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北方的大学,有个男生,见到女同乡电脑坏了,他去帮忙修电脑,回来后兴奋的告诉室友,“那宿舍有个女孩子不错”,他很喜欢,决定要追。
接着他总跑去修电脑,和女孩在 BBS 上聊,约出来玩,然后是表白。结果女孩连好人卡都没发,毫无留情地拒绝了他。
室友本想安慰他,但这个男生觉得没所谓,因为表白失败就是“跟你说一下我的想法,然后你有不同意见,没事,我们接着来。”
这个男生就继续去修电脑,BBS 上聊,约出来玩。两个月之后,有次出游回来,室友看到两人牵着手。
后来,女孩成为了这个男生的太太。
这个男生,就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将今日头条从0做到了今天的300亿估值。
【1】
多数人,面对自己心生爱慕的对象,默默付出,最终说出那三个字,需要鼓足很大的勇气。因为一个人向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像是敞开自己的心门,让对方进来检视,而对方是欣赏还是反感还是漠然,完全不取决于自己。
所以,很多人不敢说,怕被拒绝;那些好不容易说出口又被拒绝的,感觉心被捅了把刀,有深深的挫败感,人生从此刻起失去了颜色,做什么都没劲。
而张一鸣的故事里,他一样经历表白失败,然而他没有丝毫的沮丧,他说:我只是表达我的想法,你也是表达你的想法,没关系,我们还能交流。
区别在于哪里?
多数人将“表白被拒”等同于“我不好”。
而张一鸣认为,表白不过就是表达想法的过程。
对方的想法我不可控,但我可以调整我的表达。
这个与“我好还是不好”没有任何关系。
看得出来,张一鸣有很高的自我价值感,有强烈的目标导向,能忍受不被理解的痛苦,或者对他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痛苦,人生路上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已。
【2】
绝大多数的人生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将自己的价值感牢牢绑在了外界的认可上,付出了一点,没看到回报,没获得理解,没听到掌声,就觉得痛苦,就会觉得“我怎么了”、”这个世界怎么了“,就好像在池塘里投了块石头,总是期待激起涟漪。
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比如最近写文章,一看到只有百位数的阅读量,就觉得沮丧,既然没什么人关注,做与不做区别也不大,就不做了吧;在群里做分享,一看只有几个人留言表示认可,也觉得沮丧,怀疑是不是自己讲得不好~
在这背后是什么?
内心没有建立起清晰的价值判定的标准,所以才如此需要外界的关注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坑洞。像饿了很久的人,吃起来饥不择食,我们将外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等同于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有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发个朋友圈,看到朋友的点赞,才感觉自己吃的这顿饭来的这个地方有些价值。
然而人生的悖论就是,越时刻要求关注,越是刷存在感,越无法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自然越没人关注。
你又不是太阳,别人为什么要围着你转呢?
尊重从不能从要求得来,而只能用自己的努力换来。
在这之前,坐得住冷板凳,受得了冷清,不被人关注不被人理解,才能深潜才能打磨出自己的产品,提供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万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失败,只是说明尚未成功,没人关注,更不是说明你不行。
何况,就算获得众人瞩目,也不能说明多么成功,因为有可能你过的未必是你内心最想要的生活。
【3】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你的原则,活出你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然后,为了这个目标,用尽全力。
我坦诚,我真的不够拼。
比如,我给自己定下了事业目标,为10000个家庭赋能,传递爱和价值。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每一个自尊自信自律快乐公民的发源地。
然而,有的家长来咨询我,我却会因为对方显得不够礼貌而不回复,不够重视而不回复。
归根结底,还是自我价值感低。
实际上,每一次交流,都是一个可以鼓励自己鼓励别人的机会,而这与对方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别人是我的镜子,我也是别人的镜子。
他们自然会看到他们所看到的,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机会。
想起《解忧杂货店》里,浪矢老爷爷对一个小偷出于好奇寄来的一张白纸,也是极其认真地回复,猜测对方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感谢对方提出了“这样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重要的不是对方怎么看怎么评价,而是自己,你想活出什么样的样子。
从你的身上,能映照出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你就会将这样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才是最为宝贵的。
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就会耐心更好,标准更高,目标更大,做事更从容专注,不计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对一时的成功看得淡,对短暂的失败不恐惧。
(这也是张一鸣能够取得今天成功的重要原因)
即使最后不能达成你最初的目标,你也向你自己,向世界有了交待。
我曾经来过这里,我尽力了。
这里留有我的印迹,我已经向世界展现了我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