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法靠近的“亲戚”
前两天我热线值班,接了个咨询。
一开始,案主向我倾诉,他觉得最近跟一个亲戚相处有点不舒服。
我问他具体发生了什么状况。
他说最近亲戚家的孩子烫伤住院了,他打了好几个电话给亲戚,问要不要过去看医院一下,他本来想去医院帮下忙,但是亲戚都拒绝了。
最后,他只好问亲戚想要一些什么东西,照亲戚的要求买了物品寄过去。
最近亲戚的孩子出院了,他再次致电询问要不要过去看一下孩子,亲戚还是拒绝了他,他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
接着,他又陆续举了一些例子,主要想表达当自己有用的时候,亲戚就会找到自己,但是当自己被利用完了,亲戚就不愿搭理他,他对此觉得很不爽!
我当时就挑战他,说:既然他只是利用你,那就不要搭理他呗。
他有点激动的说,那个亲戚是我的儿子。
原来,他是多么的想和孩子再靠近一点点。然而,现实是无论他怎么示好,他都感觉自己被拒之门外。
02
无法靠近的难受
接下来,我邀请来访者深入内心做进一步探索,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身体开始出现反应。
他告诉我觉得自己的下腹部很胀痛,于是我顺理成章地从身体入手,邀请他把注意力放在胀痛的下腹部。
但是专注了腹部一会,他告诉我觉得胸口特别不舒服,于是我引导他把注意力放在胸口,同样的没过多久,他又告诉我后下腰觉得很酸痛。
我心里似乎有某种直觉,于是问他,似乎你很难靠近你的不舒服。
他几乎是自动反应般地回答我说:当然不能靠近。
当他的回答再次出现了“靠近”的字眼,我很好奇地问他:你容易让人靠近吗?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说:当然不能轻易的让人靠近。
他的回答似乎很矛盾:他很想跟自己的孩子更亲近些,同时他又一直拒绝着他人的靠近。
03
靠近,意味着伤害
我追问来访者为什么不可以让别人靠近?
他幽幽地地回了一句:我担心被最亲近的人伤害。
孩子不正是来访者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吗?如果他总是担心着被最亲近的人伤害,又怎么可能跟孩子亲近呢?
原来对他来说,靠近意味着有可能被伤害。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在意识层面,他很想跟孩子更亲近一些,但是在潜意识层面,他很难放松警惕,让其他人靠近,即便那个人是自己的孩子。
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来自人类的依恋本能,每个人都渴望着被爱,无论对方是自己的孩子、父母、还是另一半。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却在各种亲密关系中伤痕累累,左右不得。
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对很多人来说,不仅带来温暖,也会带来伤害。
04
爱,是双刃剑
希腊神话里,有个英雄叫做阿喀琉斯。他的父亲是凡人英雄珀琉斯,母亲是海洋女神忒提斯。
在阿喀琉斯出生后,阿喀琉斯被他的母亲倒提着浸泡在冥河之中。传说冥河之水可以洗去阿喀琉斯体内属于凡人的部分,从而变得刀枪不入。
可惜的是,因为当时冥河之水水流湍急,而阿喀琉斯又只是刚出生,所以忒提斯只能捏着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成了他全身唯一的脆弱部位。后来,他在特洛伊的战争中,被阿波罗一箭射中脚踝的位置,并伤重不治死去了。
人们便用阿喀琉斯之踵(脚后跟),形容一个人的弱点。
当我们被人爱着的时候,就像母亲把阿喀琉斯浸泡在冥河,爱人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成为了我们对抗风雨的铠甲。
同时爱也有可能造就阿喀琉斯之踵,当我们把我们最真实和脆弱的那个部分完全暴露在另外一个人面前,当因为这个人成为了我们挥之不去的牵挂,我们也有可能把伤害自己的权利交给对方。
05
不敢爱,因为怕
当一个人曾经被自己爱过的人伤害,TA会怎样让自己不经历痛苦呢?就像被骗过的人,不再轻易信任他人。被爱伤害过的人,当然是不愿意再爱了,甚至害怕爱。
就像我的来访者。
后来在咨询中,他告诉我,因为童年发生一些事件,他觉得虽然父母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自己的母亲一直被父亲伤害着。
这些经历告诉他,最亲近的人是会伤害自己的。所以他不轻易跟他人靠近,包括他的另一半和自己的孩子。
但是,爱是人的本能。即便一个再冷漠的人,在他内心深处,仍然会有最柔软的地方,藏着一些隐秘的渴望:渴望有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把自己从冷漠的壳里拉出来。
有时候越是怕,对爱的渴望反而越强烈。
所以让他会刻意的“讨好”自己的孩子,当“讨好”不奏效,觉得孩子不愿意亲近自己,他会安慰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更会心里“不舒服”,并打了咨询电话。
想爱,爱不得。想恨,恨不了。因为渴望爱,我们想要亲近他人。因为怕,我们又想方设法让那个人不那么重要。
大部分的人都像这个来访者一样,在关系中又爱又怕。
06
爱是一场值得的冒险
真正的开启一段关系,是从“我”到“我们”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自我”的舒适圈,尝试与其他的人发生碰撞,进而发展出“我们”,形成更完整的自我。
当人们怕的时候,自己不会去找不要怕的理由,也不是在寻找出路,而是在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怕有道理。
越是孤独,人们就越会小心防范。而越是小心防范,人就越孤独。
然而,关系里的伤,还是要靠关系来医治的。
就像我们过往在关系中受伤,并形成了缺口。当我们带着缺口,去寻找另一半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很谨慎,也会很?;ぷ约旱纳丝凇?/p>
但如果我们尝试爱的一场冒险,如果我们尝试去暴露展现我们的伤口,伤口也因此有了机会被看见、被照见、进了被疗愈。
行动可以松绑信念,当我们在关系中获得了新的正向经验,关系也就不再是毒,而是成为可以疗伤的药。
就像陈海贤说,从“我”到“我们”的过程,就是一场冒险之旅。所有的冒险故事里都有危险,但这些危险不是重点,主人公藉由这些危险获得的成长,才是重点。
(以上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本人删除)
作者? 宣彤
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