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学俱乐部的缘分
2017年的某一个晚上,我收到主席W发来的一条微信:“亲,我们一起成立一个心理学俱乐部,如何?”
我小心翼翼地回复:“心理学,我是半路出家哦。目前在备考今年年底的三级心理咨询师的水平。能满足要求不?”
主席:“没问题。这就算有一定基础的啦!我还找了XXX三位。加上你和我,一共5位小伙伴,咱们一起把俱乐部好好搞一搞。”
主席是根正苗红的心理学本科。另外四位算上我都是后来上班以后才学习的心理学。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是我们俱乐部成立的初衷。
我们在一起,组织各种活动:
心理学小剧场、午餐分享会、各种小型工作坊;其中一?。?a href="http://08643.cn/p/90ca8f87f497" target="_blank">《向上管理——怎样和老板好好说话》
2018年初,开通微信公众号“心懂会”。从此,在公众号上分享心理学相关文章。我们5个轮流写。每周一篇,一转眼就是三年,没有间断。
2019年,我们举办了一个跨公司的“员工关爱和发展论坛”,当时邀请了二十多家企业(外企为主,也有政府部门的热心领导)的HR、HSE部门相关负责人。
2019年初,我们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催眠沙龙。《2019年的第一场小聚:我的第一次催眠体验》
后来,我上了各种心理学课程:绘画分析、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系统咨询、催眠......也算在心理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俱乐部的五位伙伴互相督促,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同侪压力,是我无法堕落的底线》
2019年底,我离开公司,从此继续在公众号上分享心理学分文章。
上周,主席离开公司。在群里交代了离任信息和新主席情况。大家都在群里为主席送祝福:“爱你,永远的主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2. 友谊长存
聚,不一定是开始;散,不一定是结束。
我和主席相继离开,但心理学俱乐部还在继续。我们五位组织者的友情长存。
引用我之前写的另一篇文章《几次别离:致曾经的战友们》中的一段来描述我们的缘起+友谊:
十几年前,我曾经非常热爱的一部美剧《24小时》。这是一部带有浓厚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剧。主人公Jack Bauer简直无所不能。这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Jacky和Chloe的友情。
在第八季的最后几分钟,Jack英雄归去,他对Chloe说的最后几句话:
Chloe,when you first come to CTU. I never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you, that was going to cover my back all those years.
Chloe,你刚来反恐小组的时候、我真的没想到,会是你,这么多年来一直支持帮助我。
十几年过去了,这段话,我一直记在心中。
曾经的小伙伴们,我们从刚刚认识、到一起并肩作战、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份战友的情谊,千金不换。
回想心理学俱乐部这一段奇妙的缘分。想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在汉密尔顿学院毕业演讲时说:
另一句说滥了的老话是“把每天都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活?!闭飧鼋ㄒ樽詈梅垂刺骸鞍衙刻於嫉背赡慊嵊郎谎??!币簿褪撬?,最重要的是,对身边的人,要像他们永远不会离去一样对待他们。你在今天做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复利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这里的复利并非指金融或金钱,而是指如果你投入时间用于建立可靠和长久的友谊,你就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们之所以今天会坐在这里,是因为你们曾被汉密尔顿学院批准在这里学习一套课程,而这套课程现在已经结束了。从另一层意义来说,你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群能在人生道路上给予你们支持和帮助的朋友,而且这种友谊还会继续。如果你能好好培养你们的友谊,它也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给你带来“复利”。
虽然上面的表达,把友谊和“复利”联系在一起,显得有一些功利了。但我始终的态度就是:好好珍惜在一起工作的缘分。做个好老板、好下属、好的合作伙伴。
我评价自己是不是一个好老板、好同事的唯一标准,就是:当某天我有机会去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发展,原来的团队、同事,愿不愿意和我一起走。《如何准备一场面试——从面试官角度分享》
