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红楼梦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像一个永远走不到头的山洞,你每走进一步便会有不同的风景和惊喜。
作为一个红学的业余爱好者,点评红楼梦,解读红楼梦,或者说是探轶红楼梦,我达不到这种境界,写这个【红楼梦话】仅仅是为了分享一下看红楼的一些想法和心思,也算是自己看红楼梦的一个笔记。
说起红楼梦,不得不说它的版本。现今流传最广的是程伟元和高鹗整理续写的120回版本,这个版本故事比较完整作为红楼梦的初读者还是值得一看的。如果想研究红楼梦和深入探索红楼梦的人则推荐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个本子。这个本子也有很多版本流传,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多种本子。因为这些本子离曹雪芹的原本更近,所以一般的研究者大多都是这些本子为底本。
我所分享和阅读的是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订本,这个版本既保留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也保留了各个版本的批语和评诗,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的校订,作为现今流传的本子,算是不错的一个。
第一回 红楼梦断十二钗 石头记残八十篇
甲戌本开篇有个凡列,流传的版本没有保留这个,不过还是建议网上看看,这个版本算是对读者的一个建议和序言。凡列里强调这本书“只是着意于闺中,不敢干涉朝廷。”作者的意思就是让大家明白他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此地五银三百两"越是说不干涉越是涉及。凡列里还提到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所以书里有个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
无材补天的女娲石。
第一回开始便是介绍这部书故事的起因,讲一块“女娲石”“无材不堪入选”被一僧一道带去“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故事。这里面有几个地名值得玩味,如“大荒山”“无稽崖”似乎是作者在提醒大家这是荒唐的故事,什么女娲炼石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既然是荒唐之论无稽之谈,那么为什么作者还要写这个神话呢?
为什么要写这个神话?
第一,当时社会政治比较敏感,如果实写会惹上麻烦。
第二,作者虚构一块石头,把原本单纯的家事流水账的故事写的出奇入胜,引入深思,从开头的这几个明显的隐喻开始,为以后大量的隐喻做铺垫,不然很多精彩玄机便很难读出。下文甲戌本的一条眉批,可以参考一下作者的创作手法之繁:
甲戌本(靖藏)的一条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既然开头是传说奇幻之笔,那么作者为什么会用女娲补天,会用一块石头,而不是用盘古开天,精卫填海,一条飞龙,一棵古松之类的。
为什么会用女娲补天呢?
其一,整本书都是以写女性为主,这样作者自然第一印象能想到的传说会是女性,而女性的神话并不多,最出名的就只有女娲补天这个传说,所以有女娲而想到补天这个事件也很正常。
其二,女娲补天的故事是说天塌了,女娲炼石来补。这里面作者可能恰恰隐喻了对当时社会的不安,在他的世界里可能天真的已经要塌,而今看来,的确封建王朝的天后来是塌了,从这一点来说,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确作出了准备的预判。
那么为什么要用石作为意象呢?
其一,女娲补天当然是用石头,这一点无可厚非,在作者那个知识系统里面用石头补天是最恰当的,如果今天来写这个可能会用原子,3d打印之类,当然如果在今天也不可能会补天这回事。
其二,石,实也。作者讲了一大堆的词语,什么大荒,无稽,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等,这些空空渺渺的一再强调这是一个虚幻的故事,但是作者其实又告诉大家,这些虚幻其实只是表像,而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是石,是真实的。
关于书中还提到的两个人!
一个“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一个“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两个人的真实情况,大家众说纷纭,甲戌本有条眉批(甲戌夹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贝诱馓趺寂锩婵梢钥闯稣饬礁雒植⒎撬嬉舛穑赡苁钦嫫淙?,也可能是怀念故友而写。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开头作者用了几个谐音的地名介绍了姑苏城。姑苏就是今天的苏州市,因为作者在前文已经通过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经提到了本书“无朝代可考”,所以地名只是用来代指江南部份地区。阊门,昌盛之门,而这昌盛富贵之地,却全是势利之人,人情之交,糊涂之事。由这一段文字作为故事的开头,可见作者所谓的不敢涉政只谈风月,却处处着眼,针针见血。这开头的文字也算是为全文定了一个基调——悲剧。
下面出现了本文第一个甄姓人物,也是全书的引子。姓甄名费,字士隐,真事废去隐藏者。与下文出现的贾姓人物"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贾话是非之语存之。这两个人物是贯穿整部的暗线,从这两个人的名字就可以把整部书解释为【凡真事不提,用假话来写】的一部书。所谓的假话就是真事。
一僧一道的出现,更为本书“假话”增加了更多虚幻色彩,我想作者虚构出这一僧一道的用意就是为了掩盖事实的真像,让整部书更奇幻莫测。如果说甄士隐和贾雨村是暗线,一僧一道则就是明线,众观全书,一僧一道几乎关系整部书所有的人物命运,一僧一道几乎无处不在影响着故事的发展与进程。
由一僧一道引出了另一个传说,三生石的传说,原文如下: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这里三生指的又是哪三生呢?
