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第二大脑」的重要性,这个例子是「药命效应」这部电影里的故事,
男主角一开始是郁郁不得志的小说家,一直到有一天他吃下一颗药后,
忽然成为文思泉涌、判断力与创造力惊人的天才。
有趣的是,这颗药到底带给原本二流小说家的男主角什么效用呢?
我的解读是,这颗药的作用是让男主角可以
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候想起自己一生所学习、经历、阅读、思考过的所有内容,
并且在大脑内重新组织连结,于是当他写小说时可以旁征博引自己过去所有累积的资料,
当他分析股市时可以统整过去所有的案例来做出更好的分析。
简单地说,这颗药让男主角:
把过去自己所有的累积,善用到每一个当下情境。
一、不是我没有才能,而是我没有善用自己过去的累积:
也就是懂得「跟过去的自己取经」。
更进一步想,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像是「药命效应」电影里一开始的男主角,
我们或许觉得自己缺乏创意、觉得自己效率低落,
但这不一定是我们才能不足,而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善用自己过去的累积」:
- 文章需要多一个引证,却忘记自己几年前读过的书里有这样的资料。
- 企划需要一个新想法,却忘记自己几年前曾经有类似的思考与笔记。
- 问题需要一个解决法,却忘记自己曾遇过、看过类似问题并解决过。
- 简报需要很多个点子,却没办法善用过去自己笔记过的所有小灵感。
- 工作需要一个新计划,却没有善用自己过去曾做过的类似工作架构。
二、 工作与思考上的双重时间浪费:
这些时候,比起「重新去找」、「从头再想」,我们若是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取经」,
那么是不是就像爬阶梯一样,过去的自己如果能累积成持续上升的阶梯,
我就可以持续地往上前进,而不会每次都要从第一阶开始踏步。
我们太习惯舍近求远,花太多时间从头开始,
遇到什么工作都先开始找新资料、新方法,却没有好好珍惜与利用之前花时间累积的东西,
这可说是「双重时间浪费」:
浪费了过去明明我认真努力过的时间,也浪费了现在我必须从头努力的时间。
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拥有「第二大脑」这样的知识库就是必要的,让我们身上的第一大脑,
与透过数字工具建构的第二大脑一起同时运转,就类似「药命效应」电影里吃了药的男主角一样,
当我们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取经,并且在翻越高山时永远都「先从已经累积的地方开始往上爬」,
那么我们理所当然 ??可以爬得比别人更快更高。
如何利用 Evernote 有效率建构、系统化使用自己的第一大脑与第二大脑的实际经验。
1. 过去:我如何在Evernote上累积过去的自己?
第二大脑就像是笔记,但他的意义比笔记更重大,也更需要长时间的累积,
我的 Evernote 累积了超过 8 年以上的个人经验、资料与知识,而它的作用会一天比一天更有效,
当我把自己的阅读、学习、思考、想法和需要的资料都放入第二大脑时,
就是在建构一个更完整,并且随时可以向他取经的「过去的自己」。
除了??大家一般会把工作笔记放入 Evernote 外,
我也会把自己的胡思乱想、读书心得、电影心得等等各式各样对这个世界的体会一一写进 Evernote 中。
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笔记,其实都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激发出现在的自己所需要的灵感。
就好像 2011 年当我第一次看完「药命效应」这部电影后,我写下我的心得放入 Evernote,
我怎么会想到 2015 年的 4 年后当我需要上台分享第二大脑学习经验时,
我在搜寻 Evernote 的过程中找到这个过去的自己所想所思的段落,
回忆起这个好例子,并且可以活用到未来工作上。
跟过去的自己取经,找回那些我明明曾经拥有,
但大多数都被我遗忘的知识,就是让我可以比别人「更快更有效思考」的秘密武器。
但是要拥有这个强化第一大脑的第二大脑,首先必须要建立好的收集资料习惯。
我自己无论在剪贴网页资料、撰写阅读心得时,有几个关键步骤跟大家分享:
- 阅读时顺手摘要、划出重点在哪里
- 比起剪贴他人资料,更重要的是加上自己的笔记
- 收集时顺手搜寻其他相关笔记,并做出连结或合并
单纯的累积或收集其实也会有帮助,但是比起一个收集「他人资料」的他方资料库,
建构一个「自己曾经想过」的个人知识库,后者的意义更重大,帮助也更大。
2. 现在:我如何在 Evernote 中跟过去的自己对话?
我的工作上常常需要思考,企划一本新书、建构一套方法理论、
分析一个趋势、撰写一篇文章、找到这个任务最好的执行方法等等,
「动脑」可以说是我工作的本质,而如果你的工作也是以动脑的知识竞争为主力,
那么或许我下面的经验对你会有所帮助。
我发现当我必须去思考时,瞪着空气想,
总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这就是第一大脑常常有的症结);
但是马上上 Google 去搜寻新资料呢?
