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易仁永澄老师的朋友圈,参加了秋叶大叔的第一届时间管理的训练营,从2月23日开营到3月23日结营,在时间管理上,整个人好像进行了一次升级和迭代,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课程分为7个部分,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精力管理、日程管理、效率管理、碎片化时间管理和外包管理。课程采取[预习+作业+答疑]的方式。通过学习可以解决焦虑、反复、强迫、低效、拖延等等问题。下面是我参加这次训练营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本文较长近1万5千字)
1.目标管理——尝试对目标的探索,体会到目标的威力
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我通过目标的读了一本买了很久但是放在书架上的《目标动力学》,从理论上打通了目标能带来内在动机的原理。
目标是人对一定对象(包括自我、他人或有关事物)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相对稳定的、渴望实现的未来状态。
心理目标:具有强大的能量和动力去调整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对自身情绪的体验和调节、对自我性格和兴趣的判断和改变,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的了解和认识。从这个动态的心理目标出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组织中的个体会表现出复杂的情绪、态度、动机和行为,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兴趣、情绪、态度、动机和行为更可能或不可能出现。
说人话就是:当我们解决了内心的冲突之后,设定了目标,我们的大脑就会调动所有的能量和动力去完成这外目标。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由内心目标驱动的、自主寻求意义的观念性生命。
人的大脑是一种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系统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组织功能系统,心理目标是心理系统的序参量,是人的心理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动力源泉。不同的心理目标之间存在协同与竞争关系,占优势的心理目标会驱使个体选择适宜的条件,发动、组织和维持一定的行为,获取渴望的信息,将其所包含的可能运动或未来状态展开为现实。
小目标都是大目标的副产品。把时间分配到你的大目标上。时间无法管理,我们能唯一能管的是自己。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符合自己的预期。
从三天后20名以外,到结营时的第三名
说实话,这次上课,对于霸榜(前10名)这事我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的。最多就是个啦啦队的角色,给大家喝个好什么的,所以在三天之后,我基本上都是在20名以后徘徊。与前3名的差距在4百分以上。
主要原因:一是我发现自己的作业质量不好,阅读能力的问题,有的作业写完了,提交了,看一下别的同学的,发现让写春节期间的"5件成就事件",我就当成写成就事件。此类的问题发生了几次,抓不到点,答不到关键,也就没有办法得到老师的精选。二是没掌握套路,原来每天点赞别人的作业,评论别人的作业可以拿到100分。三是感觉自己没办法做到,一直有种自我限制的思想,也就是不相信自己。
第一课目标学完,在同侪的激励下,定了一个进入前十的目标。
到了结营那一天,我稳稳地到了第三的位置上。
这背后就是目标的力量。
真是定好目标后,大脑会自组织,想方设法调动资源去实现。我是这样思考的,要达到这个目标,别人怎样我没办法,只能做好自己,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自己做好自己的,等对手坚持不住或犯错。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是学好课,按时间完成作业。这点其实也很难,看看最后完课率就知道了,在运营的老师想出了各种方法,最后一课的作业完成率现在好像还没有超过一半。
第二是作业质量尽量高,争取让老师加精,这样会多30分。这就要在课程上下功夫,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为了学好课,我又把一本书《有序》给啃了下来,书中的好多理论和观点被用在作业上。
第三是每天评论点赞的分都要拿到。原以为这个好完成,但是实际上,这个分没有全拿到,有一两天,评论没有作到。
第四是和老师多链接,争取老师的红字点评,我是经常写完作业就发到狼组小群里并@刀客老师。
探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上方向
人生目标的探索是个长期的过程,其实一直以来,自己对人生目标都是模糊的,知道自己的内心的渴望,但是一直好像在迷雾之后,在前面做年目标的过程中,好像都是在用别人的目标,内心的渴望程度并不是很强烈,通过这次学习和复习目标管理,对自己的目标进行了一次思考澄清,感谢易仁永澄老师,要不是跟着他学目标,不会有这样的机缘。
-
人生期待:追求幸福,美好的体验(尚不明确)
- 积极情绪
- 投入做一些事
- 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滋养,而不是被拖累)
- 成就(做成一些事)
近期(3-5年)