#####先来看看绛珠仙子的三生
1.前生:指绛珠草
2.今生:绛珠仙子
3.来生:林黛玉
#####再来看看神瑛侍者的三生
1.前生:?
2.今生:神瑛侍者
3.来生:贾宝玉
#####神瑛侍者的前生是谁?
我们从赤瑕宫神瑛侍者这几个字分析一下。赤,红色。瑕,玉上面的斑点。瑛,像玉的美石。赤瑕瑛可以推出他的来生是贾宝玉(假宝玉),那么同理能不能推出他的前生是谁呢,是否也是一块石头?看了很多人的分析都觉的不太合理。关于神瑛侍者的前生,有的说法是神瑛侍者是女娲石,有的是说神瑛侍者是真的女娲石灵魂,而通灵宝玉只是女娲石的幻化。当然这块石头不太可能是开头的那块女娲石,那么这个神瑛侍者是个什么石呢?我不太苟同以上的说法,也许这是一个永远的迷,这里暂且存疑?
#####木石前盟,是否真有盟约?
既然有石有木,这也就是后文的木石前盟作了解释:木(绛珠仙子)与石(神瑛侍者)前生的盟约,这个盟约是什么们不得而知?但从“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笨芍橄勺佑肷耒陶叩慕裆坪跻寻瞪殂?,也许已经暗暗的发誓来生要在一起,也许他们在今生的时候已经为爱情付出过一些代价,不然绛珠仙子也不会到离恨天外,从离恨天这个名字来看,绛珠仙子或许是犯了什么禁忌过错被罚。饥了只能食青果(青,情也),渴了只能饮愁海水。而这个错误或许正是由神瑛侍者引起的,第五回仙子见了神瑛侍者的来生宝玉的时候说:“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蓖邢砂辔裁匆瞪耒陶叩睦瓷τ袷歉鲎俏铩;褂幸惶踔ぞ荩杭仔绫驹凇扒〗照馍耒陶叻残呐汲恪!庇幸惶醪嗯骸白芑谇峋偻??!闭馓跖锼坪跏撬瞪耒陶叻腹峋偻恚飧龃硪残砭褪窃斐伞胺缌髟┠酢钡陌缸?。
#####绛珠仙子还泪
还泪之说,也说明“风流冤孽”的债只有用眼泪来还了。关于还泪这一点,绛珠草这个名字也能得知,绛,赤红如血,谐音:降。珠,古人常以珠为泪(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所以是绛珠可以理解为血泪,垂泪。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蠢物既是通灵宝玉
下文“蠢物”的出现说明了,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并非同体。这个很多读过高鹗本的人可能都会有误会。为什么甄士隐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这一面之缘也许正是为了后残缺的后文里面,甄士隐与贾宝玉的相见做铺垫。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这个意像的使用,以及上面一联可以作为整部书的注解。整部书的故事人物,你看似假,实真,看似真,实假。这一联其实也可以为人生作注解,人生何常不是真真假假,你原本以为真实拥有,其实并不存在,你悔恨不够用心而失去,其实就在身边。
#####三劫是何意?
僧道的几句对话:
>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蹦巧溃骸白蠲睿蠲?!”
对话里提的三劫是什么?甲戌的眉批是“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闭庖坏闼坪跤械闼挡磺澹攀汗?,九十年,那么这九十年从休算起,从宝玉出生?或是从十二钗出生?还是从贾母出生算起?
反而觉得三劫就是历经三次劫难之后,所有的人在尘世“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之后,都交割完毕。而正是这三次劫难才使得这些人在尘世能还清他们的债。
#####如果前面的分析正确那么,这三劫是哪三劫?
