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人们怎么看我,我也不在乎我怎么看自己。所以我才能触及自己黑暗的一面,将这些恐惧从我的灵魂中抽出,再把它们呈现在走秀上。”
——Alexander McQueen
今年2月的时候,距离McQueen的自缢身亡已过去了整十年。以时尚圈的瞬息万变为度量,十年时间漫长足以到让恒星燃烧又熄灭。在继任创意总监Sarah Burton手中,大家也习惯了如今多一份温柔与务实的Alexander McQueen。而McQueen本人,则在时光流逝中逐渐成为被尘封的回忆。
在McQueen流星般短暂的生涯中,世人对他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多,看到的也只有他那些夺人眼球,疯狂又黑暗的时装秀。在他过世后,终于有导演走访亲友,采集了他的生前影像,于2018年6月上映了关于他的纪录片《McQueen》。
看完这部纪录片,会发现在那些疯狂又黑暗的时装设计表象下,隐藏的是他无与伦比的孤独和压抑。在上映两周年之际,我把这部纪录片又重温了一遍。当年看完时在心中回荡的失落,仰慕与遗憾,如今依然丝毫未变。我想,有些经典,是值得被一直铭记的。
初出茅庐
“时装很美,但时装之外还有现实世界。很多人不想面对现实,他们只想看花前月下和歌舞生平。而我会直白地把现实表现出来。”
——Alexander McQueen
McQueen全名Lee Alexander McQueen,尽管后来以Alexander McQueen扬名立万,但他的亲朋好友以及许多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亲切地喊他“Lee”。
McQueen于1969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社会科学教师。从高中开始,McQueen就表现了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每节课我都在画衣服。我那个时候最喜欢艺术课?!?/i>
高中毕业后,无所事事的McQueen在母亲的鼓励下,去了以制作定制西服闻名的萨维街应聘学徒。和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McQueen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与服装有关的知识。在知名设计师手下磨练出的异常扎实的基本功,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然而天赋过人且野心勃勃的McQueen注定不甘在萨维街为定制西服穷尽一生。在去往时装蓬勃发展的意大利工作不到一年后,21岁的McQueen选择了回到伦敦,进入圣马丁中央学院学习。
尽管在圣马丁接受的是一板一眼的传统教育,但他从未停止过对自己心中黑暗一面的探索。在1992年毕业时,McQueen借着毕业作品,发布了人生第一场时装秀“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开膛手杰克尾随他的受害者)。
McQueen以1888年东伦敦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的故事为灵感,创作了这套以黑色和暗红色为主题的设计,让人联想到黑夜中受害女性汨汨流淌的暗红血液,以及被屠戮破坏的身体。
其中最有创意的细节,莫过于把头发缝进血色的丝绸外衣中,这来源于维多利亚时期妓女出售自己头发的传说。
多年以后再回看这场发布,在那些令人惊叹的暴力美学下面,我觉得他其实是在为那些被杀害的女性发声。也借此提醒我们,在一百多年后,即使没有连环杀手,对女性的迫害依然在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冉冉升起
“我不想你看了我的秀之后,感觉像刚吃过周末的午餐。我想要你出来的时候,感到厌恶或者兴奋。只要有情绪就行。如果你没有带着情绪离开,那就是我没做好我的工作?!?/i>
——Alexander McQueen
尽管McQueen在圣马丁的毕业作品并不受欢迎,但这还是吸引了时尚达人Isabella Blow的注意。她对他惊为天人的才华格外赏识,并决心用自己的人脉帮他在时尚圈有所作为。
以Alexander McQueen(而不是Lee McQueen)为名建立品牌,也是源于Blow的建议,因为Alexander听起来更有设计感。