基于工作和家庭现状,进行广泛的积累,提升具有可迁移或底层的能力,比如写作、阅读、个人成长方面。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
年目标(2019年)
- 打造幸福家庭
- 提升工作效率
- 建立个人成长系统
-
短期(1-3个月)
- 学习实践时间管理技能
- 阅读
- 写作
- 用于教育方面,帮孩子建立学习习惯和信心。
这次目标的探索和澄清虽然还是有很多的模糊,但是总的来说对1-3年的目标,有明显的牵引力。
心得是:我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个渴望,自己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度过这一生?期待什么?目的是什么?而目标是实现期待和目的的手段。重要的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做成了什么,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体验了什么样的感受,会让你更接近心中渴望的那个人。
2.学习情绪管理,发现了时间管理的秘密
情绪管理不好是没有办法执行时间管理的方法的。再好的方式、工具,在负面情绪面前都会大打折扣。在学习期间有切身的感受,一是周三写观影那天作业时,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完成时间增加了有一倍,质量还不好。第二个是周五孩子闹情绪不愿意去托管班,在给他开解的时候,发现对好多事和人的认识都是有偏差的。更不用说带来的做事不安心,无法专注等不良后果。
通过理性脑使用强度、情绪脑成就感二分法,建立了解决拖延问题的模式。
以前做计划,有些任务没有完成、拖延自己没有引起重视,通过课程中拆解场景动作的理性脑和情感脑分析,原来我们在面对那些理性脑强度大,情感脑成就感弱的重要的事的时候,会自动选择拖延。
普通人场景动作的理性脑和情感脑分析表
动作类型 | 理性脑使用强度 | 情感脑成就感或满足感强度 |
---|---|---|
写文章 | 很强 | 很弱 |
健身 | 较弱 | 很强 |
喝橙汁 | 很弱 | 很强 |
整理桌面 | 较弱 | 很强 |
和朋友聊天 | 中等 | 很强 |
回复邮件 | 中等 | 中等 |
读书 | 中等 | 中等 |
整理图书 | 较弱 | 较强 |
发朋友圈 | 较强 | 很强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写文章过程中,理性脑使用强度大,但是情感脑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很弱,这样的事,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去选择做的,从这个分析表我们也能看出来,有时候,小朋友不愿意做的事可能也是这样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要在强化练习过程中,除了不断强化操作这件事情技能外,我们还得努力让我们每次完成应用这种能力,能和我们的大脑奖励部分,情感脑的杏仁核刺激不断建立关联。一旦我们的大脑建立“行为——喜悦”的正反馈关联,我们的大脑就会驱动自己再次追求这种反馈,或者说我们下次要求自己完成这样的工作时,会因为成就感增加而提升了完成的动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方案:一是建立环境,把要做的事用笔写下来,需要专注时,把能打扰自己的外部环境设计好,关掉通知等。二是开始行动,使用番茄工作法,计时开始专注,铃响后停下主动休息,其实这里面就内置了奖励,每个番茄钟都是对自己的小奖励。三是协作,可以对外公开,发朋友圈,等等方式立Flag,等等。
通过自己的实践,把这套原理和方法讲给孩子听,帮他解决了写作文的问题,感觉真的很好,情感脑得到了满足,以后也不怕这类的问题。
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为提升了内在觉察力
在这课中讲到,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内在情绪激发点也会不同,必然的推论是不同的人没办法用完全一样的时间利用方案,甚至一个人在不同情绪方案下,时间利用方案也应该自觉做针对性调整。时间高手管理会观察自己现在处于何种情绪状态下,然后做出不同的时间利用选择,而不是不顾自己的情绪,强行按计划推进。
学完这部分之后,觉得了解自己真的很重要,并且这一部分是以前忽视的。自己在网上进行了DISC测试,并报名了下周的李海峰老师在北京的新书签售会,就是要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通过测试得出自己是I型的人。
I特质的人,擅长人际交往,享受影响别人的过程,喜欢自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不喜欢定计划,每天忙忙碌碌,但常常忘记做最重要的事,习惯将任务外包出去。I型人又因为朋友多,容易被打断,做事情专注度不够。
这个报告解决了一直以来的困扰,我比较愿意组织同学朋友之间的聚会,一段时间不聚心里就会有些不安。但是组织这些活动会干扰我的学习计划,不喜欢定计划原来是本来的我,接受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好问题和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答疑会上,秋叶大叔自曝家门,他才应该是负面情绪大的。学到了两个假设,自己是个普通人,这个世界有因果,但更大程度是概率论决定的。接纳自己的情绪,反思背后的原因,相信了什么。不影响大任务,大工作。
接着是小巫老师的答疑给了建议,情绪不分好坏,好好体会和关注当下,接纳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体验当下的感觉是让情绪消散的最快方法。我们不能控制他人,只能控制自己,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对方的情绪问题。在沟通时不要用你你你你你,用肯定,同时等词。
