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2风起长林》终于落幕,相比第一部,这一部想表达与探讨的东西更多。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表达得很精妙:
第一部是设局,赤焰军在阴谋的合力中灰飞烟灭,大梁朝堂已经朽坏,从江湖而来的梅长苏看似隐忍,实则飞扬,那种掌握大局的自信,气定神闲的姿态,让观众安心地等着复仇故事的光明结尾。
第二部则是破局,长林王府威望与恩信已经朝野皆知,而祥和表面下的恶意与暗流却在慢慢酝酿,长林王府处于一团迷雾之中,萧平章与萧平旌都只是这不仁天地中一颗走向不明的棋子而已,正反派都没有天眼。
江湖之远与庙堂之高,永远是同等的重量。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难忘的,还是一个个鲜活炙热的瞬间,正是这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风骨与大义。
一开始的北境之战,陛下拿到军报后第一句话不是质问战事,而是焦急地问“平章那孩子到底怎么样了?”
他作为一个长辈关切的语气,让人觉得意外又可爱。
而后他质问甘州断粮的责任,宋浮推脱是因为天气意外沉船,他随即大怒不已,斥责宋浮连调查没做过,何来意外的结论,尽显皇上的威严与决断。
犹记宴席结束之后,长林王领着两个儿子回家守岁,为祖辈进香。王府所供乃是先帝御赐物无字牌位。长林王认为,世间英灵无数,并非个个能名留青史,此牌位虽无字,情义却在心,但凡心中所想祭奠之人,都可祭拜与此牌位前,以哀幽思,以寄长情。可没想到,这是父子三人共同过的最后一个年。
莱阳太夫人去世后,萧元启的颓然与辛酸是很触动人的。当年的事情总归与他无关,一夜之间母亲便离他而去。王府被抄,甚至自己的母亲只能葬在远郊。
这种情况下,他才会对平旌说出:“我不像你,自小有父兄扶持,我什么都没有。”
当萧庭生带平章回到生父的墓碑前告诉他一切时,前尘往事再次浮现。平章不禁问:“父王既然知道真相,为何还要立我为王府世子?”长林王说:“长林军的军魂并非只在血脉,而在于精神。”望着长林王渐行渐远的身形,任何人心中五味杂陈。
记得那场瘟疫蔓延,林奚自知她的生命存于一线之间,不由得留下两行清泪,便向守在一旁的平旌说出了心里话:“我曾想过你的样子,不管将来如何,都很高兴和你相识?!彼淙凰说母芯跚謇涫璧?,但她并不是一个冷情之人。那时的平旌不知真相,却意识到眼前这个女子对自己十分重要。
那天,得知弟弟身中霜骨之毒,萧平章心里早已有了选择,他不顾护卫的阻拦,一步步向着丹炉走去?;鹧嬖谒慕畔律展?,他无畏的来到了丹炉之前,义无反顾将手伸入了丹炉之中,拿起了蛇胆,此时机关弹起,利刃刺入自己手臂。
还有蒙浅雪知到平章对弟弟的感情,忍不住哭着跑出了门外,跪在追出门的萧平章面前,求其不要丢下她。萧平章没有办法只得也跪了下来。他们青梅竹马,恩爱多年,可她知道萧平章的性格,此刻纵然萧平章答应她,日后也只会越来越会后悔,直到面对她和自己?!白钅训氖且院蟆保すа酝蛴?。直到最后,萧平章默然长揖到地,任由蒙浅雪捶打身体,他能说的也不过一句“对不起”。
萧平章得了圣旨出征,临行前将先帝御令交给了荀飞盏让其在他被带回来的时候交给皇帝,却见蒙浅雪一身铁甲,环佩宝剑,英姿飒爽的立于大殿阶下,她要和萧平章同赴战场。这一幕让人想起第一部的霓凰郡主,同样的巾帼不让须眉,同样的飒爽而深情。
萧平章在妻子的怀抱中离世,他为了父王和弟弟,终于献出了所有,直到此时生命燃尽方止,为国为家死得其所。
萧平旌策马接过哥哥的长矛高呼“噫兴”为哥哥送行。那一刻,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长大了。
后来,平旌回府拜见父王,他已成怀化将军,父子相见,还是忍不住想到平章的死,气氛变得异常沉重。
大哥走后,平旌接过长林王府的重担,北境一战,他有意拒接圣旨,只是不想错过战机?!按苏街?,无论何等罪名,我萧平旌一人承担!”长枪立起,决定已下,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那一刻实在让人觉得,统率长林君的就该是这样英勇果敢的少年!