1992年创建Alexander McQueen的时候,McQueen其实一贫如洗。仅靠救济金度日的他,却把所有救济金用来买布料,并靠着去父母家蹭饭度日。
然而艰苦的条件也无法阻止天才的创作脚步。成立仅一年后,Alexander McQueen在1993伦敦时装周压轴出场,发布了品牌第一个系列:?“Taxi Driver”(出租车司机)。
在这个以马丁·斯科塞斯同名电影为灵感的系列里,McQueen发布了后来在2000年才流行的超低腰设计“bumster”(包屁者)。通过拉长身体比例,他希望以这种方式给穿上的女性带来力量。
三年后,McQueen于1995年春夏系列发布了人生中第一个重磅系列“Highland Rape”(高地强暴)。这个系列的灵感源于英国对苏格兰的战争和杀戮。
当模特们穿着被撕破的裙子和超低腰裤子踉跄走在堆了树枝的T台上,她们仿佛重现了那些刚被强暴的苏格兰女人们,从森林中仓皇逃窜。
这种把暴力美学表现到极致的方式,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有媒体批评他“厌恶女人”。但他在后来的采访中澄清道,他其实想表达的是,“男性从女性那里拿走她们不愿给予的东西,这就是强暴?!?/i>因此他希望用他的设计,为女性穿上铠甲,赋予她们力量。
光芒耀眼
“如果你想要了解我,看我的作品就行了?!?/i>
——Alexander McQueen
尽管饱受争议,但McQueen独一无二的风格依然让他在时尚圈声名鹊起。在获得1996年英国时尚大奖年度设计师后,年仅27岁的McQueen被LVMH集团招致麾下,成为了Givenchy的设计总监。
一个鲜为人知的有趣细节是,当McQueen接到电话时,他一开始以为只是要帮Givenchy设计一个手包。
最初在Givenchy的那段时光,是McQueen最开心的回忆之一。在Givenchy的支持下,McQueen终于能全力以赴地挥洒才华。
短短几年,从靠救济金生活到执掌一线时尚品牌,这样光速上升并没让McQueen迷失自我——和一贫如洗时把救济金都用来买布料一样,他把在Givenchy赚的钱也都投到了Alexander McQueen中。
尽管在Givenchy风生水起,但McQueen心中最想要的,依然是自己的品牌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有资本扩张Alexander McQueen的版图,他在2000年底与Gucci集团达成交易——McQueen作为创意总监加入Gucci,而Gucci集团认购Alexander McQueen 51%的股份,全力支持它作为集团旗下品牌扩张。
在Givenchy与Gucci任职期间,McQueen凭借着过人的努力与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为这两个一线品牌呼风唤雨的同时,也在Alexander McQueen也发布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
其中我认为最天马行空的,是1999春夏系列“No. 13”, 2001春夏系列“VOSS”(精神病院)以及2006秋冬系列“Widows of Culloden”(卡洛登的寡妇)。
“No. 13”的名字源于McQueen的第13个系列。在发布会尾声,身穿白裙的芭蕾舞艺术家Shalom Harlow在秀场中央旋转舞动,两旁的机器手臂张牙舞爪地往她身上喷洒着黑色和黄色的颜料。
McQueen用这种极具未来感又令人窒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女性被侵犯的暴力瞬间。
“VOSS”是我心中McQueen最有颠覆性的作品。他用双面镜打造了一个精神病院,观众能看到模特,但模特只能看到自己,这给观众带来了奇异的偷窥感。
头上缠着纱布,面容苍白的模特如精神病人一般,在秀场中央徘徊挣扎。搭配上阴森的配乐,不安与诡异的气氛油然而生。
发布会在结尾处迎来了高潮——秀场中央的漆黑玻璃箱突然四散倒下,在玻璃墙着地碎裂的瞬间,出现了头戴呼吸面罩,赤身裸体侧躺着的肥胖女作家Michelle Olley。此时,成群的黑色飞蛾倏然飞出,瞬间布满了整个秀场。
这个创意的灵感来源于摄影师Joel-Peter Witkin的作品《疗养院》。通过这个让人毛骨悚然,彻底反时尚美学的设计,McQueen希望让人们重新思考美与丑的定义:“生活并不完美,我们都不是完美的零号尺寸模特。但美总在旁观者眼中?!?/i>
