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第一次看,血脉喷张,为激烈的篮球场面,为卡特教练的“酷”和篮球运动的激情四射。去年第二次,看到了一些卡特教练的教育能力,不过还是混沌模糊的,并未做深入思考,只是觉得好,说不出来。今年三刷,看到了一些东西,整理如下:
1.良性教育学循环。影片与其说在讲训练篮球,不如说是在谈教育。在我看来,充分揭示了教育学的金科玉律。当在篮球赛场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养了学生(队员)意志力责任感,同时获得成就感,树立了自信,赢得尊严感。这种自我的力量投入到学习文化课中去,虽然很艰难,但也成功了;然后再去打篮球就像开挂了一样。
2.迁移:这也是一种远迁移深度迁移,打球要作用智慧,要掌握篮球比赛的底层逻辑,然后要刻苦练习,这也是学习的经验,建构加练习。
3.培养对篮球真正的热爱,而非功利主义—仅仅为了将来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这是对篮球运动的异化。同理,对待学习,我们应当培养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这才是持久深刻的学习动力,从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4.深入剖析了“惧怕成功”的防御机制。人惧怕自己成功,是因为自认为是一粒优质的种子,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没有努力,这样就不会自我贬低。如果努力了还成功不了,就意味着压根就是我这粒种子质量低劣,那我这个人就被算盘否定了。后者受到的是自我被摧毁,而后者,最多受到道德谴责—比如被指责懒惰,但仍然保有尊严。
学习中这种现象广泛存在。孩子如果渴望成功,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努力,老师家长就会这样的评价“这孩子不是不行,而是没有努力?!弊钇鹇胛一故切械摹2恍惺且蛭颐慌?。惧怕成功,就是惧怕努力之后不成功。如果是这样,就会完全击碎孩子的自恋,失去对世界的掌控感,自我破碎。为了让自己舒服点,还不如不去努力。
但是,如果我经历了无数艰难,闯关打怪,终于成功的时候,不仅是对我自身的激励,还为周围人树立了榜样,让他们也消除恐惧,不再惧怕成功。(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
5.穿西装打领带、不说脏话、对人尊重,都是帮助孩子们建立优秀的自我镜像或是培养高自尊。如果这样,孩子就不会允许自己堕落,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尊严的孩子是不允许自己说谎、作弊的。
6.卡特教练是权威型教师。他从不讨好学生,而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令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尊重、信任。但是,当那个犹太学生,浪子回头,到他家里求助的时候,卡特教练悲悯之心、深沉的爱,却是一个教师的职业底色。
7.教练篮球的时候,用女性战术做比喻,贴切队员的年龄、喜爱,很容易被接受被理解被执行。
8.对待失败的态度。最后一场球,我满心欢喜地等待,以为要圆满收场,大结局嘛!可是,当以一分之差惜败时,卡特教练却说,“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比梦蚁肫鸸硕源蔷凸诰奶?,也让我想起王小波写的海明威《老人与?!?,对失败的看法,是像西西弗斯那样不停地向山顶推石头,虽然,石头不停地向下滚落。“那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么?我确是这样看的。我认为,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老人总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信心、勇气,我看到了人对“自然的我”对抗,对“自由的我”的追求,这也正是人的高贵与尊严所在。
9.面对质疑,卡特教练坚定的信念,即使辞职也不妥协?!八男拍罴崛缗褪?,整个世界将为他让路”。不屈不挠,不畏恐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可能上大学的时候,只有卡特教练坚持,这里彰显了卡特教练对人的发展之路关注。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卡特教练没有放弃,成就了连孩子们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未来。“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是卡特教练强大之处。
10.美国黑人的命运影片中也有显现。原因就是过早辍学,过早生养孩子。孩子又在恶劣的环境生活,又再一次陷入恶性循环。而那个黑人队员,却在卡特教练的影响下,改写了自己命运的脚本。
看到最后,英文字幕交代了每个队员的后来发展。我看不懂,百度以后,才知道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现实生活中的“卡特教练”的儿子真正去了西点军校并取得全额奖学金。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高峰体验,一种美好愉悦的情感在心中流淌。
(现在是凌晨四点,我在病房陪护爸爸输液。爸爸重病,每天都很忙碌。这次三刷,还是利用每天睡觉前的时间,分三次才看完。此时,心潮澎湃,很多感慨,一吐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