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今日,晴。近日少雨。边构思大作文,边写日更。写点什么呢?写点经济的事。
我看经济,不只看新闻,网上“新闻”真假难辨,虚实难分。我看经济,从身边看,跟身边人谈,听他们怎样看。
网上说:“昆明去年走了五十万人。而且还会走?!蔽蚁嘈?,是走了很多人。我从路上就知道:骑电动车,成群结队建筑工绝迹了。开面包车,开普通轿车包工头少了?!掖勇粼绲阒厍炖舷缈谥械弥骸拔液枚嗬峡突?,好多老乡都走了……生意不得行……”
但我也发现,昆明也来了很多外省人。他们大多做门槛低,投资少的“小作坊”:厂房简陋,一个老板,带俩工人。堂兄老表老乡合作,互通信息,互相帮助 销售,又各开各的厂。他们团结,抱团打拼。我认识一位做钢筋拉毛(防滑筋)老板,今年一年没做生意,靠吃老本。这段时间,他卖了设备,退了场地(简易工棚,每年5万),帮水泥预制件厂老表开叉车。我侧面问他,他没说。他老婆稍直,说:“来……明年(春节后)还来。我们哪边难做。……”
还有几位老板,做金属家具的,做板式家具的,做小食品,小饮料的。也说:“老家更难做生意,同行太多?!彼茄≡衤浜蟮脑颇鲜谐 @ッ鞣考劢系?,有的,还在昆明买房。他们说昆明气候好,每年光取暖费都省四五千,够交物业。
昆明是有人走,走掉的是搞建筑的,是工人,是高科技产业从业者。而来的,是创业者,是小老板。是北方,江渐粤闽,有眼光的生意人。必竞云南市场(省城一级市场,发货地州仍至南亚贫困国家)还大(商人嗅觉),竞争小,地租,用工比他们本地低,能省去原先发货(多是外省分厂或亲戚同行)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