长林军上下在他的感召之下,喊杀之声震耳欲聋,随即大军出征,大胜而归。
平旌自知北境战后要即刻回京,入了王府大门之后,他郑重的整理了衣甲头饰,眼含热泪得在长林王面前长跪叩首。父亲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说他办到了父兄没有完成的事,当以他为傲。
落日余晖中,萧平旌扶着长林王来到堂外坐下,他跪在自己父亲的身前,心如刀绞枪刺一般痛得滴血。长林王长于掖幽庭中,见识过世间冷暖、又历经战事无数,生死轮回之事已然看淡,只是感叹本以为留下平章和平旌兄弟能有个照应,可惜天不遂人愿,只余下萧平旌自己孤苦伶仃,他神色平静得对萧平旌讲起平生三大幸事。
?知子莫若父,长林王明白萧平旌本爱逍遥,嘱咐其自己去世之后不要再被长林二字束缚,从今以后不必执念。一代长林,赫赫威名,最终封府退出金陵朝局。
后来,萧元启举兵谋反,已在琅琊山上的平旌找来荀飞盏,告诉他:“我长林军护卫北境,可谓一腔碧血,两代忠骨,这份赤诚和信义,自然有他的重量。所以,我要从此地进京,仅凭长林之名,起兵勤王?!?/p>
而全剧最震撼人心的段落,当属长林军令一出,旧部纷纷前来投靠,勤王之师迅速聚拢的时刻。
一夜之间数十万大军。萧平旌披上他大哥的铠甲一路向着金陵进发,长林军旗所过之处应者云集,长林王府赫赫威名之下,天下兵马尽皆响应,终成巨浪滔天之势。
荀白水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说到他,内阁首辅荀白水实在是个令人不得不尊敬的人物,他在朝多年,懂得牵制的意义。
开始时一心想维护皇权,遏制住位高权重的长林王府。而瘟疫爆发时,又懂得以大局为重,和平章商量怎样共渡难关。
他的心里比谁都知道知道平旌的天赋和长林王府的价值。如他所说,他们只是政见不同。后来他和萧元启有了姻亲关系,对莱阳王扶植但不重视,东海之战依然认真听取岳银川的意见。
拿到早已远离朝堂的平旌的书信后不禁感叹:不愧是将门之后。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高呼“长林”,他深知,将来能拯救陛下的,唯有长林王。
?所以,当萧元启得意洋洋得想要接过让位诏书的时候,却有兵士闯了进来禀告他城外出现了长林旗号。萧元启最终还是没拿起让位诏书,而是厉声喝道“萧平旌远在琅琊山,天下早就没有什么长林军”?;实厶较?,没有出声,头却颤动了一下,眼泪也顺着脸颊流淌了下来。这是皇上最动情的时刻。
芡州进京的岳银川对仅有的四个手下说:“你我渺小如尘埃一般,却怎么也做不到袖手旁观?!奔妇苷?,终于将天子之宝交给了长林王。他们接头的那一刻,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平旌最终决定进宫救陛下,见到时,他说:“陛下,我来晚了。”
“平旌哥哥。”皇上哭着说。这一次,他没有叫长林王,也没有说怀化将军,而是想起了他最熟悉的最习惯的名字,平旌哥哥,像他们小时候一样。
“太子最喜欢我了”记得平旌曾对先帝这么说。
“元时,我们去飞一个”然后他便抱起元时出去玩耍。后来,太子成了皇帝,他也成了将军,他们之间越来越远。
狄明也是个很矛盾的人,他怨恨不顾百姓生死的荀太后,怨恨一味听从太后和首辅的小梁帝,但是他热爱大梁的国土和这里的百姓。得知萧元启勾连外邦,实在不能接受。
最后的一幕,他手拿长剑冲向长林军,却突然扔掉剑,扑向乱茅之中。他自有风骨,知道自己愧对国家和百姓,所以以死谢罪。如果当年在长林王手下,必是一代猛将。本是忠肝义胆之人,所以无法原谅自己背主弃义。
还有让人割舍不掉的,就是与第一部之间的联系。
老阁主说起萧庭生有当年那个人的风采的时候,眼神有些迷离。后来,他更是将林殊的手环赠给平旌,说:“它曾经的主人,一生从未打过败仗?!币笠笃谕?,无需言表。
平旌说自己在八岁时打开过一次被父王责骂,密道的那头便是苏府。
想到第一部时,每次梅长苏和靖王相约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腥绺羰?。
原来长林王府就是靖王府,祁王当年赏赐给靖王,靖王又给了祁王的后代。
从前猜想从林殊变成梅长苏的痛苦过程,遗憾第一部里并没有过多的细节写明,这一次,终于可以残忍地亲眼得见。
终于,叛军被剿灭,勤王使命已完成,平旌骑马奔出金陵,奔向自己本该到的地方。
当年,浴火重生的梅长苏自江湖一步步走向庙堂,走回纷争不断的金陵;而现在,看透世事的萧平旌却携爱侣遁入江湖,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所幸,无论今后北境主帅是谁,永执长林旗号。
想来红尘扰扰,世事大抵如此。故事易写,年岁难唱,琅琊山烟霭霭,雾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