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太后临朝称制
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因巫蛊案被废。邓贵人深知做戏要做全套,她在这种时候不但不随其他嫔妃们一道落井下石,反而去请求和帝收回成命。和帝坚决废除阴皇后,将她幽居冷宫,邓绥从此称病,不再接受和帝的召幸。当时有不少人怀疑皇后的案子是邓贵人举发,但见到邓绥这样做,外间的流言也渐渐平息。
和帝想立邓绥为皇后,她推辞了很多次,直到冬天才接受,并亲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谢恩表,其中深深忧叹自己的德行浅薄,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邓绥立后,诸侯们按惯例都来进呈贺礼,但邓皇后这次废除了多年的陋规,不接受任何贵重礼物,只象征性地接受一点笔墨物品。和帝想按旧制封国丈邓训为侯,邓皇后也坚决不肯接受。在和帝一朝,邓家人都没有加官进爵,邓绥的哥哥邓骘也只做到虎贲中郎将而已。
永元十五年,阴皇后忧郁而死,年仅二十三岁。
两年后,汉和帝刘肇病故,年仅二十七岁。和帝自十四岁平复窦氏以来,不好游乐,昼夜勤政,宽严相济,注重民生,爱民为本,不喜奢华,又选贤任能,安定边疆,做了不少实事,东汉国力渐渐恢复。这个皇帝可惜就是死的太早了一些,否则应该还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和帝去世时很年轻,子嗣并不多。和帝长子刘胜,生母不详,他有重症,很可能是个残疾人,因此未能被立为太子,而除了刘胜之外,和帝只剩一个儿子了,就是汉殇帝刘隆。
据说和帝有过不少儿子,但都早夭而亡,刘胜的残疾也很可能并不是天生的,和帝怀疑宫中宦官和朝中外戚里有人谋害皇子,所以将刘隆寄养在民间。和帝去世,邓绥将刘隆接回宫中继位,此时刘隆才刚刚百日,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当然无法执政,因此和熹太后邓绥效仿章德太后窦氏的先例,临朝听政。
邓绥临朝听政之后立刻做了几件事。她把和帝的嫔妃都遣送归园。比如当初和邓绥同为贵人,关系非常融洽的周、冯两位,邓绥给她们都写了书信,先是回忆当年的情谊,然后送了车马金银等物让她们离宫。宫里只有一个百日的小皇帝,用不了那么多宫人,邓太后又将宫中到了待嫁年龄的宫女们全部遣送出宫。
邓绥当年上位,这些嫔妃宫女既是她的眼线,也是她的羽翼,对她都有所帮助,但现在邓氏大位已定,这些人留在宫中已经没有作用了。对于这些女人自身来说,离开宫廷,远离是非之地,回归平静的正常生活也是好事。
女王大人还是个神探
和熹太后邓绥有一个很特别的长处,就是擅长决断刑狱之事。
古代刑狱案件很难处理得当。古代法律很粗疏,案情中的事情常?;嵘婕暗椒傻目瞻椎卮饩鸵揽恐魃蠊俚母鋈伺卸狭耍虼硕习傅闹鞴坌苑浅G?。好的法官不但要熟悉律法条文,更要深知人情世故,懂得各类人的思维方式,并且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公道之心,这就需要一点上帝情结。
《后汉书》里记载了邓绥亲审的一宗宫廷窃案。
据说邓绥遣散宫人时,宫里从未有这么多人一起离宫的先例,大家都在忙着收拾行李,一时间忙乱得很,于是就有人趁乱偷窃了宫中的一盒大珍珠。
宫廷里的贵重物品都会记档造册,忽然出了窃案,当然是要追查的。按例这些事都由宫廷慎刑司主理,一般都是把嫌疑人全部关押起来,分别审讯,不管是不是窃贼,相关人等都要受刑,伤及无辜是肯定的,甚至经常闹出很多条人命。邓太后不愿搞出那么大动静,她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亲审此案。
邓太后让嫌疑人全部一排站好,然后自己走过去,一个个用眼神去打量。邓太后平日里端庄肃穆,很有威严,她冷峻的目光有一种强大的威压。她用眼睛看着那些人,罪犯汗如雨下,终于顶不住压力,精神崩溃,主动承认了偷窃的事情。宫里出了这样的事,依律当死,但邓太后念在那人自首,特旨免于死罪。
史书还记载了邓绥处理的一宗诬告案。
宫里有几个车夫,是皇帝出行时御用的司机。从前和帝喜欢一个叫吉成的车夫,出行经常让他驾车。吉成因为陪同皇帝出行,所以经常有一些小赏赐,于是被其他的车夫嫉恨。和帝死后,其他的车夫约好了一起诬陷吉成,说他搞巫术。这个罪名在汉宫里特别重,于是吉成被宫监关到掖庭牢狱里拷问,吉成吃不消,被屈打成招,问成死罪。
早先这种事通常是不会有贵人去管的,但邓太后上位之后立了新规,即便是内廷用刑,也不能出人命,如果是有罪当死,一样要报上去等批复,而批复的人就是邓太后本人。
邓绥看了吉成的供词,虽然已经亲笔画供,但仍然被她看出了一些蹊跷。她让宫监来,当场问了几个疑点。第一,吉成从前侍奉在先帝左右,很得先帝照顾,平常多有封赏,吉成为何以怨报德?第二,先帝生前吉成未曾施巫蛊诅咒,现在人都已经去世了,怎么还来弄巫蛊呢?第三,吉成的供词里提到先帝时颇有恭敬之意,这也是怪了,如果他很先帝,不惜施以巫蛊,应该万分痛恨才是,怎么又对先帝以敬词称呼呢?
