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庆回家前,看到罗辑思维新推出了一本新书-《王阳明一切心法》,想着自己今年上半年买的《王阳明全集》还没开始看。因为那本是全古文的,阅读起来有点难度,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心想,买本来国庆在家看看也行。
? ? ? ?王阳明这个人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故窃谥醒У睦房伪旧?,他的心学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当时老师授课的时候,也是一笔带过。直到中学升大学的那个暑假,那两个月假期我读了当年明月的著作《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虽然是本小说,但是从2009年起,到现在我读了不止5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我也是那时对明史感兴趣的,在那本书中,王阳明被作者捧为有明一代第一完人,超过许多有名的王侯将相,近乎圣人。当时我读到这段,虽心生佩服,但仍很怀疑。但可惜的是,接下来四年大学生涯,我不知道去干嘛了,很少去图书馆,阅读相关的书籍。现在回想起来,在那段黄金岁月,没有好好的利用起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如果生活可以重来,我必定好好珍惜那段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 ? ? ?好在,在研究生学生生涯末期,我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那时候在接触王阳明,它被大家捧为圣人,市面上有着许多王阳明的书籍,好像学习了王阳明就能成功似??赡芄胖砺奂椅幢厥鞘蹈杉遥缈追蜃?,孟子,二程,朱熹,他们提出的理论虽然被后世奉为经典,在当时,他们的理论并没有立马被时代所接受,被世人所使用,他们自己更多也只是理论家而已,并无多少实际的功绩。而王阳明则不同,纵观其一生的轨迹,从小时候的三心二意,被世人所不解,到后来遭受仕途的挫折,在却在不毛之地,涅槃重生,龙场悟道后,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最后到晚年成功征思州,田州少数名族之乱。除了中年的仕途受挫,悟道后好似无往不胜,这也是如今这么多人,想要学习王阳明的原因。
? ? ? ?这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我是不提倡的。提到王阳明,不得不说到他的心学。何为心学,其他它与宋明理学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在这本书上是这么形容王阳明的心学的:异端邪说以下犯上。为何说心学是异端邪说,因为在明代,朱熹理学被奉为儒家正朔,明代八股取士也是只考察朱熹所注释的四书五经。相信大家都听过:存天理,灭人欲。何为天理,这也是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所追逐的问题,苦苦的想要得到答案。究竟宇宙的理在哪里,他曾经天真的遵循朱熹所阐释的: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终有理穷的时候。这就是儒家的格物致知论,王阳明也曾对着竹子不吃不喝格了数日,等来的不是理,而是一场大病。病后他对朱子的理论就更加怀疑了,理到底在哪里??。〈撕蟮娜兆铀嗫嘧费?,直到他被贬贵州龙场,那个当时的不毛之地。有天晚上,对着皓月当空,他忽然顿悟,原来理不在外部,一直在我心中,心即理也??!可笑自己半生苦苦追寻,原来理它一直在那,在我内心。此后他出山平定宁王叛乱,也被朝廷封妻荫子,门徒越来越多,在外人看来,他的人生已经成功。但他不在乎这些虚位,也不屑朝廷的尔虞我诈,继续他的讲学生涯。晚年留下天泉“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非常质朴的四句话,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也印证了那句话:大道至简。
? ? ? ?回过头来,再来看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个人觉得虽然,心学被归为儒学,但是心学也融合了佛家,道家,甚至与之相对法家的一些思想。大家可能觉得王阳明一朝顿悟,其实哪有什么顿悟可言,王阳明思想成形之前,他不知道拜访了多少和尚,道士等,兼收各家所长,来解开他心中的疑问:理在何处?而写,王阳明在得道之后,并没有以往读书人身上的那种迂腐劲,甚至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圆滑与狡诈与儒者不服。但这就是王阳明,这就是心学,遵从自己的本心,相信自己的本心是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心学和佛家禅宗有某种相似度。因为我没看过佛家著作,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在此我想说,人这一辈子,不可能只受一种理论的影响,应该兼收并蓄。终极目标,当然不是成为某家之言的簇拥者,而是要成自己的一家之言。有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圣人,但是自己的人生轨迹,自己引导,自己决定,这何尝不是一次朝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