“卡洛登的寡妇”的灵感与1995年的“高地强暴”系列如出一辙——都是以英国对苏格兰的入侵为主题(卡洛登是苏格兰的战败的村庄)。
这个系列再现了McQueen经典的苏格兰格纹,皮草和鸟类头饰。结尾在黑暗中缓缓降临的Kate Moss全息投影则为发布会画上了空灵的神来之笔。
陨落
“你看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能下班回家,放下工作。但关上门之后,我依然是Alexander McQueen?!?/i>
——Alexander McQueen
McQueen在短时间获得了巨额名望与财富,这却无法给他带来更多快乐。每年14个发布会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他只能独自抗下这一切。“我的家中只有自己。如果过了很糟糕的一天,我也只能独自面对。”
当时许多身边的人都劝McQueen停歇一阵,但Gucci的合同以及对Alexander McQueen的巨大责任感,都让他身不由己。就如同高悬在夜空中耀眼的星星,即使在你看不到他的明亮白昼,他依然在默默地竭尽全力发光发热。
伯乐、导师兼挚友Isabella Blow于2007年的服毒自尽,给McQueen本已糟糕的精神状况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Blow葬礼上出现的他,悲伤又迷茫,似乎自己的某一部分也随着Blow的离去而消失。
为了纪念喜爱帽子的Blow,他的2008年春夏系列“La Dame Bleue”?(幽蓝女士),是与Blow的另一位爱徒,擅长设计帽子的Philip Treacy共同完成。
在挥动的翅膀中,模特们戴着精美又招摇的帽子鱼贯而出。Blow最喜欢的香水也被撒满全场,仿佛她从未离开过。
▲McQueen与Treacy共同谢幕
Blow离世后,McQueen的精神状况更加每况愈下,工作压力也变得越发不堪重负。在设计2010春夏系列“Plato’s Atlantis“(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时,他就常和身边人说,这会是他最后一个系列,他想离开这个过山车般起起伏伏的生活。
而母亲于2010年2月的离世,则成了压垮McQueen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替母亲设计好墓碑后,他在母亲的葬礼前夜选择了安静地自缢身亡。他此前关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话也一语成谶,这个系列真的成为了他的绝唱。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以传说中的海底之城亚特兰蒂斯为主题,展现了McQueen对于革新的无止尽探索?;魅松阆窕钟∷?,裙子上的鱼鳞,后来因Lady Gaga而火的驴蹄鞋,组成了这个华丽又温柔的系列。
如果你不那么了解McQueen,或许会说他是幸运的——而立之年便已功成名就,四次拿下英国时尚大奖年度设计师;也或许会说他是不幸的——长期被精神问题困扰,最终英年早逝。
但看完纪录片,会由衷觉得,在那些被媒体误解的表象下,McQueen也有着普通人善良与温柔的一面。
他在意家人,每次发布会都一定给家人留好位置。他平易近人,在Givenchy时,会和普通员工一起在地下室的食堂吃饭。他有两条可爱的狗狗,陪他们玩耍是他最开心的事之一。他喜欢大海,因为海浪的声音“很忧郁却又很浪漫”。我想,如果他没进入时尚行业,而只是做个普通人,也许会快乐得多吧。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在16岁的McQueen走进萨维街的瞬间,或许命运的剧本就已经写好。借着从内心黑暗处迸发的灵感,他如北斗星般升起,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然而北斗星有七颗互相依靠,而他在升到顶端时,才发现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比夜更深邃的黑。这也注定了他如流星般坠落,孤独地消失在的无尽黑夜里,只留下不朽的经典和永恒的遗憾。
本文图片皆源自纪录片《McQueen》及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