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名10岁的小女孩不写作业被妈妈锁门外一宿”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原来,8月10日凌晨1点的时候,杭州民警接到一名群众的报警,说是邻居的女儿因为经常不写作业,被妈妈锁在门外3小时。
民警赶到现场,与家人沟通无果后,将女孩带回派出所,次日送回。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曾说过:“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这位小女孩的妈妈因其不写作业,就将其锁在门外,这个简单粗暴的惩罚行为对孩子的学习只有毁坏,没有成全。
马上又到开学季,孩子写作业的老大难问题该如何解决又被家长们提上商议日程。
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也就是说想要一个人喜欢和珍惜的事情,就不要在这件事上给予太多,而是适当地减少,让他通过不被满足的感觉,从而产生出珍惜的结果。这种方法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其它事情上,都被广泛应用。
我女儿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写作业很不认真,字迹潦草。她爸爸看到后很是生气,立刻让她重写。女儿大声地嚷嚷就是不肯重写,她爸爸火上心头,抓起她的作业本就把女儿已写了几行的一页作业撕掉, 要求她重写。
女儿边哭边开始重写,但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写的更差。好像是专门和她爸爸赌气对着干一样,这令她爸爸非常生气,就又撕掉这页,要求她必须认认真真地写,否则就不行。
女儿一看立刻扔掉手中的笔,赌气不写了。
我立刻意识到她爸爸翻了一个错误,便赶紧过去拉开怒气冲冲的先生,拿起被撕下的作业纸看看,温柔而平静地对女儿说:“你这样写确实不对,你看这字都写什么样了。如果你认为写作业是件不好的事,从今天开始,就不用再写作业了?!?/p>
说着我便去收拾她的作业本,然后跟她说:“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你好像很不想学,以后你就不要再写作业了?!?/p>
女儿看着我平静而坚定的表情,瞬间就慌神了,本能地从我手中将作业本抢了回去。一边吵着书桌走去,一边说:“妈妈,我一定好好写!”
女儿拿着失而复得的作业本,那一刻没有了和家长的对抗及对作业的抵触,重新摊开了本子,流露出珍惜的神情。
从那以后,女儿一直都是好好地写作业,再也不让我们烦心。
尹建莉老师说:“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p>
威廉·贝纳德在《哈佛家训》中曾分享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三个年轻人,无聊的时候总喜欢以揣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周围的居民屡劝不止。
后来,小区新来的一位老人告诉他们,自己非常喜欢听垃圾桶的响声,如果他们保证每天都这样踢的话,老人愿意给他们一美元报酬。
三个年轻人甚是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踹。
过了没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紧张,只能每天给你们发50 美分了。
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 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力了。
又过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
“10 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嚷道,另外两人也说:“太少了 ,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
比起其他业主的直言劝阻,这位老人的说服工作不显山不露水,却收到明显的效果。
仔细分析一下这位老人的方法可以看出,老人的第一步是通过给予,把三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目的是降低“乐趣”。
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产生逆反心理。
于是, 原本令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 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
这个故事里面暗含的教育指导思想运用到孩子的作业管理上。其实就是需要家长在指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逆向思维,来刺激一下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从而让孩子爱上写作业。
哲学家弗洛姆曾说:“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p>
同事小王说她儿子因为作业本里有一个错字,被孩子爸爸罚抄两百遍“ 写错的字”。
孩子爸爸这样做,已完全不是为了教育,而是权威意识在毫无反击之力的孩子面前变得肆无忌惮,人性中的恶一不小心就流露出来。
可以想象,这会让孩子感到多么恶心,写作业在他心中可能永远成为一件恶心的事情了。
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慎重、小心,不要站在教育的对立面去,不要将作业当处罚工具,遇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都要掌控好教育的分水岭,这也决定着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作者简介:莉蒂亚,一个爱读书的70后,期待用手中的笔写下余生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