种人拒绝向命运低头,他们说“这只是环境使然,厄运很快就会过去,生命中还有许多东西比这件事更重要”。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永远到底有多远
遭受的失败后,你认为失败是永久的吗?失败所造成的疼痛会影响你几天,几个月?
打击面的大小
你是否习惯把事情灾难化?一件事情搞砸了,你觉得你只是这件事没做好还是所有的事都做不好。
希望与绝望
我们是否抱有希望是由我们解释风格的两个维度决定的:普遍性和永久性。
为不幸的事找到暂时的和特定的原因是获得希望的艺术。暂时的原因限制了无助的时间,而特定的原因将无助限制在特有的情境中。
都是我的错
最后一个解释风格的维度是人格化。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怪罪自己(内在化),也可能怪罪旁人或环境(外在化)。
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中,人格化是一个最容易懂且最显而易见的维度。人格化也是最容易被过度重视的维度,它只控制你如何看待自己,即所谓的“自我感觉良好”。而普遍性和永久性则控制着你的行为,你感到无助的持久性,以及无助感涉及的层面。
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我并不认为对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改变想法,怪罪到他人身上。只有在一个情况下应该这样做:在抑郁的时候。
假如你是一个悲观者
假如你有悲观的解释风格,那么你在下面四个方面会碰到困难。第一,你很容易抑郁。第二,你没有发挥你的潜能,以你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第三,你的健康、你的免疫机能比较差,而且年纪越大,健康情况会越差。第四,生命一点情趣都没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使得生活很灰暗。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悲观、消沉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轻微的心理失常状态——抑郁
抑郁分三种,第一种是一般性的抑郁。我发现在任何时候,大约有1/4的人处于这种抑郁状态中
单极抑郁症和双极抑郁症
各个方面都不对劲了
我认为一般性的抑郁和单极抑郁症都有四种消极的变化: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上的消极变化
抑郁时的思考方式与非抑郁时是不一样的:抑郁时,对自己、对世界及未来的看法都是灰色的。当你抑郁时,一丁点的小障碍看起来都像不可逾越的高山,你相信你手指碰到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变成灰烬,你对为什么你的成功其实是个失败有着无数的理由。
抑郁的第二个表现是消极的情绪。当你抑郁时,情绪会非常差,可能会哭。
抑郁症第三个症状是行为上的。抑郁者有三种行为症状:被动、犹豫不决以及自杀行为。
抑郁症的最后一个症状与身体有关。抑郁通常伴随着某些身体症状。例如没有胃口,对性不感兴趣。睡眠也会受影响,抑郁者很早就醒来,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再入睡,最后闹钟响了,只得起床。他们不但抑郁,而且很疲倦,这样日子怎么会过得好呢?
抑郁症是一种流行病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酒精、药物滥用及心理健康部部长(Alcohol,Drug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Agency)克乐曼博士(Gerald Klerman)主持了两项美国心理疾病的研究,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很令人震惊。
显示20世纪以来抑郁症增加了10多倍。
现在抑郁症不但非常普遍,而且它的受害者年龄层也降低了许多。整体来说,美国人比以前更抑郁,而且发病年龄更小。一个物质上空前富足的国家,它的国民却出奇的不幸福!
无论如何,所有证据都足以让我们高呼:“抑郁症是一种流行??!”
