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人如草芥。大多数都是默默的来默默的去,鲜少能够发声的。
疾病和死亡,对自己来说是很大的事,但对外界来说,司空见惯,引不起关注。只能自己体会,顶多也就是发出些呻吟吧了。
那些能够发声的,一定是突破了重围,打破了极限,才能让众人多看你一眼,了解你到底在说些什么?
光替自己发声还不行,还要替众人发声,才能获得持久的关注,接受鲜花甚至也有唾沫。
要变得坚韧和强大起来,才能承受站在人前所带来的好的和坏的方面的重负。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泯灭于人群中。弱小的被动的接受命运的磨搓。把尊严和真实想法藏起来,在阴影里偷偷哭泣。
我身边的都是这样的朋友。努力工作,把自己打磨成工业机器上那一个最润滑的螺丝钉。理想变成了稀缺奢侈品,甚至是别人眼中不切实际的笑话。
如果你不能靠画画、文字等谋生,那么你只能在黑夜里悄悄的打磨自己,不敢让人知道自己的不务正业。
头条、抖音、快手、简书……都是发声平台。平凡的人在上面表演,同样平凡的别人再为其点赞。但大V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小范围的自娱自乐。
有时候我想,如果余秀华不通过文字持续不懈的发声,那么现在的她,还是横店村那个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口齿不清,被丈夫家暴和羞辱却不敢离婚的农妇。
如果李娟不是用文字发声,那么现在的她,还跟随着母亲的流水店铺,流落在阿勒泰的沟沟壑壑里。
庆幸的是,曾经最微弱的声音,因为坚持和持续的爆发力,终于冲破拥挤的人潮,发出了清楚响亮的回音。
我羡慕那个终于活出真我风采的余秀华和李娟。她们都是那么普通和平凡,就像你我这样的大多数。
但她们终究被看到了。众人通过她们获得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那些坚韧和干净的文字,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被看见的希望。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阿来在人群中迎面走来,我不一定会觉得他和别的六十多岁的大爷有什么不同。但读过他的文字,走进他的内心,就知道他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人。
以前觉得文人离自己特别遥远。那是一群用文字建造高楼大厦的人。写作的每一个过程不比砖瓦匠轻松,内部的细节处理,不比门窗柱头上的雕花镂刻容易。
但渐渐的,我被他们吸引。如果没有文字,我就只是一个站着吆喝,把商品卖给客人赚取佣金的柜姐。如果可能,我还有九年就可以退休。然后在家处理家务,慢慢变老,等待死亡。
因为接触了文字,我也希望用文字发声。不管有人在不在听,也不过问会被多少人接受。只是越来越对前进着的时光充满期待,而不是混混沌沌。
人是需要发声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正确的发声方式和渠道,那么世界上就少了许多被精神囚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