大多时候我发现那会让我花费非常多整理新资料、阅读新资料的时间,
而且还要花更多时间去归纳与推理新资料的结论。
那么,如果我先回头去「找过去的自己出来一起思考」呢?
这时候情况将会大有改善,只要前面所说的第二大脑累积了足够的时间与容量,
那么我常?;岱⑾肿约褐霸伎脊嗨频奈侍?br>
并且有过一些推论、发现我之前曾看过类似文章
并已经画出重点、发现我之前曾想做类似事情并且有了初步规划。
这时候如果我可以从归纳过去的自己已经累积的这些资料与知识开始,建立出初步的大纲架构,
然后才在不足处去寻找新资料,我发现这样的工作流程会让时间缩短、效率加倍,而且成果更好!
因为需要动脑的事情,千锤百炼的累积常常更经得起考验。
过去的自己充满了惊喜,只要我们善于找自己对话。
而这里有一个实作上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
那就是我在思考任何事情时,都会把思考的过程本身也记录在 Evernote 中,
不是记录思考的结论(因为大多数思考通常都没有结论),
而是在思考过程中就即时的把所有零散想法都写进 Evernote 后再慢慢归纳推理:
- 思考一件事情时,先搜寻 Evernote,找出过去类似想法
- 优先从过去已经有的想法笔记开始累积,不断补充强化过去的资料
- 思考过程把想法写成清单,而不是在脑中运转
- 一边写,一边在笔记重新组织想法
比起建立一个新的自己,强化「过去的自己」帮助更大。
写笔记、思考企划也是一样,比起一直产生零散的新笔记,
我更喜欢找出过去想到一半、写到一半的笔记,
然后用现在的想法继续去补充他们,在优先跟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过程中,
让过去的自己持续强大,这是更有效率的建构充满知识性与创造力的自己的最佳方法之一。
3. 未来:我如何在 Evernote 中把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好?
我总是会在分享高效率笔记方法的讲座中询问大家一件事情:
「好的笔记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这时候有的朋友会说在笔记上做图表、把重点有逻辑的整理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但如果「笔记写完后不会使用第二次」,那什么笔记方法都不算真正的有用。
什么是「笔记写完后不会使用第二次」?
就是无论我当下写下什么灵感、想法、资料,如果除了写下的这一刻外,
我再也不会翻开来看第二次,那跟没有写下笔记有什么两样?
因此我认为好的笔记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被使用第二次」。
这时候就算前面讲的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的方法进行到一半、没有想出结论、没有想出更好的推理,
这些都没关系,只要留在我们的第二大脑中,
然后未来有一天我有新的体悟、新的刺激时,我可以找回这则进行到一半的笔记,然后补完他:
这就是把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连结在一起,通常这样可以整合出更好的自己。
在类似 Evernote 这样的数字第二大脑中,有两大功能是我在实作上必备的,
这两大功能说穿了很简单,只是我们有没有善用:「搜寻」与「连结」。
「搜寻」就是第二大脑的回忆机制,第一大脑一定不记得这些回忆,
但在第二大脑中只要不断反覆搜寻,那些旧的笔记、想法、资料就会反复地重新浮现,
这就是「让笔记起码使用地二次」。
「连结」是 Evernote 或 OneNote 中都有的功能,类似维基百科里的词条连结,我可以把过去、现在的不同笔记相互连结在一起,构成一个思考的体系,找出每一个不同时间点的相互关系。
试想看看,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有不同的启发与想法,
如果可以把每一个阶段的自己组合起来,构成立体的思考,
那么我们的思考不仅会更有效率,也会更加深入与广阔。
三、小结: Evernote 第二大脑循环运作的四个流程
Evernote 或 OneNote 这样的第二大脑运作流程只要建立起来,
他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正向循环,让第二大脑产生辅助第一大脑的加倍效果:
- 累积:首先把资料、体验、思考、回忆放入第二大脑中储存。
- 触动:于是在需要时可以进入第二大脑找出之前的思考。
- 改变:在之前的思考上进行处理,从累积的基础进行升级。
- 升级:强化后的思考又重新放入第二大脑储存,等待下一次利用。
这一个有机的第二大脑循环,就会成为在这个知识竞争时代里对你最有利的武器,
因为这样的系统化思考有两大特色:
- 推进你的起跑点:你是从过去的自己累积的思考开始推演,而非从头开始。
- 系统化的连结与整理:你可以统整自己不同的体会、不同的经验,激荡出全新整理。
无论你要使用什么工具,但是「跟过去的自己取经」,
懂得建构自己的第二大脑,让自己更有效率的思考,
我相信都是对现在工作与生活有所帮助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