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再读《水调歌头》,不觉拍案叫绝!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对苏词的评价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闭饣八溆泄部杉沾手匚?,就我这半斤八两的门外汉,读了《水调歌头》也会挤点东西出来,终觉这词不一般。说实话,这首词从昨晚到今早我一直拿在手里反复的看,手里的材料比较少,总看不出一点端倪,但总觉得读一遍就有一遍的味道,那味道说不出,道不透,却余味无穷,让人手不释卷,读了一遍又一遍。直觉告诉我这首词写的太美了,太旷达了,太潇洒了,太空灵了!我不由得拿起笔又抄下这首词: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今天早上要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面紧接着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备课时无意读到了刘禹锡的一首诗,有这样一句写到: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一个“清”字映入我的眼帘,“清”字有清爽,天高气清,清朗,清淡,清幽,清明……刘禹锡将秋的特点一字概具,妙哉,绝也!这句诗使我豁然开朗,突然想到“起舞弄清影”一句,仿佛我找到了这个季节的这两个人之间的相似点。再看书上的注释: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跟着舞动。瞬间感觉意境与韵味全无。再想想李白的“对影成三人”觉得注释更俗。在我看来,这一句断然不应该这样望文生义,这一句的妙处全在于一个“弄”字,想到“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是一个主观意念的发生,而不是影子的模仿。那就是说,苏轼是把影子当作“弄”的对象(或者为知己),是在对影互舞??!我于是抓住了这一点,再去追寻“清影”,“清影”是什么影?我们见过阴影,黑影,疏影,“清影”该怎么解释?想来想去,我把它解释为如水一般的月光下的影子,一种孤独的影子。于是便引出了一个对象——月亮,再去从头读一遍,心若明星一闪,好个一个词呀!原来这首词的上下阕两部分在讲两种关系,第一部分是人与月,第二部分是月与人。
?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一下子将生命的思考追溯到时空的尽头,这个尽头是两个世界的交际点。作者抬头望月,在望恰似人间的另一个世界,假如人间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的世界,那么青天就是一个以月亮为中心的世界。这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对话,苏轼向青天发问:“明月啊明月,你是何时生成的?你到底要长成什么样子?你的世界现在是哪一年?。课艺嫦氤朔缋纯纯茨?!”突然间一想行不通,琼楼玉宇是晶莹剔透的,到了天上、明月里,还会有影子吗?天上的时光又是那么的漫长,呆在一个连影子都没有的广邈时空里,还不如回到人间来独自与影互乐,至少还能弄轻盈,至少愁绪不会被时空拉长,何似在人间!
? ? ? ? 可是这话被月亮听见了,月亮在青天上以苏轼看他似的目光也看着苏轼,向苏轼发问:“苏轼几时有?把酒问大地。不知地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于乘风归去,来也!于是就有了月亮缠着苏轼不放的情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照”三个字,真乃妙也?。┰铝磷ジ螅偷偷靥酵吩诖盎?,照着苏轼就是不想让你睡觉。问:苏轼你来告诉我你是生于何时?你要长成什么样子?你为何这般忧伤?你为何要到我这里却又归宿?苏轼无奈地摇摇头,拿起被子捂住了脸。月亮苦思冥想,终于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这样我也终于想通了,为什么这句的顺序不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了,为此那时我上学时还挨过不少老师的板子呢?。┧栽铝磷詈笞8K臻约跋袼臻谎潘娜?,送上一句祝福:但愿你们能长长久久,千里之外,我也陪着你!于是就又回去了……
? ? ? ? 苏轼终于睡着了,梦见自己变成了那轮明月,那轮明月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苏轼。苏轼的嘴角露出了浅浅的微笑,我们在看着苏轼的坎坷起伏,我们在读着苏轼的诗词歌赋,我们是否望着这轮明月,已经伴我们度过了很多个阴晴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