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2013年,自己家装修时写的系列文章,最近翻出来自己看看,还真的挺有意思,充分的体现出一个产品狗在装修时,有多么的龟毛,生生的把自己从一个小白逼成专家,又夺权成为项目负责人的全过程……(题图是网上找的,不是我家)
如果你正在或准备装修,那一定有用,如果你是个产品经理,那也许有用。分享给大家,共分7小节:
谈装修:设计师的需求调研
谈装修:行业内的几种角色
谈装修:产品的用户数重要么
谈装修:预算为什么总是会超
谈装修:项目与项目群
谈装修:所谓有得必有失
谈装修:我装修,我到底在想什么
谈装修:设计师的需求调研
春节前后,开始了解装修信息,3月底收房,到现在为止,我不得不承认,很多年初的计划都会被“装修”这件事打破。原本没想花太多精力,但越花时间进去,越觉得是个无底洞,要了解的信息太多,强迫症又犯了,大有要把自己改行变成装修达人的趋势……
也罢,干脆我们来写点装修的文章吧,看看一个产品经理眼中的装修是怎么个状况。这第一篇,我们说说不同的设计师,在需求调研这件事上的不同。
装修的一开始,你就会碰到一种叫“设计师”的人,其实和产品经理挺像的,他们或属于某个装修公司,或者是设计工作室(这里面的区别,以后再说)。你和他接触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开始采集需求了。尼玛,做了这么多年的产品,终于有一次被采集需求了。
这时,我的职业病犯了,发现了两种采集的方法,第一种比较多,他们会问:
想装成什么风格的?
你的书房是怎么规划的?专门的书房?还是要兼客卧?要不要做榻榻米?
卫生间需要浴缸么?
厨房要敞开式么?
要不要吧台?
……
另外一种设计师会问:
你喜欢那种文化?
喜欢哪些材质的东西?
您喜爱阅读吗?一般何时会阅读?家里什么场所是您有可能阅读的区域?家里藏书是否丰富,多为何种书籍?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您和家人在家会如何安排?请假想一个在新居中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描绘一个场景或故事。
工作日下班回家直到睡觉前,全家人都做些什么?
你之前住的房子,有什么装修上的遗憾?
……
哈,你体会到没有,第一种用户调研,犯了我们常犯的典型错误——向用户要解决方案,问用户需要什么功能,而第二种,是比较高级的做法,去了解目标用户面貌,生活工作场景,从中发现需求和问题,然后应用设计师的专业领域知识,去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幸的是……显然……第二种设计师比较贵,贵好多!于是,我开始试图省钱了……自己先扮演用户,然后分裂出一个设计师,自己问自己,然后自己把用户需求转化成产品功能,当然,这中间就要去看很多领域知识!而且转化得还不一定对,接着,再去找第一种便宜的设计师(把他们当产品助理用)……
唉,玩得转么?应该这么做么?
谈装修:行业内的几种角色
装修,为什么不多花点钱,买时间?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做你的业务方?哦,不对,是业主……我也无数次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样说服自己吧,第一,咱毕竟不是什么有钱人,没法全部用钱解决;第二,用钱也不一定靠谱,特怕花了钱还买不到好东西、好服务,背后是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没办法;第三,忍不住啊,面对一个新领域,就是想去研究,把自己累死算了。
今天,来聊聊装修这件事情里的几个角色和组织,对应到互联网、软件行业里都是啥。
首先,业主自己,相当于投资方(出钱)、业务方(提出原始需求);
设计师:负责任的设计师应该是产品经理,负责收集需求,制定各种设计方案和预算,并且跟进项目,做需求分析和UED(出平面、立面、水电设计图,效果图等)的工作,并且,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还承担了部分销售的职责;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设计师并不跟进项目,施工开始以后就找不到人了,反而让业务方去跟进;
项目经理:就是项目经理,在装修里也可以叫包工头、施工队长,他负责制定项目计划,安排各个工种的资源和排期,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对装修这事儿来说,是仅次于设计师的第二关键人物;
监理:QA和测试,对于装修来说,如果项目经理足够靠谱,是不需要监理的,但没办法,现状是不靠谱的偏多,所以多了监理这个角色出来,如果真担心项目质量,一个靠谱的第三方独立监理是有必要请的,起到一个与项目经理制衡的作用;
工人(水电、泥瓦、木、油漆):各种开发人员吧,各有各的专业。
然后说说几种组织。
最常见的就是装修公司了,正规的装修公司里,会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各种角色,而和你接触最多的,就是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两种,基本上,你前期跟设计师沟通比较多,后期和项目经理沟通较多。因为有个公司的实体在,两者之间的矛盾比较好解决。
工作室,以设计师为主要角色的组织,一般以设计见长,在施工层面并不是强项,有些会有长期合作的施工队,有些干脆和其他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合作。需要考虑的是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的冲突,好比IT产品中,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冲突。装修公司之于工作室,简单的理解,就是前者设计施工全搞定,后者更注重设计,轻施工。
近年,还出现了一些新模式,比如某某网(手动去广告,哈),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把包清工的模式线上化了,一个网站并不能解决包清工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全包、半包、包清工,甚至半全包、全清包等装修模式,无非也就是业主和上述角色、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各种组合,有兴趣的自己去查好了。
我打算半包。
谈装修:产品的用户数重要么
有一段时间,在做淘宝的一些产品,用户数随随便便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于后来,做个什么东西,都会觉得没意思,一共“才几万人”这类的想法不时的钻进脑中。最近,我在反思,一个产品的用户数真的重要么?
