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人,奸敝日滋。
刘毅上疏曰: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威。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讦之忌。用心百态,营求万端,廉让之风灭,争讼之俗成,臣窃为圣朝耻之!
盖中正之设,于损政之道有八:
高下逐强弱,是非随兴衰,一人之身,旬日异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
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也。今重其任而轻其人,使驳违之论横于州里,嫌仇之隙结于大臣,二也。
本立格之体,为九品者,谓才德有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乃使优劣易地,首尾倒错,三也。
陛下赏善罚恶,无不裁之以法,独置中正,委以一国之重,曾无赏罚之防,又禁人不得诉讼,使之纵横任意,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直,不获上闻,四也。
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而中正知与不知,皆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五也。
凡求人才者,欲以治民也,今当官著效者或附卑品,在官无绩者更获高叙,是为抑功实而隆空名,长浮华而废考绩,六也。
凡官不同人,事不同能。今不状其才之所宜而但第为九品,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徒结白论而品状相妨,七也。
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各任爱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锐人事?八也。
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b>
太尉、汝南王亮,司空卫瓘亦上疏曰:
“魏氏承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咸用土断,自公卿以下,以所居为正,无复县客,远属异土,尽除中正九品之制,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则华竞自息,各求于己矣。”
始平王文学江夏李重上疏,以为:
“九品既除,宜先开移徙,听相并就,则土断之实行矣?!?/b>
帝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也。
【原文华译】
魏朝时,陈群认为吏部不能遴选天下人才,所以让各郡国设置中正,州设置大中正,都由本郡本州人在朝廷做官、德充才盛者担任,让他们按一定标准,将各地人才评为九品(这就是九品中正制),有言行修养卓著的,就升职;有道义亏缺的,就降级,吏部就以中正们的评定为依据来选拔百官。这个制度施行时间长了之后,有些中正本身就不合格,积弊越来越深,
刘毅上疏说:
“如今的中正,定九品的时候,高下随意,别人的荣辱,全在他们手中,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于公来说,他们考核是否失实,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于私呢,他们揭发他人隐私,又没有任何顾忌。他们别有用心,各怀目的,积极钻营,廉让之风消失,而争讼之风盛行,我真为圣朝感到羞耻!
这个中正制度,对政治的损害有八个方面:
“其一,评级的高低,全看当事人家族势力强弱,是非黑白,全看当事人家族正在兴起还是衰落,往往十天之内,论断就完全改变。评级为上品的,没有一个出自寒门,评级为下品的,没有一个来自豪族。
“其二,设置州郡中正,本来是要选拔州里舆论所归服的人,以镇服不同意见,统一评定标准,但是,责任如此重大,人选却很轻率,以至于当地舆论不服,朝廷大臣之间也产生矛盾和仇怨。
“其三,设立九品中正制,本来是要将才德分级,从首到尾等差分明,结果呢,优劣颠倒,首尾倒错。
“其四,陛下赏善罚恶,无不依法裁决,而唯独对中正,委之以一国之重任,却没有赏??己耍医谷硕灾姓牟镁鼋峁岢鏊咚?。于是中正纵横随意,无所顾忌,那些被枉屈的,抱怨积存于心,却没有渠道上达天听。
“其五,一国之士,多至千计,有的流徙于他国,有的谋生于远方,中正对他们都不认识,他怎么能穷尽一国之士?他不管知道不知道、认识不认识,都给人评定一个等级。于是,要赞誉某人,就听当地官员的意见;诋毁某人呢,就采信一些流言。中正如果全靠自己判断,他自己并不认识对方;如果听他人意见呢,听到的又是别人的偏见。
“其六,求得人才,本来是用以治理人民,而如今政绩卓著的,反而被评为低等,没有政绩的,反而被评为上品,这是压制实际功绩,而崇尚虚名;长浮华之风,而废除考绩。
“其七,不同的官职和事务,需要不同的人才,如今不看他的才干和特长,而只是分为九品,以品取人,品级够的,那工作非他所长;擅长干那工作的,品级又达不到。品级和才干之间的矛盾,让九品之评成了空谈。
“其八,九品中评级低下的,并不说明他的罪状;列为上品的,也不说明他的善行。全凭中正的个人爱憎,植其私党,天下人于是不再追求德行,而是致力于搞好关系。
“由此看来,中正虽然名为中正,实际上是奸恶之府;九品虽然名义上是九品,实际上有八害。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认为,应该取消中正,去除九品,抛弃魏朝的做法,重新建立新的制度?!?/p>
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也上疏说:
“魏氏承丧乱之后,人士流徙,考详无地,所以设立九品之制,粗略地满足一时的人才访求而已。如今天下一统,教化方始,臣等认为应该荡除末法,一概以现在的住所为永久居住地,自公卿以下,一律以现居地为籍贯,不要让他的籍贯远在异乡,由远方的中正给他评级。废除中正制度,举善进才,各由本乡推举,则争讼自然平息,各自修行。”
在始平王那里任文学(掌王府教育)一职的江夏人李重上疏说:
“九品制废除后,应该先开放允许人民自由迁徙,自由选择永久居住地,然后由本乡评定人才的制度就可以实行了?!?/p>
皇帝对他们的建议很赞赏,但始终不能改变。
【学以致用】
一个组织要发展起来,并且发展的久一点,就不得不思考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
1,领导人(领导层)的愿景、
2,分配、
3,机制纲领
领导人的发心,精神穹宇, 文化底蕴, 延伸开来,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分配, 这个是底层逻辑了, 人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色利名权位”的问题
曾经有个人说过一句话:
五千年来所有造反起义皆因分配不公引起
五千年来所有伟大统一皆因分配合理决定
打土豪分田地,也是“分配”的战略致胜
再说机制与纲领
假如一个企业老板说自己很有格局,每年花费几百万学习如何分配,如何管理...如何创新模式.....
