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兰老师曾说,我们的心有三层:
保护层、感受层和真我。最外面一层是?;げ?,接下来是感受层,而最深处是真我。感受层也可以说是伤痛层,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层中,都有种种伤痛。
三层结构,让我想起了一首《洋葱》:
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
你会鼻酸,
你会流泪,
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多么形象。
当你遇到痛苦时,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痛苦?
起来我像是个喜欢逃避的人。
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和人,也包括遇到棘手的、痛苦的事情,就想一个人呆着,不想和外界联系。
还喜欢写文字,记录心情,当做发泄的出口。记录心情,也会给人力量。
这是之前我惯有的模式,也是我的保护层。这?;げ憷?,有我的各种伤痛感受,才是更真实的我,但是?;げ?,像一个壳,把我包裹了起来。
你的想法真的是你的?
看题目的时候很奇怪,难道我的想法不是我的吗?
但是当我知道“向思维认同”概念的时候,有点倒吸凉气,真相确实并非如我想当然。
老师说,当谈感受的时候,我们指的是身体感受和情绪情感,也就是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而非思维过程。
感觉,就是身体过程,它看似不那么高级,但感觉必然是你的身体与其他存在建立关系时的产物,它是你的。而头脑,却可以吸收各种信息,也可以被灌输各种信息,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头脑是别人的。
这样想来,甚至连我写这些心得的时候,可能也不全是我的思想。于是我问自己身体的感觉,学习这些理论的时候有没有被强迫的感觉,还是舒畅地发自内心的欢喜?
比起头脑来,身体更靠近你的灵魂,头脑可以被灌输,或者被蒙骗,但身体很难不忠于自己。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小孩,他越小,越可以忠于自己的身体。好比,他只要一点点身体不舒服了,就会表现出来。但是大人呢,不会啊,甚至有时候很严重了还在告诉自己忍忍,可能就好了…小孩子,他笑是真心的笑,他哭是真伤心的哭,都如此具有感染力,原来这就是真实的感觉。也许,生而为人,忠于身体的感觉,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同样是小孩,虽然他还小,明明很有自己的思想,总被大人认为不成熟,给他各种限制,灌输他各种世俗中的好,要他活成自己认为好的样子。很多时候,这是成人自己大脑中被塞入太多外在信息加工的结果。
一个成人也许要经过很长的自我学习认知,才能完整的认识自己,活出本心。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松开缰绳,不要去限制他太多的东西,别用成人的视角要求他,要知道你的视角很可能都不是自己的。让他忠于自己的身体和感觉,真正做自己。
PS:
这周的内容,有点颠覆了平常的认知。我们一直在说要理性,重视头脑??墒俏渲竞炖鲜μ岢龅墓鄣闳创笙嗑锻ィ谝淮沃浪邓嘉歉惺芎吞逖榈木迪?。
作为初学者,也许我不会全盘接受这样的理论,但,不妨碍,我确实需要更深地去体验自己的感受,重视自己身体的感觉。
谁互为谁的镜像似乎都显得不再最重要,我们的初衷是更深的认识自己。于我而言,就是拾起身体的觉知,至少把它放在和思维同样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