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参加一位同学的葬礼,同学罹患重疾,英年早逝,在葬礼上,听到几句话让我落泪。
“他最放不下的是孩子,我会竭尽所能,把TA养育成人?!?/p>
同学对孩子极有耐心,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用他太太的话说,孩子是趴在爸爸身上长大的。孩子还在读小学,可能还不明白父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
想着自己两个不到10岁的儿子,更感觉到责任重大?;丶液螅揖镁貌荒芷骄?,参加葬礼唤醒了我对死亡的恐惧和思考,死亡是非常沉重的话题,但不得不面对。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打过一个比方:“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视骄阳。
我花了两三天的时间读完这本著作《直视骄阳》,有了很多感触。我一直以为直面死亡如同聆听无法改变的冰冷残酷的预言,但参加完葬礼,看完这本书,我感受到自己更真实更深入地面对人生。
02
读亚隆的书感受到他的真诚,让我可以几乎触摸到他的灵魂,他坦诚分享,给与患者全盘接纳。他的自我暴露给予了患者很多力量。他不是高傲的,冷漠的,而是亲切的,有温度的。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以前我看待死亡,都是绕着走,想着如何锻炼身体,远离死亡,对自己和亲人死亡非常忌讳。
比如,70多岁的妈妈有时和我絮叨,说给毕业的孩子1万红包,我说,你有钱多啊?这抵得上你三个月退休金,留着自己看病。她就来一句,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我就宽慰她:你想多了,可以活百岁,要包个大红包抱重孙子。她笑着说,哪里活得了那么久,真活那么久,动也动不了,你们都嫌弃我了?;拔此低耆茨骼崃?。
古典曾分享他的遗憾,他的外婆提及她死后的话题时,总是被他和妈妈粗暴打断,等外婆去世后,娘俩在外婆的房间哭完,很后悔没有听外婆想说什么。
直面死亡会带来痛苦,也会带来警醒。圣·奥古斯丁写道:“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没有仔细思考过死亡的人,没有真正的活过。
亚隆在书中提到: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虽然肉体的死亡会摧毁我们,可是,对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我们。
参加葬礼,促成了我对死亡焦虑的体验,而直视死亡带来的焦虑是得到智慧的代价。死亡意识会引发觉醒体验,引发人生的重大改变。
如何应对死亡恐惧?在书中,亚隆给了几个建议:
- 从先哲寻求真知:
古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三个观点帮助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1.灵魂的死亡:灵魂终有一死,随着身体的死亡,消失殆尽。我们不用害怕来世,无需担心死后坠入地狱。
2.完全虚无的死亡:死亡和我不会同时存在,活着的时候,无所谓死亡,死后,我已不存在。故为什么要害怕我们永远感觉不到的死亡呢?
3.生前和死后对称的两极:生前和死后一样都是黑暗,我们对死后充满恐惧,但生前一样是黑暗。
俄罗斯小说家纳博科夫曾写到: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道短暂的光亮,夹在两片永恒的黑暗之间。这两头的黑暗其实并无差别,人们能平静地接受出生前的黑暗,却不愿(数着每小时4500次的心跳)面对那日益临近的另一头。
- 建立关系:
关系让自己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人际链接,在观念和亲密关系的双重作用下,人们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焦虑。作者提及: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与别人分享孤独,孤独也就不存在了?!?/p>
- 波动影响:
“波动影响”是指我们对其他人的影响会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直到再也看不见?;痪浠八?,即使生命结束,我们仍可影响他人。
02
给我的启发:
- 对己的接纳:允许自己状态反复
书中有句话:"疲倦时,多年前已经战胜的老念头就又来侵扰我们了。"
这真的让我释然很多,我睡眠不太好。清楚知道早睡非常重要,有段时间早睡坚持得很好,但工作一忙又不行了。其中的反复让自己认同感低。我现在明白,做不到没关系,大不了重头再来。
既然睡眠不好,那么就接受,面对事实,分析原因。直面死亡给我带来面对真实的勇气。
- 对人接纳:
作者讲了一段经历,有个超自然信仰者,认为有飞碟、有来世,这些亚隆完全不信。他尊重对方,坦诚自己的不同看法,他的真实和尊重得到了对方的理解,彼此看法未变,但都彼此尊重,改善了彼此的关系。
太太做灵性修炼,相信有来世轮回,而我一直坚定怀疑??赐晔橹猩墓低ɡ樱颐靼撞⒉恍枰谋渌?,也不需要改变自己,只要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好。
03
读完这本书,忍不住有如下打算:
- 读更多的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激发了我阅读兴趣,很多书以前避而远之,现在却很想一睹为快。
1.阅读《时间与存在导论》理解海德格尔提出的“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探寻我是谁,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我曾没兴趣阅读的《西藏生死书》,对生与死有更深入的了解。
3.亚隆写的《存在心理治疗》以及自传《成为我自己》。
- 给孩子做一个如何面对生死的好榜样;
受书中亚隆和马克(心理治疗师也是找亚隆咨询的患者)的沟通启发,马克很担心他死后女儿无人照顾,但和亚隆沟通后,他决定送女儿一份礼物,即如何面对死亡的好榜样。
我有两个儿子,不仅需要做好生的榜样,锻炼身体,早睡;
也做好看待死亡的榜样,去谈自己的恐惧,过去,未来,向孩子暴露真实的自己。
- 接纳自己,看待不如己意的一面;
书中亚隆的真实让人猝不及防,就像不小心误吞大口芥末让人难以接受,但丑陋的真实远比漂亮的虚假要好无数倍。何况正常人心中都隐藏着很多丑陋,只是故意看不见。
书中有个例子,马克内心很自责,因为他对个别女病人有性冲动。在他向亚隆做心理咨询时,很小心翼翼地问亚隆会不会看不起自己。亚隆坦诚地跟他说,他也有类似的性冲动,而且他所知,很多治疗师都有类似情况。
亚隆用行动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如果我不信任你,怎么会把一个病人推荐给你?
因为他知道马克是一位相当不错的心理治疗师,他有念头,但不会逾越底线。
有位找他咨询的女士对他非常有好感,鼓起勇气问他,自己可否成为亚隆家庭的一员,他思考了一会说愿意,因为他真的钦佩这位女士从之前的吸du、靡烂生活中涅槃重生的勇气,亚隆始终尊重自己真实的感受。三个月后,他参加了这位女士的婚礼。
正如欧文·亚隆在书中提到:
焦虑总会伴随着直视死亡的全过程,这便是自我觉知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