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到2019年,好歹我也是知识付费的老学员了,但赵老师的讲书营却是我第一次参与的线下课。毫不夸张地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从“要脸”到“不要脸”
或许是因为心底里的不自信,我是一个特别害怕出错的人,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胜过自己的感受。所以,一旦要在公众场合说话,第一反应就是紧张,第二反应就是大家会怎么看我?
但是,两天一夜的时间,我从一分钟自我介绍都会忘词,心还差点要跳出胸膛的状态,到了依然紧张,却五分钟也能顺畅说下来的状态。在整个人都被推着向前走,但老师和小伙伴们的鼓励实在温暖。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多是看到了勇敢的突破。
所以,虽然课程很虐,但是结果很爽。谢谢讲书营,让我开始学着不要脸了。
从“不懂”到“懵懂”
小时候参加过演讲比赛,但从来不知道,演讲到底是怎么回事。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顺着感觉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完全不懂。
两天的课程下来,发现自己初初入门了。在赵老师生动灵活的课程讲解中,演讲七步法的逻辑贯穿,凤头猪肚豹尾的内容设置,过山车式的情感体验,首尾呼应、金句运用、设置悬念、利用道具、场景细节、观众互动等等多种演讲技巧,让我也能够开始点评,也会下意识地在讲稿中运用方法,试着去创造一次更有感染力的演讲情景。
虽然有很多关键的知识点我还没有记住,但感觉自己已经开始从“不懂”到“懵懂”,以后争取能够有更多内化。
从“读书”到“讲书”
赵老师说,没有输出的阅读,就是耍流氓?;赝芬豢?,我原来这么多年都一直在耍流氓。主动阅读不多,基本看过就忘,从来不去分享……哪哪都是毛病。
在两天的时间里,尝试去讲一本书。当我从推荐者的心态重新去看《我们仨》,才发现哪怕读过三遍,也不能立刻清晰地去讲出来。于是,先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尝试去总结了书的概要,并且找出书里的一个侧面进行细节放大,然后再加入几种演讲技巧去描述和完善。当半夜两点把稿子写完,突然发现对书本身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当面对小伙伴把内容讲出来,又发现对人物情感有了更多体验。这大约,就是输出和分享的力量。
我想,或许我就会成为赵老师口中所说的那样,原本不太读书,但是因为讲书爱上了读书。
两天一夜的课程结束了,但有一些美好的改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