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断章》出世,而文中的你,可否知是谁?
那是1933年的秋天,沈从文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女孩
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经沈从文的介绍,卞之琳才知道
她是张兆和的妹妹,沈从文的小姨,张兆和。
卞之琳曾坦言 :
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
由于 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
张家的四个姐妹才貌双全,连叶圣陶都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大姐张元和,与小生名角顾传佳的昆曲之恋让人艳羡;二姐张允和,与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喜结连理;三姐张兆和,嫁给了著名作家沈从文。
四姐张充和,遇见卞之琳的那一年才19岁。
她有三姐的坚韧、二姐的活拨豪爽、大姐的昆曲天赋,更为突出的是她对传统文化的造诣。
张充和从小就没有和三个姐姐在一起,在她只有11个月时便过继给二房的奶奶当孙女。
她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在吴昌硕与朱谟钦的教导里浸泡10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
1930年养祖母去世,16岁的她回到了苏州。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了昆曲。
1933年,张充和去参加沈从文与三姐张兆和在北京的婚礼,随后就留在了北京。
可能很多人知道钱钟书数学考了15分上清华,不知张兆和数学是考了0分上了北大。那时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主任胡适,教授有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等等。
不久抗战爆发,张充和随三姐一家迁往西南。日子虽然过的有些清苦,可是在这里她受益颇多。
在沈从文的帮助下,教科书编选委员会里谋得了一份工作。沈从文负责小说,朱自清负责散文,张充和负责散曲。因端庄、大方又热情,张充和在西南很有人缘。拜了沈尹默为师,为自己的书法更加精进。
章士钊对她是喜爱有加,把她誉为汉末三国时期才女蔡文姬,予诗相赠。
在北京,她,遇到了一个痴恋于她的人——卞之琳。
那年她19,他23。
由于诗人特有的敏感、含羞。他一直不敢直白的表露出自己的心意,可是,他又无法抚平心中爱意的爆发。
写信,对,把自己的爱意化为文字里的家长里短,述说与她。
可是,她没回过一封。
1936年,张充和病了,患的是肺结核,不得不回家静养。这让她错失了北大的学位。(不过康复后的她,做起了编辑,写散文、写诗歌,才华显露无疑。)
同时也让一个卞之琳痛苦难言,他想见她,可是又不知该以什么样的理由。不久母亲去世了,卞之琳回家,这才与张兆和有了见面的机会。
他上门拜访,她出门迎接
热情,可是少了一分恋人间的情谊。
他没能如沈从文那样,死缠烂打赢得美人归。只是让张兆和离家出走。
1947年经沈从文的介绍,张充和认识了来至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傅汉思,一年后他们喜结秦晋。
1949年,远渡太平洋,去了彼岸。
1955年,张充和结婚后7年,卞之琳45岁,也和一位小说家也结了婚。
她嫁了,他娶了。她也远走了。
再见面时,他们都已经老了,时光已经悠悠流逝了二十五年。
去了美国,张兆和与傅汉思二人在耶鲁大学,一个教中国书法和昆曲,一个叫中国诗词。
张充和为了让昆曲在美国传下去,也是费尽了心思。她的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9年,她回到阔别30年的故土,之后不间断地回国访亲问友。在苏州九如巷老宅的小院中,面对参天的老树和沉沉的古井寻觅她年少时的梦。
2004年金秋,张充和在北京举办旅美60年来的第一次书画展。
2015年6月,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