不要轻视你的无助感
遗传性的单极抑郁症只是少数。这么多抑郁症病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
“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失败”的想法被失败和无法控制的环境所强化,最终制造出了抑郁症。现代人的自我观念使得现代人更容易变得习得性无助。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发现认知疗法的人是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rt Ellis)和精神科医生贝克。
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因为一般来说,女人看事情的方式正好是放大抑郁的方式。男人碰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地去想;但女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心理学家把这种强制性的分析叫做反刍(rumination)。反刍的习惯加上悲观的解释风格,结果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好消息是,悲观的解释风格和反刍的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这个改变是永久性的。
悲观当然不是抑郁症的唯一原因,基因、大灾难、荷尔蒙的改变都会增加人们得抑郁症的概率,但不可否认,悲观是得抑郁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你是悲观的反刍者吗
反覆咀嚼不如意的事的人叫做反刍者。
反刍者可以是乐观者,也可以是悲观者。悲观的反刍者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信仰结构是悲观的,他们会一再告诉自己事情有多糟。有些悲观的人会表现出无望但不会反刍:他们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但是他们不会一直对自己说事情有多糟。
悲观的反刍者最容易得抑郁症。
五记重拳打碎抑郁
认知疗法有五种策略。
第一,学会去认识在情绪最低沉时自动冒出来的想法。
第二,学会与这个自动冒出来的想法抗争,举出各种与之相反的例子。
第三,学会用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reattribution)去对抗原有的想法。这个母亲学习对自己说“我下午对孩子们很好,而早上很差,或许我不是一个擅于早上活动的人”,这种解释法就比较不具有永久性及普遍性。她学会用新的、正面的证据去瓦解原来的消极的解释链,“我是一个糟糕的妈妈,我不配有小孩,我不配活下去”。
第四,学会如何把你自己从抑郁的思绪中引开。这个母亲意识到消极想法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常去反刍则会使情况更糟,最好先不要去想它。
第五,学会去认识并且质疑那些控制你并引起抑郁的假设。
“没有爱,我活不下去?!?/p>
“除非每一件事都完美,否则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除非每一个人都喜欢我,否则我就是一个失败者?!?/p>
“任何问题都有答案,我必须找到它?!?/p>
像这样的假设都会导致抑郁症,你完全可以选择一套新的假设去过日子。
“爱情的确很珍贵,但很难得到?!?/p>
“尽力就是成功?!?/p>
“有人喜欢你,也肯定有人讨厌你?!?/p>
“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问题,我只能挑最重要的去处理?!?/p>
很多时候我们将事实扭曲得比醉汉还厉害。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成功的解释风格理论认为,要筛选出能在有挑战性的工作上获得成功的人,要考虑三个方面:
1.能力;
2.动机;
3.乐观。
这三者决定了成败。
一开始,能力、动机跟坚持一样重要,但时间一久,被拒绝得越来越多时,坚持就变得比前两项更重要了。
但是,在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里,是否有一个合适的岗位给悲观的人?在顺利的人生旅途中,悲观是否有其应有的作用呢?
悲观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
悲观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事情的真相,在生活的某些层面,乐观是不切实际的。在我们跌倒、失败时,用玫瑰色的镜片来看事情会让我们好过些,但这并不能改变事实。有的时候我们要承认我们输了,转变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找理由紧抓着不放。
整体来说,不抑郁的人扭曲外界的事实来迎合自己,而抑郁的人看世界更准确一些。不过我们也要记住,这种关系是就统计上来说的,并不是每一个悲观者都能正确地反映真实世界。乐观者中也存在少数的现实主义者。
对现代人来说,在某些场合,悲观也会发生作用。公司也需要悲观的人,一个对现实世界有正确概念的人,公司的会计、出纳、财务经理、总经理、管安全的工程师等都需要正确的概念。
我们应该说明的是,这些人并不是彻底的悲观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因为职业的原因,他们很可能也是愉快的、满怀希望的、有自信的人。他们的职业使他们有了悲观者的小心谨慎。
这些轻度悲观者,或把他们叫做职业悲观者,似乎能充分利用悲观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没有尝受到悲观的痛苦,他们的健康也没有因为悲观而付出代价。
收支平衡:乐观VS悲观
现在让我来回顾一下对悲观不利的证据,这样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它的收益和代价。
悲观引起抑郁。
在遭遇打击时,悲观会产生惰性和不作为。
悲观引起主观的不良感觉——情绪低落、忧虑、焦虑。
悲观是自我实现的。悲观者在面对挑战时会退缩,所以即使成功在望,也会变成失败。
悲观与不良的健康状况有关。
悲观者在竞争中容易败北。
即使悲观者是对的,事情的确不好,但他们的悲观解释会把小不幸变成大灾难。
由此可见,这张收支平衡表应该偏重于乐观,不过偶尔在某时、某地,我们也会需要悲观。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你的孩子乐观吗
解释风格是在童年期形成的,那个时候所发展出来的悲观或乐观态度是基础性的。
书中有一套测试题(针对8-13岁的孩子)
一般而言,男孩和女孩的分数是不同的。女孩在青春期以前显著地比男孩乐观。
孩子不会绝望
可能你会对结果感到惊讶。一般来说,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非常乐观,有无限的希望,对抑郁也是免疫的,但过了青春期之后,他们的乐观开始流失。
孩子8岁时,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1.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的。如果你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
2.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3.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将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你的孩子抑郁吗
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抑郁?
