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你真的可以吗?你真的是一个理智的户外“山友”吗?如果没有准备好,请不要走这条线。
今年五一期间,多名驴友鳌太穿越被困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目前2人遇难,1人仍在搜救中,由于搜救区域是高海拔无人区,且路线长,气候多变,所以搜救难度很大。
鳌太,即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这条直线距离约32公里,实际穿越约80公里的路,隔开了中国的南北,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
俯瞰秦岭,鳌山与太白山在关中平原的南部筑成一堵“白色的高墙”。
那么,为何困难重重的鳌太线路没有让山友们望而却步?穿越鳌太到底有什么难点?有哪些山难事故值得反思与警醒?请看下文。
《这条夺走了最多生命的路,没有激流断崖,也不需要翻达坂》
鳌太的名声一半来自户外地位,一半来自频发的山难。(
鳌太,一条从鳌山至太白山距离约80公里的线路,被很多山友称为“龙脊之路”。据统计,截至2013年,行走鳌太时的失踪山友就已超过30人(信息来源:太白山自然?;で芾砭郑?。
路线概况
鳌太,翻越秦岭上鳌山与太白山的穿越路线,尽管最高处拔仙台海拔仅3767米,但却需要在5-7天内翻越10余座高山,包括鳌山顶点导航架(海拔3475米)、梁一、二、三峰以及太白梁顶(海拔2523米)等。
鳌山最高点导航架。
这条线路,看似都在山地行走,海拔也不算特别高,也有路标,但实际暗藏玄机。2010年6月,就连当地一位药农也在上山采药时,遭遇失温而冻死。
具体来说,穿越鳌太有以下几处难点:
恶劣气候——位于秦岭上的鳌太,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两方气候在此交汇、碰撞,造就了其较一般高山地区更多变复杂的气候:“一天四季”是常事,即使在盛夏,山上也可能飘起雪花,若是寒冬最低温度或长期低于-10℃。
浓雾总是如影随形
雨雪、低温并不是最糟糕的,最令人恐惧的是大风与浓雾:
鳌太,最烦的不是那场雨或者雪,最烦的是那9级大风以及随时出现的大雾。只要是多云以上的天气,浓雾便会相当频繁。
不单单是雨雪会让人浑身湿透,过热或者潮湿的大雾,都会让人像掉水里了一样。而随之而来的大风,太容易让人失温了。
特殊地形——穿越鳌太,从拔仙台往西走,会经过一些地势平坦,视野广阔的路段,例如东塬、西塬、跑马梁等,它们在山脚看起来非常像山,实际却不是。
塬,是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它的特征是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
当你走上去,尽管上面铺展着大大小小的巨石,但因其太过宽广,一旦遇到阴天有雾等视线差的环境,极容易走着走着就找不到方向,
尤其是在雾中,你会在塬上转圈儿而不自知,到处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当你走到塬边的时候,你无法确定该向哪个方向前进……
此外,位于山坳处,连接鳌山与太白山的2800营地,也有不少山友在此遇到过瞬间迷失找不到北的情况:
2800营地。
天刚黑,在小松林扎好帐篷后,我与同伴一起去取水。明明去时几分钟的路程,回来竟然找不到原路了。
回程走了十几分钟,登上了一个小坡便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营地在哪。
四周望,才看到出发前挂在营地附近树枝上的一盏非常亮的纽扣灯,好象在一两百米的远方,但现在看起来还以为是星星。向着灯光走,又上了个小小的坎,才发现营地就在眼前。