1.查抄大观园。(查抄大观园是整个家族内部的动乱,使的大观园这个完美的理想世界变成了黑暗王国,是整部书的转折点,也是预示了整个家族的衰败。)
2.贾元春暴卒。(存疑,因为我们看不到后面的残缺部分,就现有的文字来看,应该很难再有比这更大的劫难了,此劫直接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命运。)
3.查抄宁国府。(此劫应是最后一劫,经过此劫之后便应了红楼梦曲的最后一曲【飞鸟各投林】,“树倒猢狲散”。)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英莲,香菱,秋菱。
英莲的出现,作者便把她设定成一个命运及其坎坷的人。一出现便通过一个和尚的一首偈诗,给她的一生做了总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在看看她在第五回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首偈诗结合在一起,便是香怜薄命的一生。
英莲是红楼梦里唯一一个改过三次名字的人,红楼梦里改名字很正常,比袭人原叫珍珠,茗烟原叫焙茗,但像英莲这样连改三次名字的却是唯一。原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被卖给薛蟠之后,宝钗给她改名叫香菱(谐音相怜),再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之后,被迫改名秋菱(秋天的菱花之意)。
从这一次次的名字改变,命运也一次次改变,原如莲花可以开的艳丽娇美,被惯养宠爱。被拐卖之后只能如菱花一样,小而不起眼的做薛蟠的一个小妾,虽然是一朵小小的菱花,她以然可以活的很快乐很单纯。直到后来的夏金桂的出现致使她的还有一点点淡淡香气的人生,也变成了秋天将枯的菱花,面对着雪(薛蟠)澌澌的飘落只有枯萎凋残,带着最后一缕香魂寻找梦里的故乡。每当看完英莲的一生,使忍不住的鼻酸。
#####贾雨村全书的引子
>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脂批:假话也),表字时飞(脂批:实非也),别号雨村(脂批:村言粗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脂批:胡诌也。)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贾雨村的出现正式引出贾氏家族,贾氏一族的很多故事便由此而起。
在写贾雨村的故事里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不曾现身的严老爷,一个是甄府丫鬟娇杏。
这个严老爷的出现极其古怪,可以说他的出现就是为了出现而出现,有点像群演故意抢镜一样,多少有点突兀。如果说他的出现一点都没用,也不是的,他的出现为下文贾雨村遇见娇杏创造了一个空闲的机缘。但是仅仅为了空出这个时间而出现似乎依然有点可有可无,脂批里写到严老爷时有条批语,“‘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为下文葫芦庙起火作伏笔,如果仅仅是为了引出火灾,为什么要加一个老爷呢?
或许可以理解成严老爷,盐老爷也,这样后文里娇杏的出现便有了合理的解释。不然这两个人物的出现几乎全完可以省略,因为单单就从表面来看这两个人对剧情发展和推动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从表面来看,严老爷的出现是为了制造空闲时间让贾雨村与娇杏相识。从隐谐音盐老爷(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出现是为了让贾雨村侥幸(脂批娇杏,侥幸也)的与贾府拉上关系来看。
这两个人物的出现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出现,也能看出这个贾雨村搭上贾氏这条大船纯属侥幸。如果不是侥幸搭上贾氏这条大船,他不可能升官发财。正是因为侥幸搭上贾氏的这条大船,便能更近一步与四大家族这个舰队拉上关系,而正是这种侥幸,来之不易,所以才有后文为了维护四大家族利益而出现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样的荒谬案子。
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正是作者常用之法,不可不察,如果不细读前后文仔细分析便很难理解这两个人物的出现的目的。
#####好了歌写尽红尘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好了歌》解注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这一首“好了歌”和一首解注的“好了词”,给这整本书作了一个总结——像是一个舞台“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表面为这本书作的总结,实是作者火眼金睛用一歌一词总概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而这些现象将在以后的书中慢慢出现,所以记住这首词,很有必要。后文的故事都是从这首词中慢慢展开,可以说这一歌一词是大纲,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是人物简介,互相呼应,两两互补。
用了上中下三篇来闲扯红楼梦第一回,其实并不能完全写尽第一回所涵盖的内容。比如果红楼梦的几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以后可以单独用一回闲扯一下,以及第一回与最后一回的关系等等,都可以看出第一回是很重要的一回,一定要细读,带着问题与想法去读,看完全书之后从头再读。因为学识有限,很多地方或有错漏,还望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