3.用好精力管理,规律作息,飞一般的感觉
关于精力管理,引用一句老广告词——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出不来。再好的时间管理,精力不济,也没有用。时间管理,提高效率的关键不在于时间,而在于如何管理的自己的精力,学完这一课,找准自己的作息节奏。
人过四十之后,体力精力开始下降,已经意识到精力管理的重要性,从饮食、锻炼、睡眠等方面进行了主动调整,学习和使用了一些理论,课程中有的给出了印证,有的是新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白了精力管理的重要性,减少了焦虑感。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是由我们的基因、成长环境以及一直一来的习惯决定的,不用羡慕别人,守住自己,调出自己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不是完成大目标的必要条件,体弱多病但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比比皆是。通向目标的道路上要注意身体。
精力管理的重点是持续有效地行动能力。
有的人特别能加班,干的都是急活,有的人把工作筹划安排好,提前会预见问题做到前面?!端镒颖ā贰吧普秸撸拗敲?,无勇功?!蔽颐且龅氖乔看笞约海咽虑榇碓谥?,就连打仗这事都是有准备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事都可以做好自己的准备。所以采取短时间高强度的加班响应不如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你的身体自发养成内在的节奏,然后顺应它安排时间,这样精力恢复快,总体生产效率更高。
精力管理的本质就是找到自己的时间安排节奏感。
一天的精力是不同,一个人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有时候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有时强打精神,昏昏欲睡,对应的能力是不同的,分配的工作量也不应该相同。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这一点之前没有意识到,学到这里很受启发。找到我的节奏感也是列入下一步行动的项目。
分享一些做法和体会
睡眠质量是精力管理的重中之重
意识到自己的睡眠可能有问题是在去年的10月份左右,当然那时候已经有明显的问题了,睡的总时间够,但是白天精神不好,困倦,中午睡不好。后来到医院做了睡眠监测,使用了呼吸机,睡的不错,以前很严重的过敏性鼻炎,现在也减轻了很多。下面是我对睡眠学习的体会,发在简书。规律的作息时间非常重要,午睡不要太长。
熟悉的陌生人——睡眠http://08643.cn/p/84502cebc622
如何获得高效睡眠http://08643.cn/p/948a9d60790d
对睡眠的一点新理解http://08643.cn/p/c44e80634189
吃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什么
在吃的问题上,我们大多数人要面对自己的本能和习惯。相信自己,一方面我们有永澄老师减重增肌成功的榜样,另一方面我们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就是要讲究方法策略。我目前的方法是重视早餐,早餐决凑和,午餐轻食,晚上吃好。这样做也是通过不断摸索的。的早餐基本上是晒朋友圈的,每天花上30分钟左右,为家人准备,自己也一定要吃饱,保证自己一上午的精力,也不会被血糖的变化引起困倦。中午一般选择两个鸡蛋或干果,是因为中午一般会运动(打羽毛球或跑步)如果吃饭,花费时间比较多,下午容易困。晚上吃自己想吃的,目前体重保持还不错,主要是精力可以。
意外的收获是体重在下降,从买了体脂称开始,就保持了一个平稳的下降状态,当然我也在自己测试,比如说跑步之后,并没有下降多明显。脑力劳动之后可能会下降多。吃多少等等
我的早餐理念变迁http://08643.cn/p/29185cbefe65
一些精力恢复的小方法
主动休息法,这个方法是在使用番茄钟的过程中学到的,休息5-10分钟,坐或躺下,眼睛闭上,类似冥想,可以进入半睡的状态,午休也可以这个方法,但是时间稍长20分钟左右,可以快速恢复精力。
运动,找到自己的项目,永澄老师已经示范了方法。设置好目标,建立反馈机制,再就是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运动。运动之前,多想运动的好处,给自己置办一些心仪的运动装备,衣服鞋子之类的。
通过记录分析,找到了自己的精力节奏
早上5点到8点,为高效时段,应保持专注,防止被微信之类的吸引
上午8-10点,也为高效时段,可以处理一些重要事项,或者学习难的知识。
10点-12点,比较困倦,需要休息,补充能量或水。
中午,12点-15点
情况1:不吃饭,吃两个鸡蛋。
休息15分钟之后精力可以与早上8点相当,中午也没有人打扰,学习效率比较高。
情况2:去食堂吃饭,需要约25分钟,还要跟人打招呼,交流,应酬。
回来之后,休息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40分钟,起来之后,精力也不是太足,与10点左右类似。(总结,还是不吃午饭比较好。)
下午15点-16点半:状态一般,处理一些简单事务。
下午16点-17点半,运动,状态一般
17点-19点:交通、吃饭,
19点-22点:状态一般,在家里被分散了注意力,应该做一些家务或陪伴事
22点-22点30,准备睡觉。
4.日程管理,发现了自己日程表的问题
