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村庄应该有很多,我个人只见过这两个比较特别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在天上的指的就是悬崖上的村庄“郭亮村”。在地下的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陕州地坑院”。
01??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下的四合院"。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っ?。
02??神奇的特点
远而眺之,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院,只闻人语响。犬吠鸡鸣音,不知何处觅。窑顶阡陌横,女墙几相同。近而察之,炊烟袅袅,地下人往来,院内树浓郁。
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坚固耐用。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03??院之讲究
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等,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几种。地坑院同样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窑的朝向。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地坑院一般为独门洞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二至三个地坑院相连。在地上看不到房舍,走进村庄,方看到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黄土高原最为独特的地下村庄。
站在院子里,望着开凿的七八孔窑洞以及阔大的深深院落,很难想象挖出这样的一个地下院落,要花费多少人力。讲解员说先挖主窑及厨窑,住进来后再慢慢挖其它的窑,最长时间可达八至十年,才能全部挖成。
站在地坑院落中抬头仰看,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
地坑院窑顶上茅草凉亭、五谷丰登墙、马车被装点上谷穗、玉米、辣椒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丰收图,将陕州的农耕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04??地坑院的绿化
在地坑院院中央挖一30公分深,比院落边长窄2米左右的方坑(也称院心),方坑内种上一丛丛绿树、一簇簇鲜花,这些象征生命存在的植物,为地坑院带来许多生气和灵性,它的人文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实用功能。它提示地面上行走的人“别掉下来”,在炎炎盛夏里给地坑院带来一片绿荫,滋润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日子,那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被应用得淋漓尽致,置身于每个坑院仿佛进入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地下宫殿”。木制门窗古朴典雅,向外开启的风门更是奇特,所有这些,整体搭配得十分自然、素洁、严整。观看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就像在欣赏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制品。
地坑植树,要“前梨树,后榆树,当院载棵石榴树”,因“梨”和“利”同音,榆树号称金钱树,石榴多子,均取吉祥之意。门洞旁载一颗大槐树,寓意幸福生活长久、安康。
05??一举两得、一事两用
地坑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虽然没有建筑师,但这种建筑非常的科学。例如:为了防止下雨时,水灌入窑洞,在地坑院中间挖有供存渗雨水之用的渗井;为了防止地坑院四周的积水流入院内,四周都砌有拦马墙和青瓦房檐,拦马墙的另一个作用是防止有儿童掉入地坑院内;为了防止雨水渗漏,窑顶还要在雨天后碾压平整,同时村民们还可当作打谷晒粮的“场”,一举两得。
“通灶炕”的设计,冬季烧火做饭、饭熟炕热,一事两用;存放粮食的窑洞开有与地面相通的“马眼”,收获季节可将晒干的粮食直接从马眼流入屋内放置的粮囤中,方便省事等等。在整个院落里转上一圈,这种匠心独运的构造,不能不让人赞叹民间智慧的伟大。
06??民俗风尚、传统技艺
地坑院分为脸谱院、曲艺院、婚俗院、人民公社院、剪纸院等等,每一座地坑院都有一个主题,展示的民俗表演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
锤草印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印染技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把一种野生植物“芊棒棒草”采摘回来,夹在白棉布里摆放成花型图案,然后铺展在石头上,用木棒槌捶打出草的汁液渗印在白布,形成白底绿花的图案。有了这种技艺,朴素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陕州剪纸:其中的黑色剪纸风格独特,是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剪纸技艺传男不传女自成一派,独具魅力(虽是这种说法,但我见到的都是女人在剪纸)。陕州剪纸被誉为"民俗奇葩,中原一绝",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鼓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河南三门峡陕州,所以人们把这一区域的曲种称为陕州锣鼓书。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开场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当地的老艺术家们用豫西地方土语吹拉弹唱,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堪称中国的"架子鼓"。
澄泥砚: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被皇宫列为贡品,曾于1914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光泽滋润的特点,为砚中一绝。
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穿山灶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非常节能,几个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穿山灶虽然外观粗朴,但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充满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
07??百家姓墙
中华百家姓展示了中文姓氏的图腾,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在原始人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脉上的统一性。
08??马嵬驿.百味巷小吃街
引进陕西的马嵬驿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小吃街旁五行院有当地特色的“陕州十碗席”。吃货们在游玩之余还能享受一把舌尖上的狂欢。
09??三门峡大坝
从地坑院出来,我们去了第二个景点,三门峡大坝。此大坝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它是响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而于1957年4月开工兴建,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景区内的主要景观有:黄河展览馆大禹、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水晶宫、炼丹炉、黄河古栈道等。三门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随季节不同发生的变化,库区内形成了大片的湿地。大坝泄洪时期浊浪滔天、一泻千里呈现出黄河奔腾咆哮、桀骜不驯的本色。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二月,由西伯利亚飞来大批的白天鹅在三门峡库区越冬,白天鹅嬉戏于蓝天碧水之间,给库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三门峡市因此被誉为“白天鹅之城”??上衷诨姑挥刑於?,也没有泄洪,一切都靠想象。
我们看到大坝前流下来很多垃圾,工人们正在清理。
还有专门的天鹅湖湿地公园景区,这个季节就放弃了。三门峡周边有双龙湾、豫西大峡谷,从市区出发单趟需要二至三个小时,天上已是乌云密布,天气预报说第二天第三天有雨,所以我们干脆改签动车票返回西安。从西安北站到三门峡南站,仅一小时路程,有高铁真方便。
Tips:
地坑院票价:60元/人。
三门峡大坝票价:30元/人。
地坑院交通攻略:1、三门峡市区坐108路公交车,到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再坐地坑院景区公交车到达景区。
2、三门峡南站步行500多米到天鹅国际广场站,坐5路公交车到陕州区交通局,再步行行300米到三门峡第三人民医院,然后坐景区公交车到达陕州地坑院。
3、我和心儿选择的第三种交通方案:从三门峡南站出来坐滴滴三四十分钟到达地坑院景区,费用38元。在去的途中跟师傅交流过,留了手机号。逛完出来后叫师傅继续来接我们去三门峡大坝,然后再送我们回三门峡南站,共150元,费用很合理,就是滴滴价,但是在景区出来直接搜滴滴是没有的,没有车上来就没有接单的。大多是私家车和旅游团大巴车。庆幸提前留了司机师傅电话,这是最省事、省时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