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是想了解平台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基本解答了我的问题,但整体内容质量比较低,有些车轱辘话反复说,只能说,算是一本不错的概念性读物。
1.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与机会
1.1 产业链的价值重组
原来的出版业价值链,是作者完成初稿编写,再经由编辑、经销商层层加工,精雕细琢,推给用户。
线上阅读平台这种模式,直连了作者和读者,实现了
- 更短的需求满足路径,省去了层层包装的过程,提高了交易速度
- 读者的长尾需求能够被满足
传统模式,为什么不能接入更多的读者?为什么之前有的读者需求没有被满足?
- 认知,在传统产业链中,什么书能够发行,是由经验丰富的编辑决定的,但受限于人类本身的认知,这种决策本身就会带来一部分信息损失。
- 成本,产业链上的层层环节,带来了发行的成本,限制了内容的多样性和尝试的可能。
时至今日,传统发行商和互联网阅读平台共存于世,并且一些发行商活的还不错,为啥?
用户不同,在我们的生活中,精英、优质的文字,还是牢牢把握在编辑手中,但是网文、闲书,则可以到互联网平台上去。
有点像,爱奇艺和抖音的关系,双方的产品目标,都是让用户kill time,同样是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但爱奇艺走的是大成本采购和自制剧,抖音则完全是UGC。
1.2 关系网的增值性
举个例子:电话,入网的人越多,每个人获得价值、便利越大。
在我们的认知中,QQ和微信,都是捕捉到了这种网络效应,而成为的超级APP。
但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存在网络效应?这种网络效应的本质是什么?
抽象一层看,用户在微信上完成的,是信息的传达,这种沟通性质的信息,是人类社会中最频繁发生的一种行为,但信息传达仅存在于日常沟通中么?不对,豆瓣、大众点评,这种都是通过生产端,引导用户生产优质的UGC,在消费端,借用用户的信息需求,拓展网络效应。
贝壳有形成网络效应么?有的。但这种网络效应,不同于电话或者微信,在用户中形成网络效应,而是基于贝壳B2C的模式,在接入B端商家数量上形成规模,而吸引用户浏览,更多的用户,又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成良性正循环。
在估价商业化上,有网络效应么?没有的,用户是大B,银行之间的信息基本属于割裂状态,所以很难形成网络。
总结,什么是网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