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作家网上,看到有署名阿项的文章,当读到“…是个年纪比我大的女同事,运动员出身,容貌秀丽而落落大方,平日交流起来也是落落无碍……”感觉像是在描写我读中专时的班主任,便猜想作者是否我当时的语文老师,看了作家简介,果然是。
我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姓项,是个年轻但眼神有些忧郁的男老师,上第一节课,他先做自我介绍,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说“我姓项,项羽的项”,随后介绍了来自哪里,毕业于哪所院校。
接下来,他讲语文是什么,就是“语言和文字”,然后就让写作文,要求描写场景,字数800,题目自拟,下课的时候交。我选了题目《别》,描写自己初次离家到外地上学,全家人送别的场面。因为自己当时很想家,就一边写一边哭,然后擦了眼泪继续写。第二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了我的作文,很多同学听得都哭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的第一句是“泪,终于无法忍住,从我那早已湿润的眼中落下?!毕衷诨赝房?,好像是很煽情的句子。
我学的是计划统计专业,是因为数学好,所以才被选入这个专业的,而事实上我也的确非常热爱数学,我认为学数学很快乐,尤其学到概率、学到积分微积分,难度越大那种快乐就会越多??墒?,恰恰是这篇作文,奠定了我对文学的热爱。
我开始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的要求,每周至少要读两本书,很多作家、作品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识的,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名著是《简爱》,甚至现在都还能背出简爱说过的“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等这样的话,可是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类似于《等待戈多》这样的作品,是何等深奥的东西??!
项老师的课,讲得很生动,和我从前中学的语文老师相比,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他讲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合着书讲的,因为他能流利得背诵出全文,更主要的是,随着他的讲解,你分明进入了书里所描写的情节,到了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时,我听到他把湿的音读作“xi”,正纳闷时他说“从小就读“xi”,习惯了!”他的语气象是在给同学们讲,又象是在说给自己听,感觉他的思绪,似乎还在浔阳江呢,我想,文人总是会有一些不同的吧!
课堂上项老师讲“视死如归”,我以前一直都以为是不怕死,直到那个时候,才知道,视死如归并非完全不怕死,因为这个不符合人性,只是说在坚定的信念和理想面前,死又何惧呢?所以,我后来的作文里,才会有“良药必须苦口吗?”这样的想法,我还写过一篇至今印象比较深的议论文《业精于勤》,是说勤奋的,“一个人聪明与否,并不是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还需要努力”,“勤奋+捷径=成功,便是今天业精于勤的全部含义?!闭馄魑?,当时被老师拿去作为范文在全年级朗读,其实,那个时候的我只有十七八岁,是一个在我现在看来还是孩子的年龄,但是思想似乎就在这种文字的点滴里慢慢成熟起来。
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讲到“魏晋风度”,说男人越脏越潇洒的,然后又引用了梁实秋的《男人》,梁老先生第一句就是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班里很多男同学,懒得洗澡洗衣服,就说自己“魏晋风度”,不过,到现在,我还是不接受这种所谓的风度,我更喜欢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男人。
后来,我们的语文课上,项老师会组织一些演讲或者朗诵会,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主要提语言表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记得有一次诗歌朗诵会,大家兴致都很高,选的题材也百花齐放,有舒婷的《致橡树》、北岛的《回答》、歌德的《绿蒂和维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焚》,另外还有一些古诗词,总之都是一些纯文学的东西。项老师当时还用钢板把字写在蜡纸上油印过一些文章,让大家来读,有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决绝地离开绿蒂的维特”我很喜欢的,至于后面是什么,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
当时的项老师,和一个高年级女生恋爱,那个女孩子长得很美丽很文静,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课堂上有时他会讲恋爱的故事,说“恋爱是最好的减肥方法”,还有“女孩子是最容易说反话的,如果她说是就是不是,如果她说不要多数情况下是要”……我们那时候年龄都还小,就在座位上偷偷地笑……
按照教学要求语文课是学两年,两年的语文课程快结束的时候,项老师提出,我们办份报纸吧,然后找来了班里喜欢文字的同学,我们在餐厅的长桌子上开会讨论,给报纸起了名字《小曦园》。请了学校的党委书记给我们作顾问,项老师作指导老师。那时候,1991年,电脑用的还是DOS,我们开始背五笔字根,班里的宣传委员很辛苦地把字打出来,因为没有排版软件,就不同的字,不同的大小,用剪刀剪下,横排竖排,正面反面,贴在一张8K的白纸上?!靶£卦啊闭馊鲎?,是请了当时的班主任用毛笔写的,我们也一样剪下来,贴上,然后拿到学校外面去复印,发给各个班级传阅。第一份报纸,我写了刊首语和一篇取名《写给青春》的文章,有个姓杨的同学,写了《戒烟记》,还有其他大概七八篇文章,总之都是同学们的真心感受。后来不久,又接着出了第二期,我写了《鞋匠》??墒?,随着毕业的临近,大家要去外地实习,或者开始忙一些其他事情,《小曦园》就再也没有继续下去。
一直到现在,我始终感觉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不是很多,但是他对我的影响却非常大,老师和学生也是需要彼此的认同,所以我能理解儿子上中学时因为地理课学得好,老师会把自己带的早餐奖励给他这样的事情。文学,也是需要有悟性的,所以,后来他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课,用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话来评价我,真的过奖了!只是我想,也许“语言和文字”这种东西,更是需要有知己的吧!
我毕业后便离开了那个城市,后来听同学说,因为种种原因,项老师也离开了那所学校,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已不再是那个红衣黑裙留一头短发的的懵懂少女,并且,从事着和文学无关的数字工作,我依然象当年热爱数学一样常常能体会到这种工作带给我的快乐。而许多尘封的往事,就这样留在心里最真的角落无法启及,只是今天,当在网上重新读到老师的文章,才发现回忆会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手指轻轻一碰,过去的时光,就撩开一个角,哗地一下泄了出来。原来不知不觉,时光已经汨汨地流过许多年…… 回忆项老师,心里充满的,永远都是无尽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