书中准备了一套测试题(给孩子做的),可以大约了解一下孩子是否抑郁。
为什么会成绩差
儿童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像成人一样,成为抑郁和低成就的主要原因。
儿童的抑郁症和低成就感主要有两个原因。
悲观的解释风格
不幸的遭遇
我们的研究显示:父母吵架或分居会显著增加孩子的抑郁,因此又引起孩子在学校里的问题增加,而他的解释风格也会变得更悲观。学校里的问题加上新出现的悲观使他沉溺于抑郁,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男孩VS女孩
在解释风格方面我们很惊奇地发现,女孩比男孩更乐观。女孩对好事件比男孩乐观,对坏事件则比男孩少一点悲观。所以我们的长期研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男孩比女孩悲观,并更容易抑郁。这表示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它的根源肯定不在儿童期。在青春期前后,一定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使女性变得更容易抑郁。
只有聪明是不够的
过去100年来,能力和才能一直被认为是学业成功的关键。我觉得传统太看重才能了,这些所谓的才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测量方法,它也不是预测未来成功与否的好指标,这种传统观点根本就是错的。传统观点完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解释风格??梢运担?b>成也解释风格,败也解释风格。
哪一个在先?乐观还是成绩优秀?常识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因为他有才能所以才乐观。但我们的研究清楚地反映出相反的因果关系。
我们一再发现乐观者有超出其潜能的表现,而悲观者的表现则在其潜能之下。
我认为所谓的潜能,若没有乐观的界定,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第9章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乐观可以预测赛场上的赢,悲观可以预测赛场上的输。这对于团队或个人都是适用的。解释风格在团队或个人面临压力时发挥作用,如,在输掉一场球后,或在最后几局时。乐观的球队应该比预期的表现更好,而悲观的球队则会表现得更差,而这只有在不利的情况下才会如此。
乐观并非你可以凭直觉就知道的事。归因风格测验可以测出一些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实验表明心理状态的确可以影响病情。
习得性无助理论从四个层面来强调乐观对健康有益。
第一是免疫系统中有一种名为T细胞的细胞,它可以辨识入侵者,例如麻疹病毒,然后快速地繁殖自己,进而将这些入侵者消灭掉。另一种天然杀手细胞(NK细胞)可以扑杀它们遇见的任何入侵异物。
研究者在无助老鼠身上发现,它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了。无助老鼠血液里的T细胞不再快速地繁殖,脾脏内的NK细胞也失去了它们杀死入侵者的能力。这些研究显示,习得性无助不只是影响了行为,它深入细胞的层次,使免疫系统变得被动。
乐观增进健康的第二个方式是使你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有病及时寻医问药。乐观者习惯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会采取行动来防治疾病。
乐观促进健康的第三个方式是减少坏事件发生的次数。 采取行动来避免不好的事。
乐观可以促进健康的最后一个原因在于社会支持。拥有一份深厚的友谊和爱情似乎对身体健康很重要。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与大脑相连的,而心理状态又跟大脑的状态相关,大脑的状态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大脑的状态又会影响身体状况,所以情绪和思想会影响身体这种观点其实一点也不玄妙。
认知疗法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文中举例说明运用解释风格与反刍来预测总统初选,参议员选举。
悲观不得民心的可能原因:
第一,这个阴沉的候选人会比较被动,竞选演说的次数比较少,也较少会立刻反击对方。
第二,选民比较不喜欢他。一个控制良好的实验曾显示人们会避免跟抑郁的人在一起,也比较不喜欢抑郁的人。
第三,比较悲观的候选人不太会激起选民的希望。悲观者对不幸事件所做的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评价会使人感到绝望。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习得性乐观的目的是:你要学习如何在受到打击时,从更具鼓励性的角度来考虑挫折或困境。
使用乐观技术的基本原则就是先问,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eg. 在飞机驾驶舱里的驾驶员决定要不要再除一次冰时。
反过来说,如果失败的代价很低,你就应该采用乐观的态度。eg. 推销员在决定是否再打一次电话时,失败的代价只是他的时间
ABC模式:
