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湖北某企业调研,客户领导和我提到他们企业的一种现象,因为最近两年,公司整体发展停滞或下滑较为明显,尤其是今天,到目前为止,部分业务板块下滑非常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内部出现了一种现象,许多基础员工完全躺平了,完全推动了奋斗的意愿和动力。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比如某部分有10位员工,我们给这些员工按业绩排个序,第一名,第二名是相对比较优秀的,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名和第二名基本上固化了,这个时候,管理者发现,第三名到最后一名的员工他们基本上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和意愿了,客户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很久,不知道如何破,进一步带来的问题是,部门内部除了前两名外,其他员工基本上处于一种“冷漠”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较早以前在我服务过的一家企业,较长一段时间以来,这家企业都会举办全体员工的羽毛球比赛,但是最近我发现他们已经有两年没有举办羽毛球比赛了,我就问他们领导是怎么回事,领导说,最近几年的比赛,每次获得前三名的都是那三位固定的员工,他们渐渐地发现,每次举办羽毛球比赛都是给这三个员工举办的,广大的员工首先就推动了比赛的兴趣和动力,似乎谁也不愿意长期地做绿叶。
类似地,我也想起了以前国际兵联不断修改乒乓球比较规则,因为如果不修改,中国队每次几乎都包揽了所有奖牌,这就使得其他的国家不愿参加乒乓球比赛了,如果别的国家都不参加这样的比赛,那么,显然这个比赛就会越来越不具备国际意义,所以国际乒联要通过不断的修改规则,一方面限制中国队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更多的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工能够冒出来。
实际上,当企业停滞发展时,这恰恰是当前很多企业的真实情况,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在下滑,在这样的状态下,企业里各位岗位大多数情况下也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如果10个员工的团队里,优秀的员工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回报,其他员工通常是不同有动力奋斗的。
在很多国有背景下的企业里,通常是这样的场景,10个里面前2位优秀的员工他们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甚至在有些企业里,这两位员工薪酬的增长通常都设了上限,也就是说他们多做出来的贡献是被“砍”掉的,“多出来的部分”通常用来补贴那些相对躺平的员工,这就无形中导致了这2位优秀的员工并不想也不会持续的奋斗,而另外被“补贴”了的员工常?;峋醯谜庋墓ぷ鞣绞叫约郾茸罡摺?/p>
较早以前,我指出一种现象,在一些企业里,如果公司长时间不能够给员工涨工资,那么员工就会自己给自己涨工资,员工的做法就是通过减少投入来获得相对更高的回报,比如张三在一家公司工作,月薪是5000元,工作是5天8小时,如果老板总是不给张三涨工资,张三就会想是不是可以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他时间就“磨洋工”,那么相对来说,张三的工资就翻了一倍,同样地,如果他能够每天只工作1个小时,他的相对工作次翻了8倍,这样一来,涨不涨工资的权力似乎就握在了张三自己手里。
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我提出三种思路:
思路一,让公司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不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公司能够快速发展,一个10人的部门里前两位优秀的人很快就会获得提拔,首先这两位人会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他们会选择持续奋斗,后面的8个人因为看到了这2个的回报,也会有样学样,在我看来,这是解决类似问题最有效的办法,然而当前环境下,公司要获得快速发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那就只能推行第二种思路。
思路二,严格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要让10人团队里,第9,第10的人能够“混”不下去,能够使使其淘汰,这样一来,那8个员工即便不想做第一、第二,他们也会避免让自己成为第九、第十,理论上这也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比较良性的向上文化和机制,避免员工的躺平。然而,在当前环境下,很多体制内的企业在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依然面临诸多的挑战和难题,甚至在有些企业,这根本行不通。那就只能考核思路三。
思路三,让第一第二的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要能够对第三至第五名的人形成清晰明确的吸引力,吸引第三到第五名的人更好的投入和发挥,以达到前二名员工的实力,一个有效的参考是如果是10元钱分给10个人,要能够有机制和办法让前2名每人能拿到2-3元,中间的人拿到8毛左右,而最后1-2名,因为拿不到相应的绩效,这样一来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个人的奋斗意愿和能力。
实际上,这第三种思路是当前很多企业最能够有效推进和落实的机制,关键是要把握前两名和第三至五名的差异的度,既要能够充分地激励前两名,又要能够对第三至五名岗位上的人员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