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来聊聊打车,以前也写过几篇关于打车的文章,关于滴滴肆意增加叫车溢价倍数,引起民怨,再到美团18年高调进入打车行业,上线后依靠补贴一举吃掉上海1/3的单量。
最近又发现19年开始,打车行业展开了新一波营销补贴战。首约、美团、享道纷纷开始各种花样补贴发券,搞的滴滴没办法也只能跟随补贴。
除此之外呢,每到早高峰晚高峰,滴滴打车的页面往往大摆长龙,排队时间长的无法忍受,导致我经常在多个打车APP间,来回跳转。然后受到朋友们的建议,我开始用高德打车,一键可以打多个平台,同时比个价,哪个便宜用哪个,毫无粘性可言。
-壁垒-
其实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在规模效应有限的出行领域,滴滴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壁垒?
从B端供给来看,在任何的商业世界,小 B 越小,越不稳定。而打车市场的小 B 已经小到了每个都是个人,于是供给和需求有了惊人的一致性,就是“逐利”二字,结果就是对平台毫无忠诚度。
不同于淘宝、美团外卖的交易和信用体系,越高的销量与钻石评级,会带来更高的客流。滴滴的星级只影响平台与司机的关系,而非用户与司机的主观选择,司机的逃逸成本非常低。
不同于淘宝、美团外卖的多样服务差异,滴滴打车的服务是极其标准化的,将用户从A地送到B地,除了专车和快车的大类,车型属性的差别,本质都是同质化服务,与司机的关系不大,在哪个平台能打车就好,因此滴滴推出的优享并没有赢得用户买单,毕竟车没有差别。
在过去,滴滴可以通过这种更轻的平台模式规划化,那么供应端的壁垒也是很容易被后来者侵蚀的。
从C端的需求来看,哪边更便宜,哪边车更多,用户就会去哪个平台。滴滴的积分体系、会员体系,本质上并未解决便宜和快速的问题,一个白金卡用户,和一个刚开始打车的用户所收获的体验,并没有本质差异。
除了有的时候可以用一下提速车道,但好像并不好使,个人体验经常去了快速车道,发现还更慢了,一堆人在快车道挤。
还是那句话,越小的个体越没有忠诚度,越无法绑定。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能够攀升到65%以上,除了向下渗透三四线城市外,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商家签独家协议,用户是会因为有更多的选择,而留在某个平台上持续购买的。
饿了么也可以,但饿了么没有美团、大众点评的流量平台,大的品牌商家更看重堂食流量的曝光合作,所以饿了么进入阿里集团后,与口碑、飞猪、淘宝形成聚力是很重要的。
而滴滴在用户心中没有这样的心智,反而身边的朋友、同事,更喜欢打首约,豪车更多,没准还能打到一辆卡迪拉克CT6、特斯拉、宝马3系。
-盈利-
??创笱蟊税兜拇虺稻尥稶ber,已经传出了将要在纽交所上市的消息,尽管具体时间尚未披露,但IPO申请已经提交,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29家银行将承销此次IPO。
据路透社曝光的Uber内部文件显示,其每股发行价将定在48-55美元的区间内,以此推算Uber发行市值为900-1000亿美元左右,若以这样的估值规模来算,Uber将进入美国互联网巨头第二阵营,第一阵营是FAAG(Facebook、Apple、Amazon和Google),市值均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AAG接近万亿美元;第二阵营是Netflix、Uber等千亿美元级公司。
而滴滴在流年不利的18年中,损兵又折将,关停顺风车,试水金融服务,也未有较大成果。程维分享过一个数据,他说滴滴创业6年以来,还没实现过盈利,总亏损达到了400亿左右,仅仅18年上半年就亏了117亿元。
程维用这个数据说明滴滴并不是一家赚黑心钱的公司。程维可能也希望通过这个数据来博取一些同情。
虽然滴滴平均从每一个订单的抽成是16%。也就是说一个司机每天跑500元的话,滴滴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赚90元。司机自己还得承担油费、车辆损害等费用。
但程维解释滴滴的净利率只有1.6%,大部分的抽成都又回到了司机的补贴上,同比拼多多。滴滴的抽成是16%,拼多多是2.8%??瓷先ネ教J降牡蔚胃吆芏啵欢炊喽嗟拿适?5%,拼多多的净利率实际为2.1%。
这样来看打车明显是一个更痛苦的生意,必须支付足够多的补贴以保证司机的忠诚度,但显然难以允许其持续不断的大额亏损。
若不能维持这样的补贴,则只能大幅提高乘客的支付价格,但还面临美团、首约、曹操竞争对手的纠缠,此举相当于自伤,导致更多乘客选择竞争对手的服务。而拼多多随着流量的集聚与攀升,在广告营收的收入还有很大的前景提升空间。
同时滴滴与Uber不同的是,虽然都进军了外卖市场,滴滴外卖烧钱补贴10个月亏损了10个亿,仍在美团和饿了么联合围堵下打不开局面。
而Uber Eats已经成为Uber核心业务之一,在美国市场仅次于竞争对手 Grubhub,包括星巴克在内的诸多商家都已经与Uber Eats合作,星巴克将在中国与饿了么探索的“专星送”复制到全世界。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Uber Eats的预订总额为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
多元化的业务,让投资者更看好Uber,而滴滴看起来,目前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落脚点。
-掌控-
清明跑去成都玩了一趟,发现好多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投放的车辆比滴滴更多,共享单车真是一门区域流量垄断的生意。
然后又跑去了乐山,县城里有很多街兔电动车,只能用滴滴扫码打开,相比城市便捷的公交路线与纵横交错的地铁线,小城市的大小,更适合电动车游走。
所以在游玩的那几天里,滴滴成为了我打开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所以我开始理解,并非常认同了42章经的文章,滴滴的唯一出路的观点。
不论是短期的融资租赁,还是长期的无人驾驶,相信只有控制车一条路可以真正让滴滴的市值落地为安,甚至包括美团要继续做打车也是一样。
在这个方面,滴滴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布局,但控车毕竟是一个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滴滴依然会垄断的不容易。
特别是高德以平台思路切割的做法,聚集多家公司的打车服务,吸引用户的使用,对后来者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对滴滴就不乐观了。
就像2011年京东、唯品会、当当的崛起,导致阿里下定决心做一淘一样,一个可能诞生的电商群雄割据的时代,产生多个入口,这个时候用户需要什么?需要搜索,一淘。
阿里没有退路的挺进大别山,正是因为没有人清楚淘宝,天猫,一淘的未来,最后哪个能守住阿里的电商阵地。
而此刻的高德,好像又看到出行领域群雄逐鹿的时代,一个新的流量入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