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最近参加了一个21日写作计划活动,有点兴奋,有点忐忑。我这个挨踢狗,写文章干嘛啊,还要21天~?其实,内心一直有个想法:想要过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可能性。于是,从练习新技能开始,可以是兴趣,也可以是新的生存技能。天哪,真心希望,这是通向新的生活的道路,起码,为日复一日,令人生厌的现状,注入一点新的生气。
那么,为什么是写作呢?我们人生的职业道路,大学开始细分和明确。此前,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学习各科领域的常识。小时候,我对天文学颇有兴趣,也许源于童年在老家,夏夜和全村人在谷场乘凉时,仰卧极目寥阔天幕,神游银河的那些时光。
除了天文学,还喜欢文学,写小品文,诗歌。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那时的社会,生计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哲那种形而上学,还没那么有市场。高中考上了重点学校的理科重点班,也舍不得换成文科。
可是对于文学和写作,心里一直都没放下,如果说这半生,能够换一个职业,换一种生活方法,希望是写作,写下生活里一点一滴的感悟,写下内心的世界,也许无法表达得很好,也许会同质化,泯然众人矣,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快乐在于抒发感悟和内心的过程。
小学开始,喜欢古代文学,哲学。是求知欲的驱使?历史的长河,古人的感思,极大地拓宽了生活在小城里我的思维的疆域。也因为面对家中的迁徙变故,兄弟姐妹多,竞争父母的顾之不暇的关爱的情状,它成为了一个少年逃避现实的去所,心灵栖息的家园。儒学的伦理纲常,佛学的虚无飘渺,道家的弃圣绝智,成了抚慰现实伤痛的麻醉剂。到了初中,大姐读了大学,学哲学,家里多了很多哲学书,我也囫囵吞枣,难求甚解?!按嬖诩春侠怼?,“我思故我在”,还有现在接触心理学,经典书籍“梦的解析”,也在当时看过。
中学开始,喜欢诗词歌赋。小学时的小女汉子,开始萌发了小女儿态,情窦初开,因此既喜欢婉约风格,也喜欢老气横秋的悲怆的风格。记得第一本喜欢的婉约诗集,是一本“古代女子诗词”,似乎收录最早的有汉代或者更早期的诗歌,喜欢那种为爱绝决的风格,还会在课间一遍遍地手抄在小本上,现在倒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悲怆风格的,多来自“汉魏六朝诗选”,当时喜欢古风,觉得很酷,特别是那些显得高深莫测,高瞻远瞩的文字,比如“生年不满百,?;城暧恰保蚕不兑恍┣逍缕邮档木渥印扒嗲嘣爸锌保比换褂小岸跃频备琛?,慷慨忧思没有,只喜欢那种酷感。
那时,对于唐诗宋词元曲,倒不很感冒,比汉魏再早,上溯到春秋战国,就只有诗经,离骚之流,一则晦涩难懂,二则时代太早,似乎还在奴隶社会时期,文化刚起步,太下里巴人。就象武侠小说里,杨过在山里偶遇大雕得到的秘籍,说无名前辈是春秋战国汉魏还好,如果是夏周时期的,感觉像是石器时代的野人,没法想象野人创立的功夫教给我们风流倜傥的男主人公。
偶然也写过一两首古诗,记得有一句送别诗“今日相吟罢,明晨隔天涯。春来江潮涌,涛声入谁家”,印象有人说要收录入一本现代古诗集锦,最后也没有看到过书样。现在想来疑惑这诗实在是大白话,那人意欲何为?;辜堑眯戳艘皇状实耐妨骄洹胺缇砘歧玻曛冂?,想要模仿婉约风格。
高中开始,又接触了现代诗词,那是一个全民文青的年代,泰戈尔,徐志摩,戴望舒,舒婷,李金发,北岛,顾城…,当时的理科班,却全员皆好文,成立了一个诗社。同学的现代诗风格各异,如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的多彩青春,虽然由于转型时代的局限,和青春固有的冲突和痛楚,多彩的青春蒙着一层黯淡的灰尘。
那时自己喜欢的诗,除了人人喜欢的“雨巷”风格,还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怅然若失的情调,确实反映了那个内心郁结的青春期,正如喜欢“花非花雾非雾…”,和李商隐的古诗,萌动的情思,长年的郁结,等待后的失望,直到自己无法面对。
郁结的时候,只能用诗来发泄。此外无聊时也会写诗,这时有个好笑的方法,翻开新华字典,随机看到哪个词,就写在白纸上,积累了十几二十个词,再拿来拼凑成诗,就是所谓的“抽象派”,拼凑越跳跃,越无厘头,就越酷,有时还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诗社里,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论。有位稍有精神洁癖,可爱耿直的才女,评论我的文字,说:“看得出你看过很多书,可是看不出你文字里有真实的情感”。那估计就是我真实的写照,两个字:矫情。现在学心理学,知道矫情也有原因,它反映了心理防御,害怕暴露,不能直接面对和表达内心。
高中大学那些年写的,集结起来有几本,工作后写了几本,直到现在。恋爱的时期,郁闷的时刻,都会写诗,每次都在心情郁结得无以复加时开始憋诗,写完后畅快了不少,就可以去做该做的事情??上Чズ枚嗉佣级Я?,有一次搬家我没有亲自操办,发现遗失了诗集,颓然坐在老房子的空荡和凌乱的书房地面,夕阳映着暖色的窗帘,如同古旧的记录片片断,脑中一片空白,有什么东西如同灰烬洒落地面,一念之转油然而生,从此决定了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
初期写的诗比较简洁,现在越来越啰嗦,自觉风格和视野都狭窄,一是生活空间的狭小,二是心灵的狭小,三是阅读视野的不足。虽说是为了发泄和记录,不足道,无法与人阅,但还是希望这小小的结晶,可以晶莹剔透,成为自己生活和心路记录的美丽的印记和珍藏。所以现在能够开始做的,是心理学的学习,觉察的练习,灵学的阅读,修行的尝试,诗歌的阅读,继续写和抒发。
其他方面的阅读,喜欢看宗教,魔幻和科幻书籍,喜欢钦哲,托尔金,乔治马丁,阿西莫夫,刘慈欣…,现在还看很多心理学书籍。文学类的,早期看经典名著,基本在读书期间看的,记得高考前一晚,看了一本龚古尔文学奖小说“神圣的夜晚”,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挑灯夜读,也许是为了释放临考前紧张恐惧的情绪。现在已经不看文学类,除了和自己一贯口味一脉相承的村上春树。那本由于心理学阅读买来的诺奖爱丽丝门罗的“逃离”,静静躺在书架上,没有拆开保鲜膜纸。
其他方面的写作,都出于职业的需要,工作文档,总结报告,由于软件建模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练习,长期养成了理性的,功能逻辑性的写作方式。平时的生活小文,都是碎片化的句子,诗歌也言简意赅。总之,现在已经无法写出长篇的文章,本文是一个笨拙的尝试,已觉得力不从心。
这21天写作的尝试和练习,希望可以开始我练习的旅程,养成作文的习惯,走上一条新的路,培养新的兴趣。至于以后的期望,除了提升写诗的水准,还想练习写生活小品文,旅游小品文,希望能有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独特的内心和内心体验,隽永而简美,这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