提到日程表,其实自己在看《搞定》系列、《小强升职记》等书之后,也尝试着做日程管理,但是总感觉日程落实不下去。结合课程学习发现了自己日程表的问题。原来我和牛人之间可能只差了一个日程表,他们的日程表有助理做,我的还要自己做。对比与牛人的日程表,更加确定地接受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现实,同时也有一点点向往,因为秋叶老师也说自己是普通人,跟着学下来,在某些方面一点点牛起来吧。
没有足够重视日程表
只是把最近想做的事罗列一下,没有大目标的驱动,有的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不了解背后的逻辑,单纯看着别人的好,就产生了想要的冲动,列入日程表,对于别人做这件事背后的认知、知识都没想透。比如说永澄老师为了讲目标,讲自己每天做100个俯卧撑、100个深蹲,坚持24天做到了。但是没有了解他为什么做俯卧撑,而不是去跑步或者打球,就单纯的觉得这是个好事,好羡慕,就想去做,结果坚持不下来。
没有评估时间和产出
以前列日程只会写上,想做什么事,应该只是算收集了想做的事,就去执行,但是这件事要做长时间,会不会和其他工作有冲突,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要有什么成果产出,都很重要。有产出就会利用目标的自组织原理,最后会封装一个东西,有助于这段时间的固化,所做的事情也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会促进情绪脑在下次完成这事的时候,不会设置太大的阻力。
预估自己的时间有利于回顾,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最近的实践,发现,自己想象中的能力跟真正做起事来的能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有的事觉得很难,可能要好多时间,但是一做起来发现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时间;还有些事,看似简单,但真做起来却发现耗时很长。
没有平衡人生九宫格,响应全部的事务
短期的日程表,可以只考虑当前的一两个角色身份,但是长期的日程表,还是要列出人生九宫格上的全部事件,这样人生才会丰富精彩,才会让自己看到这个日程表心理更喜欢。
体会和改进
最紧急的事情,往往需要分配时间优先响应,但最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去响应。
紧急重要的事,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响应。比如电卡没电了,是很紧急的事,因不解决这事,后面好多事都会有影响,但是只需要花十分钟就搞定了,可以在网上交,也可以跑到小区物业交。但是并不需要你自己跑到电厂去发电。但是最重要的事,比如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智商再高也要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智商低点,练习方法对了,积累多点儿,也能成为专家。
依据自己的时间产出能力,主动管理事务;和被动依据事务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是两种结果。
这里面体现了人的一个特点,自己主动的选择,积极性要高好多。同样是一件事,主动选择和被动的接受给人带来的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哪怕这个主动选择只是错觉。
要想获得真正的产出,必须把你的大目标先排入日程。
最近读书看到一个观点,“我们的大脑决策系统并没有优先排序的能力”,我们每天面临的抉择很多,大脑对一个个进行决策,但是它本身是没有排序能力的,如果不把提前后大目标排进日程,最终一个个决策下来,可能与我们的大目标没有关系。如何才能接近它,通过它真正改变人生呢?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时间管理高手,就得先成为目标管理高手,在自己的日程表里装入大石块,保证不随便拿出来。
无可回避的事情立即安排进总体视图,不要逃避,不要指望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会发生变化,真相是,你不去影响它,它一定严重的影响你。
在长周期的日程表里,我们可以考虑人生九宫格,但是重要的山头一定要早点定下来,这样才可以早点进行作战准备,拿下山头的可能性才更大。
两部电影的时间
如果在日程表里加入这个设定,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其实,算算看如果效率高点,在既定工作完成之后,还真可以看两部电影,关键是这种转换能不能顺利完成。有时候看完电影会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
5.效率管理,让你的一天产出是别人的几倍
经过前面的铺垫,再来讲效率,可能更容易理解些。但是效率管理更像是大厦的主体是露在外面的那部分?;≡谟谖颐怯写竽勘昵?,有良好稳定的情绪,有规律的作息,清楚自己的精力分配,有一个装满大石块、鹅卵石、沙子和水的日程表。才明白这课程设计的苦心。在课程最后一段里,介绍复利的时候,讲了本课出台的经过,我十分庆辛,感谢永澄老师的引荐,感谢秋叶大叔及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为我自己已经报了二期感到偷喜,这样的知识学习,一次学习真的是不够的,必须要刻意练习。
认清自己才能谈效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追求的是同样的时间,产出比别人高。一是要搞清楚客观产出的标准,问下自己,你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这个产出合格吗?花时间搞清楚自己的岗位关键工作,自己的耗时,自己的效率,有助于排期,更有助于发现自己与高手的差距,有时候是巨大的,也有可能差的不是很大,自己努努力就能够到呢。没有客观比较就没有进步。
