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源头就是分类;
作者用一句引用通俗易懂地开篇组织系统。说明,组织系统通俗点说就是分类,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以我们也就可以这样理解,组织系统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某一事物而生成的一个???,一个媒介;
所谓的信息架构,就是组织信息,使得他人能够找到其问题的答案。设计一个信息架构,致力于支持好用的浏览方式直接了当地进行搜索,把组织系统和分类系统设计到用户觉得有使用意义为止;互联网时代,web提供一个有弹性的环境,让信息架构自由组织,可以把多个组织系统应用到相同的内容上,为互联网创造更好的组织系统,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
信息架构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决定组织方式。组织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元数据,将以实体为中心的信息结构改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结构;以什么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定义内容条目之间共享的特性,而且会影响这些条目的逻辑分组方式,不同的层级、功能分类依据可能会不一样。
组织体系在大范围上分为精确性和模糊性;
精确性组织体系,将信息分成定义明确的区域和互斥区域,苹果属于水果类、白菜属于蔬菜类等。这样设计的组织体系,相当容易设计和维护,因为把条目放到类别中并不需要太多智力投入,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常见的是按字母顺序、按年表、按地理位置排序等;
模糊性组织体系,依赖的是体系构建的质量,以及体系内个别条目摆放的位置,受困于语言和组织的模糊之中,更可能会牵涉到人类的主观性,例如西红柿到底是属于水果还是属于蔬菜;常见的模糊性组织例如:按主题,设计时需要定义好内容的范围,注意涵盖面的广度;按任务,将内容和应用程序组织成流程、功能或工作的集合,最常见的是电商网站;按用户,如果用户群可以界定的比较清楚,可以提供很好的个性化服务,但模糊性依然存在,对系统猜测的要求很高;按隐喻,多用于游戏;混用等;
很多时候,模糊性组织体系通常会比精确性组织体系更重要更有用。例如:图书馆有三种主要的组织体系,可以用作者、书名、主题搜索图书,作者和书名具有精确性,建立维护都比较容易,但是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基于图书的主题进行搜索的,也就是基于模糊性组织体系;人民之所以会觉得模糊性主题更好用其实很简单,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我们想找一本烹饪方面的书,来到图书馆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的作者或者书名,但是我们使用主题搜索即可搜索到我么想要的图书。因此,信息的搜索通常是重复和交互性的;
组织结构,定义内容条目和群组之间的关系类型;
在进行组织结构架构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用户的理解纬度单一,依据用户场景、功能(内容)、用户的心智模型来对产品进行分解产品目标,使得产品在分结合分解后:
不同功能??橹淝侄茸愎桓?,使得用户很清楚什么场景下去使用哪些模块;
同时在每个功能??槟?,对用户来说,哪些是扁平或者是单一维度的,哪些是跨维度的,通过维度属性来进行功能的分类,使得用户的期望一直是满足的;
当功能维度和属性是一样的时候,用户会感觉很流畅,不会感觉到有跳跃性。例如高级用户打算进行一些复杂操作时,他对复杂是有预期的;当用户只是进行常规行为时,如果突然要使用一个复杂操作,用户使用产品流畅的状态就会被打破;
内容上前后一致、紧密型强,功能上是前后在一个流程线上。例如同级(桌面导航)功能是归属于同一个父节点;
在进行组织结构架构时需要遵循一些方法:从上到下的拆分或者从下到上的聚合;
层级结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分类,类别互斥,需要在排他性和包容性之间取得平衡,平衡宽度(每一层选项数量)和深度(层级数);数据库模式则是层级结构中自下而上的做法,使用受控词表的元数据为文件和其他信息对象打上标签,就可以进行有力的搜索、浏览、过滤以及动态链接;
线性结构,如路径图、时间线是线性结构;我们看电视剧时就是线性结构,只不过电视剧中的回忆就不是线性结构了;
超文本系统,高度非线性,链接信息条目或信息块,两者组件会形成超媒体系统,因为太过复杂,通常不作为主要的组织结构,可以用来弥补等级模式或是数据库模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