但是,如果这个企业的机制纲领没有改变,所有一切都将没有“附着点”,如水中浮萍
01,领导人的愿景
从时间维度看,
西晋的国祚只有51年,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
280年西晋统一,到316年灭亡,才37年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了什么?
司马炎三位先辈的铺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从公司的高级打工人,变成了实控人,取代老东家,变成了老板
然后,在灭掉蜀汉之后,等待了13年,励精图治,最终实现全国统一
但是,统一的那一刻开始,就走向败亡...
这跟我们当下的中小企业很像
草莽创业时代,什么苦都吃得下,什么难啃的骨头都能咬的上去...?
然后,在一片如火如荼的氛围当中,危机来临了却不自知
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 使命与价值观的确立没有完成,或者说,没有重新锤炼并使其更加坚定
刚开始嘛,可能因为是想发点财,或者实在想找份工作又没人要,自己也没有文凭,没有啥技术,没办法了才走上创业这条路
但是,一不小心成功了呢?有点钱了并且还年轻,怎么办?
是继续走“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跑”?还是思考下,我经营公司到底是为了什么?为谁而存在?为谁而干??
这个问题刘邦想过,然后一路没费什么力气就走到了咸阳,成为了汉王...
这个问题很重要,想不清楚,目标就混乱,目标是乱的,那就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
就像司马炎这样的,看羊车停在哪里,就在哪里过夜,如同行尸走肉一样。
02,分配
分配的不好,就得造反
分配的不合理,高管就得离职
分配的好,就有激励性,就有战斗力。 所以,股权激励是从分配开始,是治理结构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九品中正制度, 就是豪族垄断政权的制度,他们确保所有官员都在他们的家族范围内选拔,
所以,他们并不在乎他是不是人才,是不是称职
谁要动这个制度,谁就在动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奶酪,就要动司马政权的基础
所以司马炎觉得你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办不了
你看,这个镜头,是不是与民国太子整顿金融改革有相似?
蒋经国要改革金融,要打虎, 先是跟老蒋通了信,老蒋支持他,很好
但后来呢? 行不通的,蒋老板没这个魄力,蒋家王朝还得由这些豪强家族支持
改革,是需要流血的
要改革九品中正制,要创新新的制度——科举制,要真正办成这个事情,还得等到300年后,而这三百年,就是混乱的三百年。
所以,领导人要在“分配”这两个字上面下功夫
100万级别,有100万的分配方式
1000万级别,有1000万的分配方式
1亿以上,就有1亿以上的分配方式,? ?
分配的重要性无处不在
那么,要不要在“分配”上动刀子呢?
用我们股权激励领域的一句话来讲:
学(动)错了,是找死。?
不学,是等死。
从高峰到灭亡,才37年时间,看这个速度有多快。
03,机制纲领
华为任老曾经提出: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公司的使命,方向,道路,大政方针都确定了,那么相对而言,局部的机制就得随时更新,以确保组织活力
卫瓘说的这段话很对,值得参考
曹魏为什么在当时要实行九品中正制度啊,目的就是 人才的问题, 唯才是举
给真正有用的人一个通道,有本事尽管来到公司,一定会人尽其用
但是,现在环境变了
当时环境下的一个好的政策,变成了私人谋利的工具
所以,就得及时调整与修正, 这是必须的
我们在给企业导入激励的方案,从虚拟股,到实股之间,有4-5道激励,一般最少持续激励5年,国家化标准是8年时间,?
但是,当有人拿到了注册股之后,他也会不自觉的躺着获利,奋斗之心有所下降
这是人性之常情,但是你又得改正?
所以,华为就创造出来TUP激励方法, 我们改良之后成为了PSP 方法
这就是说明一点, 没有哪个激励方法,或者哪个机制政策,会一以贯之,一用到底
它必须也得根据公司的发展演化而跟着不断演化,与时俱进。
所以,作为管理者,如果今年要实现再突破,那么就得反过来思考:
机制如何改动。薪酬分配如何改动、组织结构以什么样的形态才能支持的住。
最好,多写一条
改变,改革是痛苦的
要与时间做朋友
要带着问题前进
要从“根”“苗”“花”“果”的根上面入手
比如分配、机制,就是企业的“根”
不要想着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
更不要只想想不行动。
一个人之所以行, 是因为TA“行动”了,并且一直在行动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