评估的四个指标:消耗时间、产量、产出质量、产出能量,四个指标动态组合,如果第一流的产出不能解决问题,说明问题出在战略方向上。
心流模式是高效的关键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做事,产出可以因为心流的原因差别很大。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会全情投入,忽略其它不相干所有事情,整个人在投入这件事过程中,会享受到非常充实,非常幸福的感觉。
心流模式为什么难进入,最近在读《有序》找到了答案:
“我们所依赖的用于专注于任务的大脑区域很容易受到干扰。接电话、浏览网页、检查电子邮件、发送短信,所有这些活动都会调动大脑中追求新颖、追求奖励的区域,从而分泌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难怪感觉这么好)。所有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这就是最终的无任何价值的脑轻松(让大脑轻松愉快的体验)。我们通常不会期待那些来自持续付出努力所收获的大礼物,反而期待完成上百个小的有着华丽外表的任务所赐予的空头礼物?!?/p>
“仅仅是拥有多重任务的机会都会损害我们的认知能力。伦敦卡迪夫大学的格伦·威尔逊称之为信息狂躁。他发现,当你正试图集中于一个任务时,收件箱里的一封未读邮件就可以将你的智商降低10分。尽管人们声称吸食大麻有很多好处,包括增加创造力,减少疼痛和压力,但有证据表明它的主要成分——大麻素——会激活大脑中的大麻受体,严重干扰我们的记忆和专注力。威尔逊认为,多重任务的认知损伤比吸食大麻的认知损伤更大?!?/p>
““当大脑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时,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会燃烧氧化葡萄糖。氧化葡萄糖是大脑专注于任务的燃料。当我们处于多重任务状态时,这种快速、持续的转换会导致大脑快速燃烧燃料,让我们很快就感到疲惫、迷失方向。大脑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这会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与物理能力打折扣。除此之外,重复的任务转换会导致焦虑,增加大脑中压力皮质醇激素的水平,最终导致攻击性与冲动行为。相反,专注于一项任务的状态由大脑中的前扣带回和纹状体控制,一旦我们进入中央执行模式,保持这种状态所消耗的能量比保持多重任务所消耗的能量更少,从而减少大脑葡萄糖的需求?!?/p>
“我们都会拥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奖励的激素并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完成了某件事情。每次查看推特或脸书更新,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新奇的事,感觉自己更好地融入了社会(以一种怪异的人情味网络的方式),我们的大脑又会产生一种奖励的激素。请记住,正是大脑中控制边缘系统的、追求新颖的部分让我们产生了这种快感,而不是前额叶皮层中那些计划、设计、高等级的思维中心让我们产生此类快感。别搞错了:电子邮件、脸书、推特会导致神经成瘾?!?/p>
摘录来自: 丹尼尔· 列维汀.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Apple Books.
我的心流开关和模式
环境,在办公室不放别的东西,通常在固定位置做同样的工作,看书学习都有默认的方式,比如椅子的朝向,读书一般会用番茄钟计时,工作的时候一般不计时,防止被打断,干到自己从心流里出来。为自己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设计了一个心流动作。放入任务,比如今天上午9点学习时间管理第五课,9点钟,打开mac,左边放课程内容,打开浏览器,右边幕布笔记,先把大标题和小标题打上去,再一句句学习。写作业时,先把作业题目打到备忘录里,左边MD,右边幕布笔记,如果查资料,直接切出ibook或浏览器。
自己缺乏多重目标的牵引
目前做事的目标单一或者较少,没有形成立体多重反馈。用课程里的理论是,既没有意识,能力也有所欠缺。根本原因在能力欠缺,认知的维度不够。
为一件事,找到多重目标,这个方法非常好用,但是要用起来,还得不断学习提高。因为当认知达不到的时候,是不可能理解这件事的意义的。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来,也许我为一件事找不到八九个目标,但是我可以为一件事找到三四个目标,比如我写晨间日记,以前的目标是这样的:
1.记录自己的每天
2.练笔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
3.梳理昨日情况,回顾反思
4.思考今天工作打算
现在可以再加上:
5.为我时间管理训练营作业提升素材
6.写下今天的目标,提升行动力
7.记录情绪,总结经验
8.为将来提供回忆的依据,比如我要写一本回忆录,这些是重要的素材
9.通过日记了解自己,感受自己与自己交流
10.每天记录美好的事,提升幸福感
分析单位时间产出,同时分析自己的效率
以某周前2天为例:有以下几点
早上时间为固定时段
现在的作息养成时间已经近半年左右,中间可能有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我会尽量调整回来,早起,记录下想法,用简书写晨间日记,这段时间的产出自己感觉应该在平均水平左右,比不上不足,比下有余。
早餐是我做,并想把这个做成一个自己的品牌,主要目的还是家庭幸福,我本身对家常菜也有点爱好,自己做,和家人一起吃饭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一般会用30分钟以内做好,产出应该在中等偏上,还是跟专业的比,差的比较远,跟不做饭的比还是要好很多。吃饭用20分钟左右(含收拾东西)
