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社交网络跳跃到另一个社交网络,QQ空间,人人,微博,朋友圈,然后注册了一个小号回到了微博。在渴望表达自己的同时又小心翼翼的考量着社交圈的私密性。除了渴望表达自己,本能所驱使的写作的欲望,在告别了应试文学以及哗众取宠的时事讨论之后,难以抑制的爆发了。
但是在多年的百字文学以及转发+评论模式以后,碎片化的语言已经使得任何诉说的渴望都支离破碎。往往看到一个话题,无数的点子蹦出来,只是拿出本子或者打开电脑的功夫,又破碎的只剩下只言片语。发一条微博太长,发一篇日志太短。自己对于生活的见解变得碎片化,变得标签化。因为贴标签是最省字数的描绘方式?!敖裉斐对蓿魈旒绦Α?。一个“赞”字成了对于今天的所有描写。与其说是对于今天的描写不如说是对于个人感情的一种抒发。但是什么是“赞”呢?恐怕隔了一天自己就讲不清楚了。同样的,对于美食的记录,对于同伙伴快乐相处的记录,对于悲伤地记录,几个泛泛的概括性的标签放之四海而皆准逐渐的,在不同的“赞”之间,在不同的“卧槽”之间,在不同的“悲剧”之间,我分辨不出来了。幸福的事情悲伤地事情从一个个的单独的值得回味的事件被我人为地打上了一个泛泛的标签存在的记忆之中。具体的细节,超过了140个字,不去描述不去记忆很快的就遗忘了。于是每一个幸福的一天到后来都有了相似的模样,不同的糟糕彼此也分不出谁更糟糕。生活中的Deja vu更加频繁的发生,因为我越来越来的不在意生活的细节。不在意生活的细节,这不是大家的通病么。今天天气超赞,天气究竟怎么超赞了?是天上的云多了少了,是温度湿度高了低了,是空气中弥漫了花香,还是昨晚睡了踏实的一觉所以今天的心情看什么都是好的。反正归结到了万能的赞,一句话配上一张差不多相关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我自己也就不再追究了。这样的过日子就是“浑浑噩噩”。
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每天都机械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重复着相同的情感,那么一眼万年,时光飞逝就是必须的了。于是前一段时间,我开始寻找一个能够踏踏实实的写东西的地方,博客什么的,花里胡哨的仍然是希望他人来关注点赞评论回复交流,终究还是有很多东西写不出来有所顾忌。其实本来文字就不一定都那么的精致,像这样一篇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文章才是真正最能抒发心中写作欲望的东西。今天机缘巧合看到了知乎上面对于简书使用的介绍,啊哈哈,感觉正和我意。最简单实用的功能,其实我一直最讨厌的就是选字体选背景什么的了,完全没法理解那些花里胡哨的到底有啥用。并且到现在本文都没有出现过量的哈哈哈以及。。。,说明我真的写得很舒畅。既然要戒掉标签,对于这样的舒畅的形容就是眼睛看着屏幕,内心好像在对着自己倾诉,手指飞快的在键盘上打着字,键盘的咔哒咔哒声好像机械在对自己说话,我一边敲打着屏幕上出现的字,一边像是在同屏幕上出现的字进行沟通,思想流到哪里文字就写到了哪里。来澳以来被英语不断打击的无处寻觅的书写的感觉又回来了。
作为一个字写得工整但是不流畅的人,也许这样的在计算机上的抒发,是一个兼具省时与美观而无所顾忌的最佳的形式。
刚才对于我认为生活中能够涉及到的话题,感觉主要就是1. 吃的,我吃了什么好吃的,我做了什么菜,在做菜的过程中我又没有发现什么技巧以及经验的总结。2. 看的,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却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字的影集,看的电影也大多都是引发了一时的思考,但是也没有深究,打个分数了事,所以这里可以记录一些,或者是思考,烦死,或者是吐槽。3. 时事,老陈昨天还和我说,一定要坚持看新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这里的时事,要经常的关注做成类似剪报的东西,记录下来自己的观点,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希望这样的思考能够锻炼我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眼光。4.杂文,就大概类似这样的文章吧,抒发一些个人的情感,喜怒哀乐,记录一些生活当中发生的奇闻趣事。别的部分可能以后就会陆续发现更多的文集,比如说很久以来一直想常识的悬疑小说,还有一百个我最想和你干的事情,以及语言学习之类的。
写在最后,没多少分钟我就码了这一千五百多字,想想上个星期要交的那个两千字的作业憋了整整一周,不多联系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脑和嘴还有手有了这样的鸿沟,那真是没救了。总之,坚持就是胜利,也只有坚持才能使得这样的文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