做一款大众的、2C的产品,你和每一个用户的连结其实是很弱的,你不认识他,百万千万,对你来说只是数字,这时候,产品经理只能通过用户数、用户的粘性指标来判断自己是否创造了足够多的价值。
做一款小众的产品,比如企业的内网系统,这时候,你的用户可能只有几千人,但是,你和每一个用户都有电话、甚至当面交流的机会,这时候,数字相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位同事对你的认可。
更特殊的,装修,也许很多人都不认为给自己家装修也是一款产品,但我觉得是,亲自把一个毛胚房变成一个家,太有成就感了。用户数,不用谈了,只有几个家人,但你仍然觉得这事儿有足够的价值,值得投入时间去做。因为,这几个人,每个人你都投入情感进去,希望能达成一致,大家都开心,“用户数”越少,每个用户对你更重要,一个都不能少。
回到本源,其实又是价值观的问题,你做的任何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几年前,我可能会单纯的通过用户数来判断某个产品是否有价值做,太片面了。
最后,修正一句话,原来是这么说的,“不要为了1%用户的需求去影响99%用户的正常操作”,现在,我想改为更通用的“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去影响核心用户的正常操作”,而用户的数字,只是衡量某个/群用户是否重要、次要的一个标准而已。
谈装修:预算为什么总是会超
装修过的人,十个人中间有十个会对你说,预算一定会超。
时至今日,快开工了,我还是盲目自信的认为我的预算不会超,希望正确。分析一下原因吧,我想超是因为对一个领域不熟悉,而导致的错算漏算。
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把装修花费分成了4块——
半包:需要付给装修公司的钱,通常包含直接费(又含人工和辅材),设计费,管理费等等;
主材:硬装要用的主要材料,如墙地砖、门窗、厨房橱柜、洗手间洁具等等;
电器:前期需要安装的中央空调、地暖等,后期购买的电视音响、冰箱洗衣机什么的;
家具:就是家具咯,含软装的饰品等。
然后,粗略的做了一个预算,但是,在仔细做功课的几个礼拜里,不断会挖掘出一些盲点。
如,刚开始的时候,“监理”费用这个大项漏算了,虽然最后决定不请。但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这里面又分节点监理和全程监理,审预算和图纸又单独收费,需要一对一服务又要换一种算法。
如,半包的价格里,木工一项,他们打的柜子含不含抽屉?含不含五金?含不含门?给你的价格是哪一种板材?吊顶什么叫一级、什么叫二级、窗帘箱和吊顶的关系,是否应该重复计算?泥瓦工,铺砖的价格是统一的,但铺小砖要加钱,斜铺要加钱,拼花要加钱……
如,主材里,墙砖这一项你肯定不会忘记,但很可能不知道还需要填缝剂,虽然买砖会送普通填缝剂,但要用好的,还挺贵。门的价格可能是不含锁和门吸的,一套浴室柜的价格,也可能是不含龙头和下水的。
如,地暖,最早你只会关注用什么锅炉、什么管子、什么控制系统,后来发现,开通煤气还要一大笔钱,地面找平还要一大笔钱,然后,你搞清楚了什么叫瓜子片、什么叫豆石。
如,做个厨房的橱柜,没想到这个柜子价格可能不算五金,铰链要换带阻尼的要加钱,侧板见光面要加钱,水池如果想做台下盆,又得加钱……不研究清楚,连这些词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怎么做预算……
如,包阳台,一开始我居然把这一大项都漏了,现在已经会说“凤铝789,1.4的,中空双钢,顶面用5加5夹胶,2.0型材,下面用8个的毛?!蚪?、转角立柱全包”这种黑话了。
基本上,现在我和家人去市场里,已经经常被当做设计师带着客户采购了,但越研究,越胆小,感觉这个预算的盲点肯定还有,而且,必须等到执行的时候才能知道。所以,我是用“放10%机动”的方式来控制总价的,也许,到下一次装修的时候,我才能做出比较靠谱的预算。
抽象一下,当你对一个领域不熟悉的时候,预测花费,预测工期,判断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的人员加入团队什么的,都会失误,都是扯淡。想想工作中,我们经常不做足功课就做产品规划、项目计划,是不是很可怕?业界,也经常有些“分析师”,可以对各种领域都侃侃而谈,给出很多看似靠谱的预测和总结,但,他们不可能有精力对每个领域都投进去做、哪怕是深度观察一段时间,是不是也很可怕?
