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周,我被人问起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国庆你回家吗?”
回家,指的是回老家。我的老家离我居住的城市有1200公里远,所以每逢大节回不回家,是个事儿。对于我的许多同事来说,也同样是个事儿。想回家,必须提前准备好车票,计划好行程。
这两天,地铁上的人多了许多,大部分提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箱子,脸上洋溢着明显或者不明显的喜悦,到了火车站便下车了。不用说,他们都是提前回家过节的。
同时出行的人太多了,难免把平时显得充裕的铁路运力变得捉襟见肘。车票成了稀缺资源,而黄牛们暂时成了最可爱的人,尤其是那些业务能力强、总能帮你抢到票的黄牛。
高速公路上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打开手机里的地图软件,随便定位一个大城市,出城的道路一定红得发紫,那代表所有堵在路上心里焦躁的司机们。大家平时都要工作,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长假,都想早点开回老家与全家老小团聚。于是条条大路上,堵着的都是似箭的归心。
这还是国庆,等到春节,场面又会继续升级。像我这样离家千里的人,每到此时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凑这个热闹吗?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个问题在春节期间比较难以抉择,但国庆期间则没有那么多顾虑——不凑!
于是相当多的人转换了一下思路,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出城不是堵吗,那我就进城!当然不是自己进城,而是把父母或者家人接进城。这样有点像春节期间的反方向订票,基本没有压力,而且不用受堵车之苦。
一家人团聚了,自然要安排点节目,周边景点自驾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想开车,现在高铁这么四通八达,买张票去沿线的景点逛逛,轻松加愉快。
景点绝对不能挑热门的,不然你除了看人什么也看不到。那些不太出名的地方,反而成了长假最适合出游的目的地?;蛐砟愕某鞘斜呱夏掣鲂〈澹鸵刈攀劳馓以窗愕木吧蛘咛烊幻牢兜恼溻省?/p>
总而言之,长假来了,不凑热闹是个好习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厌倦了人山人海的假期,个性化,深度化,轻量化的出游方案正在成为人们普遍的选择。这与二三十年前的国民旅游心态呈现出鲜明的对比。那时的中国人,刚刚接受了长假旅游的概念,哪里热门就往哪里去,人越多越兴奋,照片里面哪怕都是背景人墙也不影响大家欣赏的雅致,反而会获得几句称赞:瞧您去这地方,真热闹!
这后面其实潜藏着一个逻辑:热门景点都是不容易抵达的,去一次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去一次就要玩够本,人多根本不叫事!
而生活在2018年的中国城市居民,比起一二十年前,已经多了太多的选择。无论近,中,远,中国人都已经有了成熟便捷的出行方案。我们生活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的确是体验到了“一代人之内从半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的过程。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们,应该完全想象不出从北京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广州是个什么感觉了。
于是热门景点的其中一个属性:难以抵达性,就此消失了。哪怕是拉萨或者漠河这样的地方,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讲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因此,在国内来讲,“一辈子只舍得去一次”的景点基本不复存在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趁着人满为患的时候去凑热闹?
许多人现在有一个共识,就是不在长假期间去热门景点,而是做短途的自驾游或者干脆宅在家里。等到旅游淡季的时候,再用年假去玩个痛快。这个共识需要一个基?。喝ツ睦锒疾皇俏侍?,有没有假才是唯一的问题。
这也是现在许多人大代表呼吁建立更加弹性的年假制度的原因。如何出游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何时出游的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的幸福感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不凑热闹是个好习惯,期待未来我们根本不用培养这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