其实好近,就二十米
高强度无人区——鳌太全程几乎都处于无人区,无补给,夏季就连水源处都很难找到。
沿路就是与巨石的对抗
穿越强度非常大,可拆分为40%的刃脊横切、30%的巨石区与30%的跑马梁,其中最要命的九层石海,对体力要求非常高:
开始认为是攀登石头组成的陡坡,可当攀到一个山顶时,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比刚刚爬过还要高、石头更难走、攀爬起来更费劲的山顶在等着。
每走一步,都必须从一个石头跳到另一个石头上。有些根本没路,只能靠着轨迹的大方向,寻找适合出脚的石头小心翼翼向上迈出一步,完全不能大意和放松,因为不知哪块石头踩不好就会摔倒、碰伤,真叫人万分崩溃。
山难回顾
自2008年6月,山友“老边”在徒步鳌太时意外失踪于海拔2881米的跑马梁中部后,此条路线上的山难事故就从未停止,许多山友更将其称为“死亡之路”
注:以下梳理未列入单纯徒步太白山发生的山难。
2008年6月25日,山友“老边”、“金钱豹”等三人从太白县塘口开始穿越鳌太。29日,一行人来到东塬附近,“老边”接到家中电话有要事需提前返回,便放下3人共用的一顶帐篷后,往老庙子方向独自下撤。
7月2日,当金钱豹与另一山友出山后,打“老边”电话时,已处于关机,去其家得知人还未回,旋即去往厚畛子?;ふ厩缶取?/p>
随后,由40人左右组成的救援队沿都督门-老庙子-东塬一线/黄柏源核桃坪-太白河-东塬一线寻找,只在东塬口发现“老边”留下的雨衣及组合工具刀,但未发现其踪影。
据山友“东君”介绍,“老边”走失前,包里携带了约六七天的食物量、睡袋、雨披、两个打火机、一个锅,但无帐篷。另外,34岁的“老边”身体素质极佳,生存经验丰富。
最终,多方搜救无果,“老边”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为了纪念他,其亲友在东塬山顶建了一座衣冠冢,现成为徒步的一处路标。
2010年1月2日,西安一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穿越鳌太,其中一名近50岁,名叫“大杨”的山友在鳌山导航架停留,脱队失踪,至今杳无音信。
2010年6月,两名当地药农在万仙阵附近采药时,遭遇暴风雨及大雾,两人在茫茫石海中走了五天五夜,一人体力不支,失温被冻死。另一人奄奄一息躺在雷公庙的石缝中,后被路过的两名河南三门峡山友救活,送至大爷海接待站。
2011年4月18日,陕西鳌太牧野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牧野”带领三名信阳户外爱好者,加上一名向导徐兵与一名背工从塘口上山,计划用7天时间穿越鳌太线路。
19日,队伍穿过药王庙行至麦秸岭时,“牧野”因感冒导致肺水肿,后下撤至药王庙一块低洼处扎营。晚间,山区开始突降暴雪。
20日,暴风雪越来越大,“牧野”的状况越来越差。最终,年仅32岁的他在营地永远闭上了眼睛。
2013年6月9日,56岁的西安山友张先生,与一群伙伴结伴穿越鳌太。行动中,其与两名山友同大部队走散,不久张某又与同伴分开,独自行走后失踪。
一个人行走在九重天(九层石海)上,精神极容易崩溃。
6月16日,张某遗体在海拔3500米的九重天被发现(信息来源:宝鸡日报)。
与张某同一天进山的湖北女山友施曼,在网上与8名山友结伴穿越鳌太。当晚,队伍选择在海拔2900处扎营。
次日,体力不支又没有GPS定位设施的施曼,被队友规劝与一郑姓河南山友原路返回。下撤途中,她遇到了一名年龄较大的山友,随即放弃撤退,继续同行前进。但无奈,体力不支的她,……
除了以上令人痛惜的遇难,还有若干在鳌太遭遇事故后,成功自救或获救的案例:
2009年1月3日,西安13名户外活动者在山友“秦岭名蛇”的带领下穿越鳌太,其中一名叫“大白鲨”的山友在行至3400米的大梁石庙时走失,后“秦岭名蛇”带领多名山友进行救援。1月7日,“大白鲨”自行走出了山。
2010年7月23日,辽宁山友“顺溜”和同伴郝开进行鳌太穿越时遭遇强暴雨,迷困太白梁,太白县政府组织救援突击队,两人成功获救。
2011年1月29日,西安市某医院职工“踏雪”,独自一人穿越鳌太,因突遭恶劣气候“失踪”22天,直至2月19日才从太白山走出。
2012年9月7日,来自北京的11名山友从塘口登山处出发,计划用一周时间完成鳌太穿越,中途山友“果果”走失,独自扎营五天后,遇到后续一支户外队,幸运获救(信息来源:bbs.lvye.cn上流浪的拜伦的《鳌太穿越路线》)。
2013年5月20日,沈阳山友耿海龙和上海山友马圣骧跟随俱乐部参加鳌太穿越。出发23公里后,两人感觉山路陡峭,决定脱离队伍原路返回。
返程中,两人又不甘心穿越就此结束,于是决定换一条路下山,导致迷路。最后,曙光救援队在其失踪七天后,在红水河附近的一条河道旁找到他们。
2016年4月1-5日,以“土拨鼠”为领队的六名山友,计划利用五天时间穿越鳌太。3日,队伍在水窝子营地发出求救信号。随后,多方协助下于5日晚19时30分全员安全下撤。
山难启示
细数以上发生在鳌太的部分山难,每一起都牵动着无数山友的心。他们的离开,绝不仅仅是一串令人唏嘘的数字,而是向后来者发出的声声警示。
不听劝阻独自活动
马虎准备冒然进山
枉顾身体发出警告
不听劝阻独自活动——在已发生的山难中,“老边”、施曼、“我行我素”等的遗憾离开,皆因独自活动导致。其中,后两者均在途中遇到过提示或劝说不要单独行动,却未引起重视。
2013年8月27日,与“我行我素”一同扎营在2800营地松树林的另一队穿越鳌太线山友“三门峡三石”回忆了当时的整个状况:
27日一早,雨依然在下,我拉开帐篷看到当时雾很大,并且下着雨水,风吹在松树林里,发出令人压抑的声音。
8点多,一个三门峡的山友和湖南山友走下来,问水源所在地。因水源距离我们不足200米,且附近有明显标志物(一堆气罐垃圾),且此时领队衣物全部湿透无法带领,便给他们说明了水源方向。下去不多时,经验丰富的湖南山友发现有迷路危险,强烈要求两人一同返回。9点多,又有两名三门峡山友下去取水。
9点半,让我最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先前两次去取水的人都是走过我们帐篷时主动与领队打招呼,“我行我素”走过来时却是正在睡觉的领队先说话。
两人寥寥几句的对话,竟成了生死之别,
你干啥?
我下去看看。
不能一个人去。
没事没事。
同样,在施曼掉队后,也曾遇到过其他山友劝阻,但未果。
11日,从药王庙去荞麦梁的路上遇见她(施曼),晚上18:30左右我们准备在荞麦梁前扎营。但小姑娘太要强,非要一个人赶到水窝子,没能留住她。天黑后,看到她的头灯在荞麦梁上闪过,我们一直在喊都没回应(山友“山歌”提供)。
马虎准备冒然进山——2015年圣诞节进入鳌太失踪的两名山友,出发前发表的朋友圈内容,便已为这趟出行埋下了定时炸弹。
25日10时,这名来自山西的24岁大学生在微信“格蕾丝的家人”中发出了进行鳌太穿越前的最后一个消息:
当日晚上,同行山友“行客”发表了一封朋友圈,
也许是之前想的太简单了,在几乎没有带任何装备的情况下,150公里,5—7天时间,全程海拔3000米以上,全程都是雪山,温度零下20—30度,而且之前所有的路标都被大雪覆盖。
当真正临近的时候,才知道困难是如此之大,现在只能倾其所有能力和凭借自己仅存的那点运气完成在那些外人看起来微不足道而自己却视为梦想的一次徒步穿越。行客——加油
户外这条路,如果真的想安全地一直走下去,不逞强,不虚荣,不攀比,对自然保持敬畏。多学习系统的户外知识,各方面装备好自己。光有体力和意志力,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