送孩子,有时开车,有时公交,都会陪他一段时间,走路会牵着他的手,一不小心就大了。
工作时间
工作的产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段时间主要是拟制文件,需要反复修改,与相关部门协调,领会意图,了解掌握情况,汇报等等,从目前情况来看,效率比去年有较大提升,可能在一到两倍吧,如果换成其他高手,这个也不太好说,应该比我要强吧,但是也强不到哪儿去。产出在平均水平以上。
读书学习
学习分成两部分,一是读书,一是学课。现在来看读书的效率不算太高,遇到难点,总会把自己看困,昨天是每20分钟要休息一下,产出目前只有卡片,有时会与学的知识进行打通,打通后的产出会大些,还有就是自己做的读书笔记。写的体会文章等,在读书上应该在平均水平以下吧,这方面还在慢慢积累。学习,拿这次时间管理的学习来说吧,我是对照着课程打一遍,知识点会做成笔记,输出体会,对照高手来说差距还比较大。总的来说,也是在积累和实践过程中。
精力时间段分析
通过这两周的体会,自己早上和上午的效率会比较高,但是早上时间比较短基本上都是固定日程了,所以重要的工作可以放在上午8点到10点,10点到11点这段时间一般会比较困倦,需要休息一下,才能保证11点到12点的效率。中午如果少吃的话,13点-15点这段时间是第二个高效时段,目前一般学习、写作业放在这段时间,被打扰的可能性比较小。15-17点需要休息一下,晚上效率比较低,除非和别人约定好的事,靠自己意志力完成的事,基本都要跪,还有就是和孩子在一起注意力基本上无法集中,可以处理一些不需要太专注的事,或者给自己放假,做为电影时间了。
以晨间日记为例思考一份时间产出多分效益
以往的晨间日记都会写的不多,体会也不是那么深,有点例行公事的感觉。今天在给它赋予多重目标后,写的动力和内容增加了很多,往常要写到6点半以后,字数一般在3-4百左右。今天不到6点25分,就已经定了近900字,写的动力十足,早餐开始提前了5分钟,做完又提前了5分钟,这5分钟用来发朋友圈,作业点赞。我吃完的早一点帮孩子打理了下东西。早出门5分钟,到办公室比往常又早了5分钟,可以从容地思考工作。
时间管理的二八法则。在晨间日记这件事的做法是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但是要在关键阶段,比如,赋予多重目标意义,需要多思考,多花心思。等到真正写的时候,由于形成了多重反馈,有的内容是用来回忆的,有的内容可以用在今天这次作业上,很快进入了心流,真正花费的时间却不多,效果又不一样了。
可预期的工作效率才能被管理
在加餐答疑中,秋叶老师讲了质量、成本和进度三者的关系,我们最多两个维度最优,而不能全部最优。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可能连效率都没有考虑过,只是在想着完成手头的活,所以这次训练营的收获很大程度上是刷新了认知。经过前面的铺垫,再来讲效率,可能更容易理解些。但是效率管理更像是大厦的主体是露在外面的那部分?;≡谟谖颐怯写竽勘昵?,有良好稳定的情绪,有规律的作息,清楚自己的精力分配,有一个装满大石块、鹅卵石、沙子和水的日程表。才明白这课程设计的苦心。效率是在一定质量和成本预期下,达到合理的水平??稍て诘墓ぷ餍什拍鼙还芾?。单项技能的突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的专业训练。做一次管几件事,比单项技能效率高更管用,多维度竞争能力。对于重复性的工作,需要标准化的流程和模板,要有意识的打磨流程和模板,下一次工作会越来越快。
通过效率管理的学习,也减轻了自己的焦虑。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能在这个时间管理训练营学习的人,又能差到哪去呢?效率的考虑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一件事两件事没做好,就自责。发现错误就抓紧时间复盘,下次避免。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6.碎片时间,一样完成大工作
在日程表里,碎片时间是个必然的存在,是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衔接转换,还有一些必要的前置,比如提前到站等车、会议前的入场等待。这些时间用好有助于我们任务的完成。
刷新了对碎片时间的认知
利用碎片时间,其实是有意识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带宽。把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在人生九宫格上面。保持对重要的事的关注,并不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今天早上在上班路上等车的时候,帮妈妈点了助力,老人家事情不多,最近在玩拼多多,经常发一些链接到群里,以前认识还有点不到位,通过这次课,利用一些时间给她一点点回应,认可她做的事,能得到个好心情比给钱都应该还好些吧。利用好碎片时间,可以减少人生的遗憾。学完课程,花上了十分钟,在日程里,给家人的生日和重要节日都设置了提醒。
计算自己的时薪分薪,感受到自己的时间价值感
在一周工作5天、一天8小时的情况我的分薪超过了2块钱,就是在工作日,浪费的每一分钟都值2块钱。要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去解决问题。在答疑中看到秋叶老师的建议,把我银行卡里的工资转到了支付宝平台,每天能多出几分钟来。
三是主动思考,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能干什么。其实真正做事的时候发现,我们花费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可能是在纠结和切换任务时间浪费掉了。
碎片化时间利用的反思
