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晴,空气质量良。
本来今天是要去看脸上的痘痘,然后起来早早的去了人民大学附属医院ps这个医院是我的好朋友推荐的,说是医院开的药特别好用,我就兴冲冲的去了,结果了......悲剧了,被猪队友坑的体无完肤,扎心啊,烙铁~~
怎么坑滴呢~本来应该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然后她记错了~记错~了~告我人民大学附属医院,结果我打开地图输入发现没有人民大学附属医院,只有人民大学医院(白话就是校医院),我就去了啊,去了,然后校医院周末休息(欲哭无泪~不过正常校医院都这样)。心里想着说不能白来,就逛去了图书馆,进去的时候也就11点左右,也不想光顾他家的校园餐厅,就直愣愣的找了一本书不知不觉看到了下午4点才出的图书馆。幸运的是今天去的时候赶上中午好多同学宝宝们刚去吃饭,还有很多位置,门卫也没拦下我,没有临时借阅证就进去了,就在一层的中文图书进去找了一本书,就近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一本关于刘慈欣《三体》的深度解读。找这本书的原因应该是夹带着很大的“私货”,装个(B)文化人?《三体》作为一个大的IP,暂且不论互联网巨头像雷军、刘强东等的墙裂推荐,还是在金融圈中看出的门道,在运营门里窥见的真理,单单就即将被翻拍成的电影“三体”科幻大片这个理由也足够让你去看一下这本书。然而没有选择《三体》的原著,而是找了一本导读书,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我严重怀疑且怕自己看不懂原著(不懂的理直气壮~哈哈哈),索性先找一本导读来看,这样就算在没有看(或看完)原著本身的情况下,在电影出来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对电影做出三言两语的表态。看完后发现我真的是一个极富灾难型阅读的选手,怎么说呢,看这本书本来是抱着了解三体原著本身的心态,看完后发现自己完全没往这方面看,可能是作者大大的文笔太厉害了,嗯,一定是这样的!
书的结构。大概就是前面十章左右是作者自己从三体中看到然后以提出论点的形式写出来的,每章的标题都是一个论点,然后正文内容毋庸置疑就是对作者大大提出论点的论证,每个论点不是说多么新颖多么有创意,朴素的运用的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智慧把想法娓娓道来,也实在666了;然后书本的开始章节类似前言,写了作者眼中的刘慈欣,话语中透露着真实(不是那么夸张的说艺术的创作就是毫无无功利的);书本的后几章写了原著三体中的一些科幻形象例如:书中出现的三种英雄以维德、罗辑、丁仪为代表、面壁行动、黑暗森林、水滴等;中间夹杂着三体原著的金句名言;全书的结构大概就是这样的。(五小时粗略的看完一本书,再加上写文的时候已经到晚上了,记忆留存的也所剩不多了~)
第一、第二章节(吧?)。通常艺术中会讲艺术最大的特性就是无功利性,一方面是作者创作的过程是无功利的,另一方面是创作的内容是无功利,不是淫于商业利益的娼妓,这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之为艺术。但是在作者写眼中的刘慈欣时,采用的访谈记录的形式(鲁豫有约好像),刘慈欣本人也说在创作过程面临被合约方催稿的时候(坦率的毋庸置疑哈哈哈)。另一方面,布封曾经讲过“风格既人“,古代中国也有讲“文如一人,字如其人”,但是在刘慈欣这里仿佛”文不如其人“,科幻小说作为文学的类型文学,不如主流文学那么普罗大众,有着狭窄的受众和历史的刻板印象,导致许多人都说科幻小说的作者一般都是疯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跳跃了哈),但是刘慈欣本人的生活却是平凡的普通的,国家单位上班,每天平凡朴实,家人也一样,就算在科幻领域取得举世的成就,妻子和小孩都不看科幻小说,可以说和小说中表现出的脑洞来说,刘慈欣大大本人算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中间部分以及后面的几个章节就全凭我自己看书的感觉来写了!读书的我是这样读的!
第一、读的时候尽记了一些论据里面有意思的理论和实验(不能怪我,作者有毒~)
1.“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悸且陨献纯?,你是否应拉杆?(百度的~哈哈哈)
比起百度里讲的文中还多说了一个电车难题的升级版:就是你站在桥上,只有一条轨道并且轨道上站了两个人,失控的电车正向那两个人驶来,而你的旁边正好有一个胖子,刚好适合轨道,把胖子推下去正好挡住电车,挽救两个人,那么,你会选择推下胖子吗?(是不是很有思考性~)
电车难题就是在讲功利论和义务论,对应的是三体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圣母”程心,另外一个是“暴君”维德,程心是善良的化身,但是这种义务论在她身上的体现反而在人类逃亡的极端条件下显得多余,好心办坏事的感觉就显得更加不合时宜,反而讲究功利的维德受到人类的尊重。刘慈欣在一次对话中也说道:”如果人类就只剩下三个人,一旦三个人死了,整个人类文明就没有了,但是三个人只能活两个,并且是靠吃掉另一人的尸体存活的,那么你会怎么做,是吃还是不吃?“
2.“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其内容大致是:“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度娘娘~万岁)
缸中之脑对应的就是三体中的思想钢印,思想钢印VS自由意志。看到上面的缸中之脑应该可以了解人对于真实和虚幻的判断源于的依据本身就是模糊的,说思想钢印是违反道德的,但是人类利用这种工具可以加大存活的几率,况且思想钢印是人自愿的,又谈何是反道德的。这里让我想到的是电影黑客帝国,一部梦中梦中梦的电影史诗;让我想到黑泽明的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真实和谎言的界定;让我想到了电影her中的女主角,一部人工智能的反思;让我想到了AR、VR、 MIXR、 AI 技术的进步,终会让生活的真实和脑洞中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界限变的模糊不定。
3.“蜂群思维”一定超越了它们的个体小蜜蜂思维,来自凯文凯利《失控》一书中(是不是应该看看这本书呢?既然你诚心诚意提及了~)。它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只蜜蜂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要增加蜜蜂的数量,使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蜜蜂中涌现出来。蜜蜂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蕴含了这种神奇 。(度娘娘~万能)
蜂群思维对应的则是三体中的非精英的普通民众的表现,按我的理解就是集群思维,类似勒庞的《乌合之众》,就是在极端情况下,约束个体行为的道德和社会制度会在狂热的集体中失效。例如:误信谣言的“囤盐”事件,上海有一年外滩的踩踏事件(有吗?记错了?),明星演唱会下面的狂热的粉丝;这些实例中囤盐事件里不乏平时理智的之人,踩踏事件里不缺平时胆小之人,演唱会下的粉丝不外乎也有平时害羞腼腆之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三体中有很多这样的表现,看到原著的时候,我想我会补充上来的,还有动力的话~哈哈哈。
4.()明天继续,很晚了~看到这里的你涨知识了吗?我的日记都给你们看了!爱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