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
此一次做了CCF助教,紧张感大于新鲜感。教育是一件树人之事,不可妄为。
当5个小朋友按时到位后,我发现情况并不乐观,我们组内几乎没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大家趴在桌子上,无论我怎样手舞足蹈,都好像达到了棉花上,没有回应。
我们组唯一一个小女孩是个特例,她性格很突出,她看起来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每当需要小组完成任务时,她总会第一个响应我:“反正我不参加?!闭饩浠跋袷且患炼疽?,本来正在做心理建设的孩子们听到这句话,纷纷表示,我也不参加,我也不参加…… 看来我需要从零开始建设积极心理暗示,一个个点名,不断地做正面评价,虽然气氛仍然很冷,但是可以开始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第一个展示环节,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一个个不上台怎么办?其他组的展示既有创意,又有趣。好不容易大家有了一些灵感开始讨论,导师却因为我们违反纪律扣分了。这对组员绝对是沉重的打击。第一轮展示,组员之间建立默契失败!
不得不说,共情的力量是神奇的,看完免费午餐公益项目视频后,我们开始真正的实质性讨论。刚刚听到问题,大家就开始积极发表观点(这让我反思,第一环节的激发有点太生硬了),让我惊讶的是,小女孩是第一个发言的,而且全程非?;靥峁┙ㄉ栊砸饧?,其他小朋友也一样,除了一个高年级孩子比较腼腆外。但是依旧,她在提出建议后,马上跟一句:“好困啊,我想睡觉”“一会儿发言的时候我不参加”……这样的消极话。以至于后来她邻座的小男孩和我说,她怎么总是想睡觉不想参加啊?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开始引导他,你可能被她表面的语言误导了,你瞧我们记录下来的问题中,她是不是贡献了很多?小男孩恍然大悟:“哦!对哦!” 这是一种反向暗示,她明明在很认真地参加讨论,但是却嘴上说不愿意、不参加。而其他小朋友非常容易受到这样表面情绪的影响,这时候老师给到积极表现同学的正面回应就显得非常重要。
果然,在我和小女孩妈妈聊天的时候,她提到女儿的“腼腆”性格,她心里有很多想法,其实非常希望老师能关注她,但是总把自己的希望,说成不希望。如果老师真的没有顾及到这样的孩子,可能真的会被雪藏。当然这和家庭教育很有关系,她的表面消极恰恰希望换来更多正面肯定。
提出小女孩问题的那个男孩子是我们小组越来越闪亮亮的明星,一开始受到消极情绪影响后,默不作声静观其变,不愿意承担任务。在后来得到更多助教和老师的肯定后,越战越勇,包括回答问题,调动小组氛围等。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在公益教育中得到更多能力,作为助教,懂公益的同时也肩负重任,我们需要懂孩子,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另外,我们需要反思的,在活动开始前的访谈中,截至目前为止,孩子都不知道今天下午来干什么,有些会知道今天要参加的是公益活动。但是什么是公益,活动要干什么,一头雾水。甚至家长也一样,不知道下午即将要干什么。家长在教室后面睡觉、玩手机、说悄悄话,却要求孩子们坐姿端正、精神集中、遵守纪律。
家长和孩子一起听公益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回家持续公益活动的时候家长将给予最大的理解,并提供支持?;蛘?,我们是不是对家长抱的希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