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他四弟想要外出求学。他认为家属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比较清静,曾国藩在回信中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 ? ?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既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 这是道光二十二年文正公的家书。上边这段是他教育其四弟关于学习的文字。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遇到情况,大部分的人不管是客观还是不客观,首先分析的是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都能从客观因素中分析出错误或者失败的原因。少有人从自身找原因。所以不能认真读书,要问自己?!斗鹨沤叹分杏幸痪浠?,“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自己问问自己“立志之真不真耳!"。真的潜心做事情时,外在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是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六弟委屈于一次小试,自称数奇,曾国藩笑话他所忧的东西太小了。君子立大志,做大事,要有大格局。
? ? ? ? ? ?? 这封信里讲的东西很多。关于立身,曾国藩这样说
? ? ? ? ? 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 ? ? ? 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自己认真体察,探究其原理,就是格物。这是致知的事。知一句,行一句,这是力行的事。两者并进,下学在这里,上达也在这里。而且在信中,曾国藩向弟弟们详细的讲解了如何修身,修心。信中所书,倭艮峰先生,乌齐格里.倭仁,字艮峰,又字艮斋,蒙古正红旗人。晚清著名理学家唐鉴的学生,其自身也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大师。由于唐鉴的介绍,曾国藩认识了倭仁。“倭艮峰先生诚意工夫很严,每天有日课册子。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都写载下来。字都是正楷?!?/i> 当时,曾国藩跟着唐鉴先生学习理学,但是每每不得其要义。在他的文章中都有述及。于是 倭仁先生教给他一个方法。就是每日写日记,反思自己每日的行为及过失。在家书中可以知道,倭仁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治学及其严谨。这个方法曾国藩坚持了一辈子,中间仅仅因为疾病中断过20多天。就是这样的坚持终成一代大儒。这也是前面他问弟弟的话“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现在的我们,每天一念之差,一事之失记得住,意识的到自己犯了错误吗?
? ? ? ? 做为大哥,曾国藩对弟弟的教育真的是用心之极,不是单纯的言语的说教,而是教给他们非常实用的方法。做为后人我们也从中收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