邓绥让宫监将证人们分开隔离审问,一问之下,果然漏洞百出,原来是这帮人合伙诬陷吉成。经此一案,宫内的人对邓绥的判断力叹服不已,那些平日里喜欢偷奸耍滑、使诈弄权的小人们再不敢以身试法。
邓绥不信鬼神,严禁巫术。永初二年,京师久旱无雨,有大臣建议请高人祈雨,邓太后说:“下不下雨是天意,这不是人所能掌控的。但我们既然为政,就一定要尽人事?!彼煌馇肽切┪资跗碛?,但却派人彻查天下重案,看看有没有冤情。
核查的人回来告诉她,没有冤案。邓绥沉吟不语,自己把一些重案卷宗看了一遍,然后把觉得有疑点的案子挑出来,让人把涉案的人犯都带到京城。她自己亲自到洛阳官舍查案,去面见那些罪囚。
有一个囚犯,邓绥问他的时候,他不敢说话,只一味认罪伏法。太后准备走的时候,这个人心有不甘,含泪偷偷抬眼望她,被她发觉,又回头再问他。这个囚犯这才说自己其实没有杀人,是被官吏屈打成招,不得已才自诬的。
邓绥调取案卷,很快查出了真凶,将此前被冤枉的罪犯开释,并将在审理中造成冤案的官吏下狱。她离开官舍的时候对左右的大臣说:“圣人说,鬼神的事情,存而不论。行巫术祈雨是没有用的,施政者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内外昌明,天下无冤狱,自然风调雨顺。我这次出来复审出了好几个冤案,回宫的时候必定下雨?!苯峁诨毓穆飞?,久旱的洛阳城就下起了一场豪雨。
功垂青史的和熹中兴
汉殇帝刘隆百日继位,结果次年就夭折了。殇帝死后,在邓绥的安排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hù)继位为汉安帝。
清河王刘庆是汉和帝刘肇的哥哥,曾经是章帝的太子,母亲是宋贵人,被章德皇后窦氏所害,自己也因而被废。刘庆虽然失了太子位置,但他与刘肇之间并无矛盾,两人感情反而是非常好。刘庆当年在宫中危如朝露,太子刘肇虽然年幼,却很懂事,经常保护他,才让他得以免遭窦皇后毒手。刘肇继位后为了铲除窦氏,身边找不到几个可靠的人,而刘庆就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当初刘肇十二岁时想铲除窦氏,但想不出好办法,让刘庆帮他去找《汉书》来看“外戚传”,想看看祖先们是怎么处理这类事情的,而窦太后已经把“外戚传”当禁书给禁掉了,宫里根本没有。清河王刘庆冒着生命危险携带禁书入宫,两个少年躲在宫里偷偷研究对策,后来终于成功。有这样的情义,和帝是很照顾清河王的,可惜清河王死得比他还早。邓太后认为,和帝与清河王友善,而清河王本来是章帝的太子,因被窦氏陷害才被废,所以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和熹邓太后与汉和帝刘肇一样,是一个非常勤政的人。在她执政期间,天下水旱灾情,朝告夕振,刑狱清明,政治开明,经济复苏。邓绥改革税制,与民减税。大臣们说,现在朝廷开支很大,减税恐怕会导致国库空虚。邓绥说:“从来都是横征暴敛导致亡国,我与民生息,轻徭薄赋,是巩固基业的政策,不会让国库空虚?!?/p>
她不信巫术,把宫中各类祭祀活动都削减了一番,自己又躬行节俭,反对奢华,经常责备那些奢靡的臣子。施政时尽量与民休息,比如殇帝死,虽然是个婴儿,但毕竟也是帝王,有大臣建议按以往的帝王之礼下葬,邓太后考虑到和帝、殇帝丧事太近,耗费太多,下旨不得过于铺张,于是殇帝的葬礼花费仅常规帝王葬礼的十分之一。邓绥执政十五年,府库充盈,胜过和帝时代。