所以,产品经理的做事思路,碰到这种情况,要么找一个熟悉的人做代理(靠谱的监理),要么做足功课,把自己变成一个领域专家。
谈装修:项目与项目群
任何项目大了以后,里面都不止一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之间会有互相依赖的关系,那么,如何统筹,在保质保量同等费用的情况下,让工期尽量短,这就需要很多领域知识。国内Hard模式的一种表现,就在于装修公司收了钱,也可能不上心,这时候只能我们自己顶上。
本来,我以为装修这事儿,找了一个项目经理,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代理人,可以全权负责各种沟通,但后来发现,地暖、中央空调、包阳台这类的专业项目,还得找专业公司做,装修公司是做不了的,所以,其中的协调,就必须自己来了。
好么,原来以为装修是一个项目,结果做成了一个项目群。装修公司的项目+地暖项目+中央空调项目+包阳台项目+厨房橱柜项目+衣橱项目+待定,然后,我就成了苦逼的“群主”。
说起来都是泪,不妨贴一段定义:
项目群是指经过协调统一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的效益和控制的一组相互联系的项目。项目群中的项目需要共享组织的资源,需要进行项目之间的资源调配。项目群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而对一组项目(项目群)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项目群管理需要运用知识和资源,来界定、计划、执行和汇总客户复杂项目的各个方面。
装修的主流程,从收房到入住,有这么几个环节,我现在走到水电,下面是随手记给自己看的。
收房:各种检查,这时候发现问题,赶紧让开发商修。同步开始与装修公司接触,量房、平面/概算,然后交意向金,立面/预算,多家筛选,多轮面谈、调整,签约。然后,办装修手续,各种收费开始了,垃圾清运、专门的敲墙垃圾清运、楼道修补、敲墙审批……
进场:一般要放鞭炮,结果我们一群人都不抽烟,眼巴巴看着一串炮仗,没法点,这时候,中央空调、地暖的定位,橱柜初测都可以做了,所以,前置任务是订好在哪一家做。接下来,敲墙砌墙,把房屋整体结构搞好(当然,这是砖墙的处理方式,石膏板墙是木工阶段的活)。
水电:依赖于橱柜初测定下的厨房水电,前置净水要买好装好,冷热水管怎么走线合理,热水管太长不好,要不要做回水?强弱电布局要想清楚,每一个插座的位置、每一个开关的位置,多想想以后的生活场景,要方便,网口留哪里、几个房间要有线电视、电话线要不要、音响线的定位(离地高度、左右间隔)。准备好强弱电箱、空开、线材、马桶移位器等等。
泥瓦:先把水电开槽填掉,做一次卫生间养水,然后做地暖地面部分的施工,回填。接下来是泥工主体,贴砖,厨房橱柜复测之前要贴好墙地砖、定好冰箱尺寸,买好水槽、烟机灶具,煤气开通做好,煤气表装好。
木工:木工与油漆,需要避开梅雨季节,今年(2013)杭州6月8日入梅,估计7月10号左右出梅。这个项目群,连“气候因素”都作为限制条件考虑到了,容易么。
油漆:暂时没想到特别注意的点,等碰到了再说吧……
安装:最好是盛夏,便于装修污染快速散掉。
家具电器进场,环保监测……
所以,有个认真负责的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会省你很多事情,但……架不住这个好奇心上来了,想参与进去啊。
PS:群主周五开始去沙巴休息几天,提前安排好这几天的装修工作,希望各种给力啊,回来继续奋战。
谈装修:所谓有得必有失
我家的装修,终于到了后半段,这两天木工快结束了,油漆即将开始。过程中,体会到很多“有得必有失”,分享一下:
要装地暖,地面就必须铺一层地暖盘管,使得层高损失几厘米,如果你不想损失,似乎可以做电地暖,那样,就没法用地暖锅炉同时解决生活热水的问题。
对卫生间的布局不满意,就要做马桶移位,而移位以后,马桶就最好别用虹吸式的,而用直冲的,这样一来,冲水的声音就大,夜间多少有点影响家人睡觉。
喜欢的地砖花色,没有需要的尺寸,而合适的尺寸,又木有中意的花色,于是买了喜欢的花色,去找厂子加工,额外用时间和钱来解决这个矛盾。
很喜欢大金的多功能VRV的设计理念,集中央空调、地暖、生活热水一体,最赞的是利用系统废热加热生活用水,但,一整套要比分开弄贵出去好几万,只好算了。
……
道理都是想通的。
项目管理里,TQR是此消彼长,时间、质量、资源,当然还可以加上范围。
程序设计里,我们都知道时间与空间是互换的,要节省计算时间,就要多付出存储空间,反之亦然。
产品规划里,为了让一些用户爱死你,往往就要得罪另外一批人。
这是因为,这件事儿,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好像不太准确,但借用一下这个概念吧:
Pareto Optimality,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努力,可以全面改善,但也要承认有个“帕累托最优”存在。
很多时候,这样想可以扩展思路:
看似全面改善,会不会是我们对这事儿的了解不够全面,没有看到受损的那一面?
