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书行里渐多了一类杂文的书,写小故事,写自己的情感。作者多是一些文笔比较好的网红,其中,虽然不乏大有实力的高能者,也夹存一些碌碌平庸之辈。现而今,看来出书已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了。是不是天天写,攒一定量的粉,就离成功不远了。
文章,毕竟是一个沉淀的物件。如果没有丰富的经历,沉浮的变故,时光的累积,就不可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游刃而有余。那些在家意淫,踮起脚尖,卯足气力憋出稿的货品,如同没有骨血的华丽皮囊一般,任你辞藻再扎眼,也仅是一张漂亮的书面,虚有其表罢了。
有一天无意翻到一本书,也打着网络热销书的名头,是一个工作了几年的年轻人教人理财的,书名已没印象,缘于本来也没打算记下,大致是说自己是怎么挣到第二套房的。趁着作者的嘚瑟劲儿,寥寥翻了几页。一口劣质的咖啡入喉,什么破玩意儿。两套房都是按揭,还大张旗鼓的想授人以渔。都说中国的读者最善良,最有包容心。
不是说年轻人写的东西就不好,你丫得努力生活,你得谦逊。三十岁不到的人,上了几年班,贷款买了两套房,就出书,说你们得这样啊,那样啊,才能最后像我这样。这不是“作”是什么?
在深圳大街上,一个广告牌掉下来,随便就能砸到几个身家千万的人。
人嘚瑟了吗?该上班上班,该干活干活。
最近印象中,这类书写的好的,一个是大冰,有《他们最幸?!罚褂幸桓鍪抢钌辛?,有《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不要被书名误解,其实都是杂文,都是写人写故事,最后集在一起。两位都是网红的作者,近几年写了好几本书,都还走心,卖的很好。
大冰属于第一类作家,80后的“漂青”。人生经历丰富,多年浪迹天涯,也皈依禅宗。西藏,丽江的第一批玩民谣的年街头艺人。好听的称呼,叫做江湖浪子,不好听的称呼,叫做江湖混混。身边都是清一色的江湖人,不是走南闯北的浪人,就是追求刺激,叛逆的文艺青年。即便到了居无定所时,也从不循规蹈矩。讲的都是你不常见的故事,哪个你不向往。
李尚龙属于第二类作家,90后“奋青”。没有那么多的人生经历,只是,把每一个明天当做生命最后一天,勤奋的活着。军校辍学,进新东方当了四年讲师,考进北影进修班,导演了几部短电影,口碑不错,写了几本书,口碑也不错。勤奋的人,运气不会差。你也会喜欢身边有一个这样的朋友,靠自己的勤奋提升自己的生活,感染着你,促你上进。如果人生经历需要时间去积累,那么他是在有限的年纪里,把每天的时间拉长了。
都是写杂文的高手,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李尚龙的文章,也更想推荐他的书。大冰的故事,情节上会更吸引人,曲折,刺激。那些下着雨的夜,我们背着吉他前行......或者通向喜马拉雅的路上,行走着的两个身无分文的我们......这不正是当下年轻人梦寐的经历吗?
只是,现实中,真的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却并不多。旅行,是需要基础的。大冰的江湖朋友们,多是处于生活的无奈,选择了那样的生活。那样的生活,把它缩短到一个时间窗口,比如一周,一个月,半年,大多数人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一旦被拉长,比如一年,五年,十年,那肯定就涉及勇气了,不是每个人能够承受和梦寐的。
大冰笔下的自由,是撒出去的,而李尚龙的自由,是收着的。
两者都是自由,但是李尚龙的方式更现实。你可以不安于每天在办公室千篇一律的状态,准时打卡上班,准时打卡下班,每个月拿着基本一致的工资,但是,你需要努力,用你的勤奋付出,实现你时间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
不当打卡族,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勤奋。你拿着父母给的钱,坐飞机,住酒店,去丽江写意人生,去欧洲仰望历史,哪怕最后你环游了大半个世界,也并不值得炫耀。
当然,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别人的感情,与你无关,我们也无权去评价。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好好的活着,世界不会因为你离开而改变。
喜欢书里这样的一个画面:远方的好友来城市看你,去饭馆整了丰盛的一顿,花了千把块,吃完准备打车送他去酒店的时候,他整出一句,“没吃饱。要不去大排档再吃一顿”。
扶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