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像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样以优势兵力围攻董卓,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号召力的“清君侧”勤王战在呐喊中开始,天南地北,直逼洛阳。
战役如果胜利,十八路诸侯无疑会上凌烟阁,万世传颂,但事非如此。
反贼吕布扬名,小将刘关张孙出头。
至于十八路诸侯,自攻卓失败后,除袁绍、袁术,以及末座的孙坚、曹操还有传说以外,其余诸侯尽被大浪淘完,他们配合完拉开三国大戏的序幕后,各自乱窜在历史的无名角落。
东汉末年,党锢之人反复被杀戮,很多官员没了脾气,掌权者大肆推荐庸懦的官员到地方任要职,今天单说其中之一的韩馥。
韩馥在四十岁的时候,凭借混迹四世三公的袁氏门下多年,推荐当上了御史中丞。
董卓霸占京师,韩馥照样山呼万岁千岁,董卓觉得他人畜无害,推了他去冀州当刺史。
韩馥心里美得不得了。第一是冀州经过良吏王芬、贾琮的多年治理,已经相当富裕,有人说,就算冀州停止生产,囤积的百万兵甲粮草尚且可支撑十年,太仓库存也足以保证人民十年口粮;第二是可以远离是非之地,当时京城,送走了宦官狼,迎来了西凉虎,兵刀昼夜作响,人心惶惶。
平常的这样的任命,顶多让韩馥当个路人走走过场,但问题就是,三国的刺史,不好当。
美滋滋的韩馥去了冀州,就再没安稳过。
韩馥到冀州之后,袁绍逃到此处,被封渤海太守,就在韩馥眼皮底下办事。这个时候的韩馥还有敏感性,强龙来了,他想限制这位老上司,不过,他除了软禁,也没有想出更多的辙。
旋即有人假借袁氏之名,号召天下反董。
韩馥马上把自己府上的人召集起来问:“该帮谁?”韩馥本人是董卓举荐的,所以拿不定主意,当中一位幕僚看出他的心思,说,兴兵为国,何分袁董!韩馥点头,号称反卓,尊袁氏。袁绍遂为诸侯盟主。
据演义所讲,群雄汇聚虎牢关,但大部分诸侯面对董卓猛将华雄,各自为计,不敢损兵折将,都不应战,只有韩馥一人出来说,我有无双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话底气十足,可见潘凤确实是韩馥门下难得的猛将,但韩馥就这样献出了他,结果是,潘凤莫名其妙被主子给坑死了。
十八路联军退败,袁绍难辞其咎,为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决心,继续反董,他煽动韩馥说,如今天下大乱,我们可立幽州刘虞为皇帝,掌握天下风向的主动。韩馥听了,连忙说,对对对,立马去请。结果,韩馥三番五次没有请动,硬逼也不成功。反倒是把自己的野心屡次告知于天下。
天下乱,原来被董卓用来监督韩馥的麴义看出了韩馥的无能,为求自保,居家叛乱,袁绍得知,立马和他通气,共同逼迫韩馥退出冀州。
袁绍暗中派人以降将的身份去游说公孙瓒,说现在冀州内乱,你大可以袭击韩馥,我们里应外合,大家从中渔利。公孙瓒听后,积极备战。
于此同时,袁绍也安排人在韩馥面前游说。
人问,主公,公孙瓒兵马一来,能不能抵挡,您心中有数没有?
韩馥说,只有死路一条。
人又问,如果麴义还从后方一起攻打你,你说怎么办?
韩馥又说,死路两条,被公孙杀或者被麴义杀。
最后,人提出,主公是袁氏故旧,袁氏为天下榜样,不若主公表袁绍为大将,将兵马实权给他,这样,袁绍必定会感激主公的盛情,必会拼死效命,主公可依然在府上过好自己的太平日子啊。
韩馥眼看四周来敌,得嘞,效仿有德之君,让贤。
袁绍得了权力之后,韩馥失去实权,很多人自然要对袁绍效忠,而对韩馥,那就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而且袁绍这人,从来都是自以门第无双,骄矜不已,得权之后,对这个以前对自己并不怎么好的袁氏门生,也是冷嘲热讽,极尽刁钻之能事。
其中,曾经韩馥的手下朱汉,他在袁绍谋臣的怂恿下,经常公然私下地羞辱韩馥,最后,袁绍竟然还要求朱汉前去包围韩馥府,把韩馥一家都吓得不轻,一家人爬到楼顶避祸,儿子腿脚都摔断。
这个时候,袁绍觉得时机成熟,立马带兵前去调查,朱汉见到袁绍谋士,心中欢喜,还刚想向袁绍汇报摧残韩馥的功劳和成就,就被袁绍一刀给砍了,并对现场说,以后有谁敢乱来,不听我的话的,后果和他一样。
韩馥看血淋淋的现场,顿时哆嗦,日夜请求袁绍,下官在此地仇人众多,不若放我投靠朋友去吧。袁绍当然愿意,你离去了,连府上的财产我都可以接收了,何乐不为。
当天,韩馥就去投靠故人张邈去了,就想过个安生日子。
结果,噩梦不断,张邈此人已经不是少时那仗义疏财的名士了,在天下大乱之间,他所在的陈留也是很多英雄看重的地方,只能在曹操、袁绍、袁术等人之间盘旋,也学得了一身的生存之计。韩馥穷途末路而来,但张邈疑心他是来阴谋弄权的,对其也不冷不热,这让韩馥也怀疑,张邈已被收买,想起天下间,已无更好藏身之处,心神日夜不宁。
那日,袁绍派团前来,其中使节有韩馥往日仇人,张邈邀请韩馥共同参与接待,韩馥疑心重重。
到场之后,那个使节先冷嘲热讽了韩馥几句,并还看着韩馥,在张邈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韩馥想起了朱汉血溅当场的画面,一直默不作声,无比不安,心事重重之下,中途托辞要上茅房,据说,用茅房削刀自杀了。
韩馥做人,别样窝囊,窝囊到死都只能用削树皮的削刀自杀。
韩馥软弱,无主见,别人教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董卓叫他去当州牧,他去了;门生叫他一起反董,他从了;袁绍叫他一起劝刘虞称帝,他跟了;说客叫他请袁绍来带兵,他应了;一切都是那么被动,没有一点主见,毫不自信,毫无权术。
当时的时势容不下软弱的人占据要津。本来像韩馥这样,他在太平时候,在士大夫林立的朝廷中可以颐养天年,每天陪陪夫人养养鸟也就过去了,但偏偏,他兴高采烈地去当了冀州刺史;大乱一来,冀州就是香饽饽;天下大乱还不算,你可以自保一时,但又偏偏渤海太守袁绍是一个兵家,韩馥的性格、智商再配上这个时代,注定牺牲。
说句题外话,当时,韩馥手下,人才济济,武如张郃、潘凤,文有沮授、审配、田丰,冀州又是大州,善加利用,完全符合诸侯争霸的实力要求,若是打三国志,我拿他绝对用不了多久就一统河山,创造南到交州、北到高丽的大版图。但就现实来说,韩馥不是英雄,配不上三国洪流,所以袁绍这才会出现,让冀州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