我们有没有因为“屁股”的位置,为了追求局部优化,去伤害了更广大的利益?
谈装修:我装修,我到底在想什么
就要十一节了,放假前说个轻松的话题吧。小家的装修,终于到了后期的安装阶段,期间和不少一起装修的朋友聊过,他们都觉得我搞得复杂,不过我还是觉得有很多地方没考虑周全,不妨举些例子说说,作为一个做产品的,装修的时候,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吧。
全是零散的点,勿怪。
主卧主灯/辅灯,我都坚持用了三控(三个地方都能控制灯的开关):主要场景是这样——进卧室开灯,躺下关灯,而且,夫妻双方谁要开关灯都不需要对方帮忙,床头两边都有控制,不会互相打搅。
客厅主灯做了三控,场景是进出大门的开关、离开客厅的开关、坐在沙发上不用起身的开关。
踢脚灯,放在次卧门口,是感应的,场景是老人起夜,次卧到卫生间之间自然有光。
浴室柜,我会考虑下柜高度75cm,加上台盆16cm,是91cm,上台盆不能太浅,不然水容易撒出来,加上龙头18cm有多高,现场站在那里,模拟每个家人的身高,感受上柜下延应该多高,再考虑下延和龙头上部距离是多少,能否加隔板,用来放刷牙杯,杯口上延与上面镜柜的距离,是否方便取放牙刷……而镜柜厚度,与吊顶射灯的位置关系,如何让光线正好在镜面和人的站立面之间照射下来,并尽量靠近镜面,这样可以应付把脸凑近镜子观察,同时,因为吊顶盖板300X300mm的尺寸问题,又要考虑工艺限制。当然,另在顺手的位置,我又加了一个三倍放大的可拉伸圆镜。
马桶,一定要考虑纸放在那里最顺手,甚至可以和家里人讨论一下,习惯于用哪只手拿纸,哪只手擦……角阀那里装个冲洗器很方便,可以冲马桶、冲淋浴房的地面。
毛巾/浴巾架,要考虑到洗澡前后和洗脸前后的多个场景,所以在什么地方最方便?洗澡前脱下的脏衣服放哪里?洗完后要穿的干净衣服又放哪里?
抽拉水龙头,厨房一定要,这样冲刷水槽方便很多,本来卫生间也想用,结果实在挑不到样子满意的,只好作罢,这点非常遗憾,因为老婆常有早晨单独洗头的习惯,显然不适合进淋浴房。
插座,哪里放二三孔的,哪里放二二孔的,也是想了很久,主要考虑各地电器种类的不同,一般小功率电器多为二孔。看了现在住处各地的插座使用情况,最终,我们在客厅电视墙、卧室电视墙的位置,更多的安排了二孔的插座,力争做到将来全屋不用接线板。
书桌,如何摆放?取决于白天用得多还是晚上用得多,白天的话要考虑光线的方向,如果看书比较多,最好借光省得开灯,如果用电子屏幕多,又要避开强光。
衣柜,尽量减少弯腰、蹲下拿东西的频次,最常用的得最方便拿,内置的镜子,上延和下延高度多少合适,常用人站在前面要能看到全身。
空气开关,冰箱用电要单独一路放在总开前面,这样出门的时候,直接把总开关掉就行了,冰箱继续运行。
厨房,要考虑食材储备区域(柜子、冰箱),备餐区域(水槽,切菜台面)、烧菜区域(灶台)、烧完区域(放装菜的盘子锅什么的),微波炉/烤箱/电饭煲……等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甚至,我会考虑因为左利手(我是左撇子)、右利手的问题,一些柜门开关方向的设置。
……
很多想法,都是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将来在家里的各种“用户”、各种生活场景、碰到的问题,从这里到那里、或站或坐、或走或停、拿这个放那个……而提出的需求,我觉得这种感觉对做产品挺重要的。
这些,很少有设计师会帮你想这么细,确实,只有当你把一个“产品”当做自己的产品时,才有可能如此琢磨、如此用心。当然,产品最终好不好是另一个话题,如此用心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