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客,汉语词汇,意为处理事情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讲道理、摆事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但当问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所谓的“理”也就并非都是理,根据自身经验和认知所表达的主观看法,并不一定能对解决问题本身有决定性的指导意见。
特别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当面对社会事件时,要慎做“理中客”。
前几天新闻报道的某地“货拉拉司机为了600元向保时捷公司维权”的事件引发热议。事情的大概是:货拉拉司机师傅按照保时捷员工要求干完活后,并未收到双方约定600块钱搬运费,因此到保时捷现场跟员工讨要说法,这期间产生了一些口角和肢体冲突。
对此事件,网友们拿起键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有一些网络红人。大多数网友都支持货拉拉师傅维权到底,对保时捷员工不能如约支付报酬,“欺负老实人”的行为进行谴责。
但当某著名车评人陈震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却遭受到了网友们的攻击和谩骂,同时这也加速了此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
他认为自己不该被网友们喷,自己的观点不过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有效,更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表示自己不支持按“闹”分配。而对网友支持司机去“闹”也是不负责的行为。因为网友仅仅只是在看热闹,如果真想帮当事人应先去问平台原委,再者应该给货拉拉师傅提供法律和劳动仲裁上的帮助才是理性的。同时他也举了自己曾经维权成功的例子,以此来支撑自己“只有合理合法的理性维权方式才是更好解决问题”的观点。
但部分网友们对他的观点却持不同意见,认为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身处上流社会,当然无法体会底层社会人民维权的艰辛。
我个人认为,至于维权时到底“该闹还是不该闹”的问题,这本就不值得讨论。如果“不闹”能解决问题,谁愿意去闹呢?
立场不同,认知和能力不同,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观点本身没有对错。
强者有强者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式,但绝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教弱者如何做人做事。
做如此“理中客”,理也不再是理,结果可能是加深阶层对立,自己的利益也因此受损。
不过这些观点争议背后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随着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和热议,也让有关利益主体不得不去加速此事的解决进程。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闹”呢?所谓的理,一定是建立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前提之下,而不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立场上去评价他人行为的合理性。
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心中的理,也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通过行为论对错未免有些片面且主观。只要动机争取,适当闹一闹也许并非坏事,因为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在混乱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