邓太后为人非常精明,懂得人心,下面的官吏想投其所好很难。比如当时的西域问题就很复杂,经常有战事。有不少大臣见邓太后为人节俭,想投其所好,上书建议不要出兵,以节约开支。邓绥认真查阅了西汉以来的西域历史沿革,决定继续信任班超的策略,合纵连横,同时加强军事防御。邓太后对那些上书罢兵的大臣说:“古人云,国虽安,忘战必危。我虽然不好战,但不能不备战。”于是一帮想搞政治投机的人都碰了一鼻子灰。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女王身后事却不太美满
和熹太后邓绥对邓家外戚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但即便这样,后来还是出了很多问题。
和帝在世时,邓家人并未获得什么非分的职权,邓骘是邓绥的亲哥哥,也只是做到虎贲中郎将,执掌宫廷禁卫而已。邓绥为太后时,首先加封了其母亲阴氏的爵位,称新野君,供汤沐邑万户(邓绥和阴皇后其实是近亲)。这样的封赏与其他皇后家的外戚相比,算是极小了。
邓绥对娘家人要求很严格,她还专门下诏书给司隶校尉以及家乡的河南尹、南阳太守等人,要求他们一定要严格管理邓氏外戚,若有骄纵不法的人,不但不予宽容,反而要严肃处理。
邓太后认为,历来外戚败亡,主要是子弟纨绔骄奢。她担忧家中子弟不学无术,在外惹是生非,于是在宫中设学堂,请名师讲学,让诸王子弟及邓氏近亲子孙数十人都来听课,自己也经常去旁听。她对亲戚们说:“现在外面风气不正,年轻人不肯学习,只喜欢投机取巧,一定要加强引导。前朝很多外戚子弟,骄奢淫逸,不学无术,这是败亡之源。如果邓氏族人能够知礼知节,我也就心满意足了?!?/p>
在邓绥的管束之下,邓氏子弟们都比较守法。邓骘的儿子邓凤贪贿,这种事在很多太后的外戚专权时代根本不算大事,但邓凤的案子事发之后,邓绥很生气。邓骘怕邓凤会被处死,赶紧主动将妻儿的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
尽管邓绥很严格地约束了家人,但是邓氏的危机并不是她这些行为就可以完美化解的。邓氏一族的忧患出在哪里呢?其实就是出在邓绥自己身上。
邓绥很有能力,但她很恋权。权力是一种精神毒品,它有一种强大的魔力,无论男女,一旦尝过了它美妙的滋味,很难主动放手。邓绥也放不下心中的权力欲。
邓绥重用邓骘,而当初和帝登基靠得是宦官的力量,像郑众、蔡伦这些人,都很有权势。于是有大臣们想谋反,废除太后和安帝,拥立平原王刘胜,但被邓绥发觉后铲除。
安帝二十六岁,邓绥仍然不肯还政,许多大臣进谏她也不听。
邓绥的族兄弟邓康见邓绥长期临朝听政,直到汉安帝刘祜已经成年了也不肯还政,他认为将来邓家要出事,心里很害怕,于是故意不和太后来往,经常假托生病不朝。
邓太后派一个婢女去问问他为什么老不上朝。邓绥的婢女虽然都没有正式的官职,但这些人都是她的亲信,在外面非常威风,其中年纪大的都自称中大人。这次太后派来的中大人是以前从邓康家出去的婢女,她居然也自己通报为中大人,让邓康开中门恭迎。邓康大怒,责骂道:“你是我们家的婢女出身,入宫之后也不过是个宫女,居然敢冒称朝廷官职,擅自作威作福,真是好大胆!”
这婢女出去的年头久了,此时已经不把旧日主人放在眼里了,她回去对邓太后说:“邓康没病,在家装病偷懒,还出言不逊?!比缓蟀训丝当嗯帕艘环5怂绯了剂季?,想来想去,还是把邓康免职,遣送回原籍,并将他从宗族籍册上除名。
永宁二年,邓绥病故,与和帝合葬顺陵。邓绥享年四十一岁,主政二十年,去世之后得以帝王葬礼下葬,葬礼规格与当年光烈皇后阴丽华相同。
邓绥死后,安帝拿回权柄,对邓氏族人下了毒手,唯有邓康因早与邓太后反目而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