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程天纵老师在〈我的Facebook社群研究〉这篇热门文章中,提到了社交网络朋友中“亲友团”、“粉丝团”、“围观团”、“发酵团”的概念。
其实只要在社交网络上混久一点、朋友多一点的人,对这个概念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只是不见得能讲得这么清楚、或是真的把数据拿来做一些基本的分析。
而文章中提到最有趣的一个点,就是那些来加朋友的人……
他们并不是想成为我的粉丝,而是邀请我成为他们的粉丝。
也就是说,“加朋友”这个动作的目的并不是真的在加朋友,而是企图利用这种方式来启动一种人际关系的“反向连结”。
如果你最近曾经被一些头像都是暴露美女图的帐号加朋友,大概就知道是同样的意思了;题外话:看看这些美女图的朋友名单,也大概可以知道哪些人是特别容易上钩的。
在真实生活中,其实也常常可以遇见这样的情形,而且你会看到不少人把这个手法用得炉火纯青。
举例来说吧,我不久前曾经在饭局上认识一个人(就叫他王小明吧,当然是假名),就只见过这么一次,话也不多;人不坏,但并没有时间混得太熟。
过了几天,一位熟朋友问我:“昨天碰见王小明,他说他跟你很熟,是真的吗?”
我一时想不起来王小明是谁(我很不会记人,抱歉),努力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位有一面之缘的朋友。
这种状况,应该每个人多少都碰到过,一点都不新鲜,对吧?
这样“装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坏事,只是有人会/喜欢/擅长这样做,有些人就是不好意思,如此而已。但这就跟前面说的“启动反向连结”一样,做了顶多人家不认帐,但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如果因此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说不定会有些好处。
至于这样做究竟好不好,那就见仁见智了。
之前我认识一个人(假名“陈小美”),他的人脉仿佛广到不可思议,几乎什么领域、什么行业都有认识的人,许多说起来还是捶胸换帖称兄道弟的朋友。
不过后来经过一些事情,我跟一部分这些“称兄道弟的朋友”也因而认识之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尽然是表面上那样。
很多人跟陈小美完全不熟、或者只是因为工作需要而见过一两次面(至于陈小美当时有没有用到“启动反向连结”的技巧,就不知道了);甚至有些认识稍久一点的人,对于陈小美的评价也并不算高,反而还要我多留点心。
前面说过,“反向连结”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坏事;只要不自我膨胀得太凶,在商场上甚至是一种好用的技巧;而你被连结的唯一损失,只是“无意中成为他的粉丝”而已。
但如果陈小美因为这样而跟第三者搭上关系,做成了双方互惠的诚实生意,说不定连“无意粉丝”们都还可以顺便沾一点光。
不过,这种沾光的事情可遇不可求,也不见得每个人都喜欢沾这种光(举例来说,说不定原本这笔生意应该是我的)。
所以,重点还是王小明和陈小美的人品如何、以及究竟用这样的手法做过哪些事。如果有利于国计民生,即使是原本不熟的朋友也值得主动深交;如果是乱七八糟的事情,“粉丝”们也只不过是他们人际版图中的一块块丧尸跳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