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快下班的时候小邱姐姐问我去不去吃泡面小食堂,网红店刚开不久不过早就有所耳闻,想着反正也不急着回家,于是结伴去“打卡”。
泡面小食堂开在离单位不远的巷子里,据说金沙的两三家泡面小食堂中,这家是唯一正版。大理石台面、金属椅座、粉红豹、龟背叶,还有铁丝网钉上的泡面货架墙,标准的如今风行的ins风。排除审美疲劳,老实说这种简单清爽的ins风还是很好看的,以一种固化的“标准搭配”快速进阶了审美,确实适合拍照。本来就是为了来“打卡”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咔咔咔一通拍然后发朋友圈,效率之高以至于同事看到照片后都疑惑,“你什么时候拍的??”
果不其然发了票圈后迅速来了消息提示。“老实说交了多少智商税?”“泡面小食堂?好吃吗?”“这是煮泡面?!”
没错就是单纯煮泡面——再加点青菜鸡蛋年糕之类的辅菜。而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尽管我早知道是一家非?!安皇祷荨钡耐斓?,但当我得知牌价小黑板上写的“15元套餐——娃娃菜+福袋+亲亲肠+芝士年糕”并不包括面的时候……还是讪讪了一下。不过呢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皮厚,于是立马拍板——“那就美团上那个包括面的9.9元套餐吧!”“你的车都吃7.99的汽油了,你还吃9.9的泡面!”同事打趣?!八晕蚁衷诳缙苛撕貌缓谩?.9很贵的!”
老实说面煮的还不错啦,虽然毕竟是方便面,怎么也达不到惊艳的高度,不过至少还是对得起我这9.9的。问我好不好吃的呢,我只能回答,只要买了进口贵价泡面,自己煮应该也差不离……成本砍掉一半还是妥妥的。至于要吃个氛围情调的呢,脸皮厚的推荐和我一样组成9.9打卡团乁( ˙ ω˙乁)
不过说到泡面小食堂,四年前的时候我有段时间也是热衷于此道。那会儿我们宿舍楼后有一家小卖部,人称“小黑店”——除了店里面采光不好黑咕隆咚外,最大的原因是小卖部卖的东西总是要比外面贵上那么五毛一块。结果放了个暑假一过来,发现“小黑店”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白店”,盖是因为小店装修一新,墙刷白了还铺上了干干净净的白面板,白晃晃的灯光下货架只留了摆泡面的两排,空出来的地方摆上了桌椅,海门籍贯的店主思路活跃的搞起了“泡面小食堂”的前身,专门给学生煮泡面、下水饺。
我现在普通超市泡面非汤达人不吃的口味,就是被“小白店”养起来的。泡的面总是没有煮的面那么入味儿,背着宿管阿姨偷偷用电饭锅煮了一回汤达人似乎也还是差了点意思。最喜欢的搭配就是罗宋汤或者酸酸辣辣,加上油面筋,饭卡一刷,滴,7块。偶尔奢侈了多敲个蛋,8块。老实说还是有点贵的,毕竟在我们那个价格最低口味最糟的中苑食堂,吃个大伙也就五六块钱吧,隔壁窗口的西红柿鸡蛋面只要四块五。不过正是吃了三四年的食堂吃什么都觉得腻味的时候,偶尔下雨不想去食堂啦、过了饭点补个餐吃个宵夜啦、又或者纯粹只是被香味吸引了想吃,反正隔三差五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跑一趟小白店。
那会儿的小白店虽然够不上“校园星巴克”的档次,不过也差不多是“校园肯德基”了。多少活动策划、课题创新、考前重点、宿舍八卦,都带着一股泡面味儿,洋洋溢溢地溜向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加上夜晚店门口架起的烧烤摊,小白店比小黑店时代亲民了许多。
彼时还没有满大街的ins风店铺,没有各种各样的网红食品,没有流行起进口贵价泡面。吃个汤达人已经是“泡面贵族”了,约趟小白店就算稍稍预支饭津,15块包括面和辅菜可以吃到走不动路。而小白店忙的时候还得等位,通常等不到老板娘来收拾桌子,就自觉拿餐巾纸把桌子擦干净了,吃完再按照食堂的老习惯把碗筷送回去。说起来,这才是我们苑儿正正经经的“泡面小食堂”。
也不知道小白店现在还在不在了,是不是又装修一新,变成了其他什么“小x店”。希望那里还是人流不息笑闹不停,成为校园里最有生活气息的一角。
其实如今干了这行,开点“网红店”一般还是乐见其成。毕竟在“轻型餐饮”流行的当下,这样的网红店往往卫生管理比一些老店要好上许多。只是偶尔看到一家接一家打着“小清新”“性冷淡”“高颜值”“少女心”之类关键词的店铺,还是会想念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泡面小食堂”,想念简简单单的一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