通过学习、梳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以及复盘自己的时间使用。发现自己的碎片时间没用好,主要原因是大块时间还没用好,也就是说大块时间的效率还不高,正事还做做好,还没有到拼碎片化时间的地步。拿这次作业来说吧。就比较纠结,拿出大块时间来写,但是都是几次拖延。
分析质量、成本和进度
使用了效率管理的知识分析质量,成本和进度三角形。质量要求过高,因为前几次课程都写的比较快,质量比较好,导致这次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但是其实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本来使用就不好,可能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要想写好作业,花费的成本就很多,进度就会慢。想写好,就要多思考、多资料、理论来支撑,于是看了不少书,导致时间成本增加,进度也慢。于是进行了调整,降低预期通过掌握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说清楚事,先完成再完美。
难以进入心流模式可能是因为技能不熟练
当自己创造了专注的外部环境,解决内心冲突之后,却发现心流还不是那么好进入的最主要原因是在技能熟练度上。拿写作来说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来,心流与挑战有关,但是能力越大,可以挑战的范围也越大,越容易进入心流,相反,能力越小,左边的开口越小,进入心流就越难。
对策措施
碎片化时间要慢慢用起来。因为碎片化时间只所以碎,是为了支持我们的大块时间,不能顾此失彼,要一点点的用起来,首先要保证我拉的大块时间的效率。现阶段只是有意识就好了。当然真正的大任务还是需要专注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使用“五分钟方案法”。完成相关任务,一份完整的方案=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2小时高效率写作+5分钟修改…
对这个方法的使用是有效果的,这次写作业的中有些想法就是在构思中来的。
场景 | 碎片时间长度 | 用途 | 推荐APP | |
---|---|---|---|---|
上班地铁中 | 13分钟 | 朋友圈 | 微信 | |
开车等红灯 | 1分钟 | 思考构思 | ||
上班 | 5分钟 | 做准备、放松 | ||
运动 | 20分钟 | 听知识 | 得到、微信 | |
家里 | 5分钟 | 记录时间 | Timlog2 | |
下班地铁中 | 13分钟 | 购物或外卖 | 京东、盒马、美团 | |
饭前后 | 10分钟 | 收拾整理 | ||
睡前 | 10分钟 | 读书或听书 | 得到 |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WBS计划分解工具
先用分析期待和目标,再把目标一步步分解,使用结构化的方式,把大项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确保每个小任务都有意义、可执行、可操作。这样在完成每个任务之后都能有满足感。
一些注意事项
一是碎片化时间要尽量避免多任务模式,防止因小失大。碎片化时间容易由于是切换任务期间,容易造成多任务处理的方式,其实只是从一个任务快速切换到另一个任务而已,效率会更低。多重任务会产生多巴胺反馈回路,有效地奖励我们分散注意力,不断寻找外部刺激。
二是区分场景给出不同的方案。场景化的碎片化时间应用清单,可以让我们理我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持续专注并努力工作并不是在我们从事多任务碎片式工作时最有效率,而是在穿插了娱乐、锻炼或者从事其他精神恢复性活动时才最有效。
7.外包管理
对照外包管理课程,研究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在体制内,工作性质的原因,外包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对照思路方法,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外包的。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
普通人的外包管理能解决内心冲突的问题
以健身为例,我们自己制定的计划,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克服大脑对我们自己生成的动机系统的偏见。我们了解自己的大脑,当痛苦地意识到我们需要做出某个决定时,比如我要真的严肃对待运动这个问题,我们会经历烦躁与犹豫不决,大脑会记住所有的决策过程的细节,我当然知道运动有好处,但是运动也会给我带来不适,身体的酸痛、疲倦等等。但是我们不了解别人的决策过程,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所确定的事情更有说服力。这是健身教练给你制定的计划,你每天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就行了。我们更容易相信易仁永澄老师的运动方式,每天100个俯卧撑、100个深蹲、100个仰卧起坐。看看还有多少人在做就知道了。当然老师在这里讲的是目标,如何从做不了,到能全面做到。
“当我们建立起一个系统,大脑的一部分就会将其标记为我们自己生成的。当我们进入他人系统的时候,大脑又会采取不同的标记方式。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更容易坚持别人制订的运动或减肥计划:相较于我们自己,我们更相信别人是“专家”。
摘录来自: 丹尼尔· 列维汀. “有序: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 Apple Books.