当我们碰到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时,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不断想它,这些思绪很快凝聚成想法(belief),这些思绪会变成习惯,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们的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并不是待在那儿不动的,它们会引起后果(consequence),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直接的后果。
要找出这些ABC如何在你日常生活中运作,最好的方法是写下来,记录5个ABC的案例就可以了。
你的记录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不好的事”,尽量客观地记录下实际情况。
第二部分“想法”是你对不好的事的解释。
第三部分“后果”这个部分要记录你的感觉和行为。
反驳和转移注意
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第一是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些别的事;第二个方法是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
转移注意
当不好的事发生时,安排一个时间去想它,比如说,当一个念头一直在你心中翻来覆去、阴魂不散时,你可以对自己说,“停住,我不要现在想它,我要等到今晚六点再想”。
还有就是当消极的想法一出现,就立刻把它写下来。写本身就是一种发泄,“写”加上“以后再去想”会很有效。
反驳
找证据有效地反驳不合理的想法。有没有证据证明当前这个想法是错的?这件事情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可能自己当前的想法是错的。
保持距离
它们不过是想法、念头而已。你相信某个想法并不代表这个想法是真实的。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退后一步,让自己与自己悲观的解释保持距离。
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反驳的;第二步就是去反驳它。
ABCDE模式。你已经知道了ABC各代表什么,D是反驳(disputation),E是激发(energization)。
找出你的消极想法,观察这些想法带来的后果,再猛烈地攻击这些想法,然后体会自己成功应对悲观想法后所获得的激发,把这些都记下来。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书中有例题可以让孩子一起练习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ABCDE模式同样适用于孩子,教孩子乐观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很早就学会乐观的技术,它就会变成基本的人格特质,你会自然而然地采用它,它会带给你丰厚的回报。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本章要教你一些技术,使你同时拥有乐观和悲观,并根据情境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态度。
对以下工作而言,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必需的。
推销
经纪人
公共关系
演艺娱乐业
筹款、募捐
创造性工作
高竞争性工作
高耗损性工作
与之相对的另一端是需要高度真实感、准确性的工作。对这类工作而言,轻度的悲观者比乐观者更合适。
轻度悲观的人在以下领域中会表现良好。
设计工程及安全工程
技术和成本预估
洽谈合约
财务控制及会计
法律
企业管理
统计
技术报告的撰写
质量控制
人事管理
如何在工作中变得乐观
你怎样才能在老板批评你之后还觉得心情不错呢?
第一就是找一个可以改变这个批评的方法,“我知道怎么做能帮助我提高能力”或是“我应该再细心一些”。
第二,你要让你的想法不那么具有普遍性,“只是这件事没办好而已”。
第三,你不要怪罪自己,你可以想“老板今天心情不好”“我的工作期限太紧了”。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要解释抑郁症现在为什么这么频繁和平常,为什么发达国家中的孩子这么容易受到抑郁症的侵蚀,我先要检视两个令人警觉的趋势:自我意识的膨胀和公共意识(commons)的消失。
遗失的精神家园
人类需要生活在意义和希望中。我们以往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和希望,当我们遇到失败时,我们可以停下来,在这个意义和希望的精神堡垒中休养一下,重新去思考我是谁。我把这个叫做公共意识,它包括我们对国家、神祗和家庭的看法。
生命有意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它必须依附到一个比自我更大的东西上去。你可以依附的东西越大,你所拥有的意义就越多。
当习得性乐观是与社会奉献相结合时,抑郁症的泛滥和生命的无意义感才会被遏止。
弹性的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的好处并非无限量的,悲观主义在社会和我们个人生活中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当情境需要悲观时,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接受它。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一个审时度势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