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相逢一笑
做了教师,便不可能不参加“评课”这样的教研活动。至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听评课恐怕是教师之间协作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你有幸成为了学科组长或者学校的教学领导,恭喜你,“评课”将成为你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
可是,以我的观察,见到太多人在评课时做着“费力不讨好”的事。
- 倚老卖老,拿着自己也不大成熟的“教学经验”信口开河,完全不知自己已经背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惹得年轻人侧目而视。
- 缺乏对授课老师基本的尊重,对于一些细节上的失误穷追猛打,尖酸刻薄,批得别人体无完肤。授课教师不但听不进去,反而对评课人咬牙切齿。
- 碍于同事情面,只谈成绩,不谈问题,甚至把一些明显的问题也夸成了优点。评者没有立场,授课人没有努力方向,听评课的人则是非混淆。
- 不做充分准备,空话套话连篇。一篇评课稿可以适用于N节课,没有主题,不关痛痒,蒙混过关。
- 问题找的不少,原因却不分析,更无重构建议。评者说得痛快,授课人诚惶诚恐,却又手足无措。
二
要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状况,就必须回到起点——为什么要组织“评课”?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做“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么?(查了一下,这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名言。)
那么,我们组织“评课”为了什么呢?
- 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与评估,以促进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 作为一种课例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获得改进改善课堂教学的策略。
- 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与专业对话的方式,促使共同体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这目的却发生种种的偏差。比如:
- 评课成为“名利场”。这样的评课近似于对人进行道德与品质的评价了。同道中人,赞赏有加;不同道者,格杀勿论。至于专业技术含量,接近于零,更勿谈研究改进。
- 评课成为炫技的舞台。麦克在手,霸权在握,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 评课成为授课人的“伤心地”。批评满天飞,授课教师如坐针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发誓以后再也不作课了。
三
那么,怎样才能不忘初心,不至于偏离目标越走越远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尊重”是最重要的原则。
有了尊重,评课人就不会肆无忌惮,评课时就能够激发团队每个人的自尊心,而不是打击自尊心。当然,这里的评课人主要就是指那些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格的人了,比如教学领导、比如学科专家等等。实际上,我们更希望这些在教学上已经积累的经验,具有相当发言权的人在评课时要成为一个“教练”,而不只是一个“评判人”。
作为一名“教练”,你就要意识到最重要的不是教给方法,而是激发愿望。或者可以更形象地表达为:给出来的不能仅仅是铁锹,还应该有馒头。给一把铁锹,仅仅能用来挖坑;如果给出来的是馒头,吃下去浑身是劲,那就能干更多的活儿。因此,理想的评课不仅是给出正确的诊断评价,教给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尊重与激励,点燃整个团队的激情。如果听了你的评课,授课人自觉地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他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都在琢磨着怎样改进;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为之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不断提出新的改进建议,那你才能说“我的评课达到目的”了。
2. “改进”是最重要的目的。
“评课”的重点绝不是区分优劣?!捌揽巍钡闹赶虮匦胧恰案慕?。所以,评课时重点不是“好”与“不好”,而是“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进而探究“怎样做才能更好”。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发扬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授课人进行区别对待了。比如:授课教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他还没有授课经验,你就需要在评课时进行详细的、手把手的指导,给他做出示范,让他知道这样做会更好,有的时候可能要细到一句话该怎样说,一个手势该怎样做。如果授课教师是一位已经小有成就的骨干教师,评课时你就要注意了,你要尽量地不要说不好,而要说怎么样会更好,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不是要告诉他要怎么改,而是要激发起他自己修改的欲望。
3. “聚焦”是最重要的方法。
要让“评课”切实有效,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造成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的“评课”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 研课无主题。作课研讨活动无设计、无努力的方向。
- 评课无准备。参与听评课的教师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对于研课主题不了解,只能空泛而论。
- 活动无组织。评课时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者,当大家的发言偏离方向时无人或无力修正。
“歼灭战”总是比“遭遇战”更有效率。好的评课一定要懂得打“歼灭战”,要懂得“聚焦”的力量。
4. “真话不全说,说的全真话”是最诚挚的劝告。
“评课”确实是一项技术活,尤其是公开场合的评课,面对着听课的几十人、几百人,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评课人都为被环境所异化。尤其有些课上得不太好,评课人就更是犯难:说真话吧,怕上课老师伤心;不说真话吧,怕听课老师失望。这时候,作为评课人就必须懂得拿捏分寸,做到“真话不全说,说的全真话”。
- “真话不全说”意味着有可能损伤授课人自尊心的真话实话,也不要全都说出来。在公开场合,真话有时候也会灼伤人的。所以,有些真话改为私下个别交流会更好。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这只适合于有胸襟、有度量、有境界的人。对多数人而言,苦口的良药最好能包上一层糖膜,逆耳的忠言最好能变换一种说法。
- “说的全真话”意味着所作的评议,都是基于事实的真实分析与思考。教学研究容不得虚假与做作。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本分与道德底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有那么点东西说到了你心里,就请你帮我点上个“喜欢”;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特别有用,你要鼓励我一下,给我个打赏。那我就更要谢谢您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