通常在工程上有个说法,做事的、计划的、监工的,都不是一个人,效率和质量都将大大提高。
注意力> 时间> 金钱
有意识的进行外包管理,我是从笑来老师课里学到“注意力> 时间> 金钱”之后开始的。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以前对于金钱敏感程度大于时间,会花上两个小时,从两个超市里对比东西的价格,最后分别从两个超市里买各自价格低的东西。后来,在淘宝和京东两家不停地对比选择,还要计算折扣等等,为了一个包邮能和店家侃半天。知道了保护自己有限的注意力以后,开始有意识地外包一些事。比如上班路上会有一段路需要骑单车,以前会对比摩拜和OFO,后来直接两个都买了年卡,从认知上清除这个麻烦,不用去想了,有哪个车就扫哪个车就行了。再比如买东西会比价,现在直接找一些靠谱的App,有品App不错,东西还没买失过手。出行交给滴滴或出租车。既然知道了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就是用钱来换时间换我们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
自己搞不定的,必须请人
这里面还有个时限,有些问题我们是可以搞定,但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一定好。这一点在答疑课上老师已经举了例子。今年初,我把周计划的回顾与计划监督交给了专业人士,目前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解决了内心的冲突,持续做了下来。
关于喜欢做的事的外包管理
我们一般说外包,可能都是一些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等等,但是如果说自己喜欢做一件事,其实是可以选择性的外包。拿做饭来说,可以在外面吃,可以叫外卖,像我比较喜欢做一些饭菜,或者觉得外面的不太好吃,可以选择部分外包,比如叫过一次盒马生鲜的饺子,感觉口味不对自己的胃口。后来就选择在App上直接买了肉馅、饺子皮和菜,回来之后自己调馅,再包饺子,把买肉剁馅、和面这些比较麻烦的工序外包,把自己调馅(这个比较擅长),包的过程(比较享受),包要省下好多事,半个小时就搞定了,可以冻在冰箱里,好吃还不麻烦?;褂械阈⌒〉某删透小O旅媸歉鲂〗坛?,喜欢做的可以找我交流。
2019-3-15饺子制作
最近一次比较成功的外包
就是参加这次时间管理训练营。自己在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积累,跟易仁永澄老师有两年了,目标管理也学到了些许,但是通过这次的训练营实现了打通,把这些知识串联和利用了起来,自己感觉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并且有信心和方法把这种状态保持下去。
能与大家一起在这个训练营中学习,也是经过一定的原则和缘分。在永澄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时间管理的推荐,这个来源是相当可靠,说实话,以前真的没有接触过秋叶大叔,只买过一本《如何高效阅读》,在永澄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时间管理的推荐后,果断加入预热群之后,看了大纲,一下子打通了好多知识,感觉就是自己想要的。再看导师团队一个个都很厉害,比较靠谱,坚定了信心,果断交费锁定席位。二是价位合理。说实在的,现在对太贵的课还是有点怵,肯定会值,但是成本和收益会有个衡量,肯定会有一个周末要全部付出,会给家庭造成一定的冲击。太便宜的课,会发现时间成本会比课本身的价钱还要重要,搞不好浪费了时间。我觉得这个定位还是比较好的。三是时间安排合理,可以用平时时间学习,有答疑、有作业、有练习,还有一群同频的小伙伴??悸堑搅废暗男Ч侍猓夜媳硕?,就是为了多练习一下。把时间管理的练习交给训练营,按照要求去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