努力做个好人。这并不意味着软弱和一再的忍让。总会碰到三观不合的人。我的原则是:工作上,不惹事,不怕事。把工作做好,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工作之外,如果三观不合,不来往便是。
3. 退休感言:风雨过后再从头
职场一路走来,也快二十年了。经历了太多的人事变动,有离开的、退休的、有重逢的。圈子很小,人品很重要。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次,和两位退休老板的对话。两位都算是做到高位退休的。从级别推测收入,都是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士。听听他们的退休感想吧。
一位是其他部门的领导F。ta和我平时没有什么工作上的交集,我和他不熟,偶尔在电梯、办公室见到,微笑打个招呼的关系。
单位里有食堂。平时大家都是三五成群、各自找各自的小伙伴吃午饭。F也有固定的饭搭子。
F是公司高层,大家都认识ta。F平时比较严肃。
那阵子宣布ta要退休了,忽然就感觉整个人的状态一下放轻松了。某次吃完午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我们的“小饭团”一起散了步。聊到退休以后的生活、聊到这些年职场的感悟。
F说:他回顾自己的职场一路,觉得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很多人都已经离开公司,在外部公司发展得都非常好。ta们都有保持联络。F看到这些后辈们发展得好,觉得非常欣慰。
感慨,一般人的职场生涯,30~40年。这一段过程,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是非功过,谁予评说。
另一位是我曾经的一位直接领导T。在一次公司组织架构重组中,T选择了提前退休。原因是,在当时新的组织架构中,T同级别的位子只有一个人。如果当时T想要留下,就要和自己的一位手下H,两个人PK一个位子。这位手下H,是T的得力干将,也是T一手把H提拔到和自己同一个级别。
外企里的“级别”和“汇报级别”有时会有些困惑,就是同一个级别的人,会相互汇报。
T不愿意和H PK,ta选择退出、选择提前退休,把位子留给H。于是,H后来成了我的新领导,直到2019年,H退休,我主动离职,几乎在同一段时间。
我的运气非常好,和两位领导都处得挺好,ta们都教了我很多。我们的关系,在领导之外,亦师亦友。
去年,我给H写邮件问候,ta感概:很难相信,自己居然已经离开公司一年了。公司刚刚又经历了一轮裁员,ta很高兴,终于不用再经历折磨人的裁员了。
回头看看,就像一场红楼梦走到结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4. 顺便聊下外企的重组和裁员
在那次T选择退休的重组中,ta虽然自己退休了,也尽最大努力,保全了原团队成员,尽量都能留下来,只有少数人实在没有办法保留而离开公司。
T说:一位真正的将军,是不会抛下自己的士兵,自己去逃生的。
ta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说到重组、裁员,公司最高领导要业绩、要向华尔街交代,两条路,要么增长、要么缩减成本。
- 先说增长,人人都想增长,哪有这么容易。
- 而缩减成本,最快的方式,就是裁员。
从公司最高层下来的裁员指令,从财务驱动,很多时候并不顾及具体的操作。
人裁了,事情一件不少,怎么办?
- 要不就是“幸存”下来的人多做工(所以,有时在裁员中保住位子,也未见得是好事。?;鱿嘁?。)但加班也总有个限度,不可能一个人干完原来一个团队的活儿。
- 怎么办?总得有取舍。那就prioritize(定优先级),有限的(人力)资源,只能做到这个地步的。
- 随着时间慢慢积累,发现有些事不做不行了,而目前的人手确实做不了,那就招人。
所以,外企的裁员-招聘-再裁员-再招聘,就是一个周期。
用我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领导的话来说:it is a game(这就是一个游戏)。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精准。
就是个游戏,别太当真。我们只是这游戏中的一个棋子,认清自己棋子的位置和命运,调整好心态。如果还想继续在这里玩,就想办法留下了。如果不想玩了,就结束这一场,去玩另一场游戏。人生很长,这只是一场经历、一场因缘。
5. 一曲终了,悲欣交集
我们公司有一个离职(微信)群,我戏称这个群为“往生群”。
在五位心理学俱乐部主办人中,我第一个离开公司。就和剩下的四位开玩笑,哪天你们走了,我来拉你们进“往生群”。
上个月,主席微信我,说要离职了。我问了ta的last day,设了提醒,正式离职当天拉ta进群。ta说:到时你要热烈欢迎我哦!我说:那是一定的,嘿嘿。
没想到,提前一周,ta就被另外的离职同事拉进群了,没给我机会拉ta。我私信ta:咋提前进群啦?ta说:等不及了嘿嘿。
刚在离职群欢迎主席,又在心理学俱乐部群欢送主席,我这分裂的心情,该如何描述?
想到弘一法师圆寂时,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如幻大千,惊鸿一瞥,一曲终了,悲欣交集。——许巍《空谷幽兰》
还是用苏轼的《定风波》结束这篇。在又一次欢迎欢送之际,调整自己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友谊长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