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7天(119—125页)第二部分
第二节 儿童文学作家类型
一、从心性上划分的作家类型
从心性上划分,可以把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 一类是“造就”的儿童文学作家。
在“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天赋中,“孩提般他天真无邪的心灵”、“童贞和稚气”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从这一角度而言,安徒生可谓“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典型。
“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即使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也能写出儿童文学来。勃兰兑斯说过,英国人的儿童心性是无可比拟的。
作家将“生就”和“造就”的儿童文学作家表述为天性型和技艺型两种类型。尽管别林斯基说儿童文学作家“不应是造就的”,但是,在任何时代都会有“造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存在,而且儿童文学也需要“造就”的作家,“造就”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在为儿童文学事业做贡献。
二、从职业化程度划分的作家类型
从职业化程度划分的话,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三类:
第一类:《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堂·吉诃德》的作者塞外提斯、《雾都孤儿》的作者狄更斯等人,他们并不是为儿童写作的作家,但是,因为其作品富含儿童文学的要素,所以为儿童所爱读。
第二类:兼职的儿童文学作家。
第三类: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
三、从创作动机划分的作家类型
从创作动机上划分,儿童文学作家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从“社会正义”的立场出发而创作儿童文学。
第二类:是出于教育的责任感而创作儿童文学。
第三类:是从将某种人生经验传达给儿童的愿望出发而创作儿童文学。
第四类:是为了供孩子们娱乐而创作儿童文学。(为娱乐孩子而创作儿童文学,往往使作家站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之上。)
四、从创作立场划分的作家类型
从创作立场上划分,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三种类型:
“母亲”作者:教育我们一切与身体有关的事物,例如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怎样穿衣、吃饭、如何刷牙,如何让自己安然入睡,教育我们感知能力,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危险与痛楚等等。孩子通过母亲作者认识了自己小小世界的房子、花园、小动物以至整个环境。
“父亲”作者:教导我们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他是一部字典、百科全书、科学期刊或是指南。
“儿童”立场的作者:儿童的立场跟所谓父母的立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儿童的世界是开放的。所说的“开放”性,是指儿童的心灵世界面向一切可能的敞开,而成人所能,往往是对既成事实的接受?!岸绷⒊〉淖髡叩淖髌犯菀子攵琳呓猩钊氲墓低ê徒涣?。
这里的“母亲”和“父亲”都是一种立场的象征,不是指母亲与孩子、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实际关系,更不是作为母亲、父亲的性别关系。
作者小结:
文学创作是极为丰富也极为复杂的精神劳作,儿童文学创作也不能例外。因此,需要说明两点:第一,我们从四个方面所划分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其实也并不能涵盖所有,一定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进行划分;第二,对一个作家不应只嵌定在一个类型的框子里,创作的思考和出发点一定是多元的,所以,一个作家同时属于多种类型也不足为奇。
《儿童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7天(126—135页)第三部分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式
儿童文学创作有两个基本规定:第一,要面向儿童。第二,是要表现儿童的生活。
一、童年实际体验式和体验虚构式
动用自己过去生活的经验和体验,这几乎是小说家创作时的共同行为。但是,这种心态或创作方式,对有些作家的意义非同小可。
由于“儿童”性的规定,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需要调动的主要是自己童年的生活体验。关于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的区别是,“体验”比“经验”更具有文学要素。
童年实际体验式创作大多出现在一个国家儿童文学的早期阶段,其形式也基本为短篇作品,往往能真实、生动的再现儿童的心理和生活,不过,固守自己的童年记忆和体验的创作也有局限,那就是拒绝虚构,很可能失去儿童文学丰富的可能性。
童话、幻想小说、科幻小说这些本来就需要对幻想世界有想象力的文体离不开虚构,这一点不言自明,像儿童小说这种写实作品,特别是中、长篇作品,要全面、真实表现儿童的生活世界,特别是要挖掘这个世界的本质,也必须采取虚构的方式。
小说是一种叙述艺术,作家叙述之前和叙述之中,必须处理底本(现实生活)与述本(小说文本)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底本为小说家提供的经验是杂乱无序的,小说家的创作冲动当然首先来自于底本提供的感性材料,但是,仅凭这些材料,小说家还难以获得推助叙述向前开展的动力,他还得借助虚构寻找推助叙述的动力。
在儿童小说的虚构过程中,作家的童年生活体验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体验式作品中,作家的童年实际体验也往往会杂糅进股市的讲述和情节的设定之中,而且这些情节往往成为作品的生动、亮丽之处。
二、外部观察式和内部体验式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主张内部体验这一方法,深入儿童的内部,通过儿童的眼睛描写儿童的现实生活的方法。
所谓外部观察法,是指成人作家站在自己成人的角度来描写儿童的方法。
似乎又一个普遍规律,当作家用外部观察的方法写作时,笔墨多为介绍或交代,而采用内部体验方法写作时,笔墨则多为描写,尤其是对细节和心理的描写。
在作家的实际创作中,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外部观察的笔墨。但是,如果这种笔墨过多,作品便缺乏生动性,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相反,如果内部体验的笔墨为主体,外部观察笔墨为点缀,那么作品则可能收到详略得当、一张一弛的效果。
三、象征的、诗的方法和写实的方法
日本作家小川未明的儿童文学主要是以象征的、诗的方法来构成,即使在塑造儿童形象方面,小川未明也会采用象征性的、诗的方法,他的作品充满神秘色彩。
以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和小川未明的《爬到树上的孩子》相比较?!渡癖事砹肌匪淙皇峭?,但人物描写上有夸张的笔墨,但是,马良的心理和行为却依然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和逻辑,虽然不及小说所描写的儿童形象细腻,可是,性质上是写实的。
在儿童小说、少年小说创作中,也存在象征的、诗的和写实的这两种不同的方法。
以曹文轩的少年小说为例,有写实的笔法,也有很多的象征的、诗的手法。例如《青铜葵花》,作家通过青铜、葵花两个孩子的象征性、诗性刻画,渲染式地展示自己的苦难意识、美学意识和情感取向。
《青铜葵花》是一部童心主义的小说,显示出一种心灵净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