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一段读着让我们牙酸的勾引人去旅行的文案开始谈起: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看到这里估计马上会有朋友跳出来吐槽,说写这个文案的人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写PPT看报表怎么赚钱出去旅行。
但问题是,当别人一次次在朋友圈晒到处旅行的照片时,总会不经意刺激到我们脆弱的神经,他们那看起来“光芒万丈的生活”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总有人过着我们想过的生活,而我们还得一天天守着眼前的苟且,遥遥无期地被困在当下。
当然不止是旅行,甚至我们看到朋友圈有人每天都晒早起、读书、跑步时,都会感到莫名的焦虑……
这么看来,自从有了朋友圈,我们能非常方便地浏览别人的生活状态了:有人出国旅行了,有人升职加薪了,有人找了个好老公,有人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然后忍不住跟自己一比,哎呀,自己好失败,好焦虑。
当每个人都越来越容易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自身价值的感知就变得异常强烈,因为差异显而易见。人人都想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来。
甚至,这种需求带来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焦虑感——因为比较无处不在,本来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啥时候竟落后于人了?
2
曾经我们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焦虑。因为凭大部分人的感知,自己应该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比如,据说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宏观来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是认知偏差蒙蔽了我们,也许这可以算是一种认知?;ぃ米约旱淖宰鹦拿庥谑苌撕?,所以说坐井观天的青蛙是幸福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我们坐井观天的幸福。
仿佛我们对生活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规则,得高分的人获胜,获胜的人才能得到物质和荣耀,而落后的人只能垂头丧气接受现实,只有羡慕和嫉妒的份儿。
比方说,上学的时候有考试,得分高的获胜;上场比赛,不管是体育竞技还是娱乐选秀,也是得分高的获胜;工作了,分数就变成了赚钱的多寡,赚钱多的获胜……
这个游戏规则就是一种时代既定的“社会价值排序”,把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紧紧地束缚在其中。
可恨的是,这个规则看起来非常稳定,成了我们痛苦和焦虑的根源。曾经我们六十分就及格,后来想努力挤进前20%(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80%的资源),如今看来,弄不好只有前1%才是真正的赢家……
3
有不少朋友对我感叹说:生活简直太TM艰难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境遇,有一部分理应是我们羡慕嫉妒的对象,但他们依旧摆脱不了焦虑。
当然我也焦虑。我看到别人的公众号写那么好,我焦虑;我看到别人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我焦虑;我看到自己距离理想中的自己差距还很远,我焦虑……无论是向外比较,还是向内对比,我都焦虑。
那么,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不难发现大多的焦虑都只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停留在浅层次认知造成的,而这些认知或者感知,只算是情绪层面。所以,焦虑可以当做一种情绪来处理。
理性能力是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一种能力。当我们试着深入思考,多渠道了解事情的真相,多角度思考面对的问题时,大多数焦虑往往就消失了。剩下的焦虑是理性也无法消除的,也不应该消除,因为适当的焦虑有个很好的替代词汇,叫做“危机感”。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APP的专栏里非常郑重的写道: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那种将来注定变成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这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我们也别用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来逃避问题,生命之轻我们也难以承受。
深入思考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你慢慢培养出了深入思考的能力,那你很可能就能成为前20%的人。
当看到某人在朋友圈晒出的“高大上”时,除了瞬间的羡慕或不屑(情绪反应)之外,你可能稍一思考,就能判断出这不是对方生活的常态,那可能是他一年中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了,是把一年压缩成一天才让人觉得羡慕的(一年赚的钱一天就花完了?)。正如电影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把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浓缩成短短两个小时来呈现。
怎么通过深入思考解决不必要的焦虑?怎么通过深入思考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可能道理是浅显的,效果却不是立竿见影的。我不会告诉你只需要以下四步就可以了:
搞懂基本的概念。比如怎么算深入思考?往往我们习惯于直观的感受和泛泛的标签化判断。我们思维懒惰已久,总希望让别人来代替我们思考。而深入思考乍看起来是很费脑子的,需要我们多途径、多角度、持续地思考一个问题,而不是轻易得出结论。
搜集事实。我们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有限的,认知也局限于自己当下的层次。所以遇到事情,是需要尽可能搜集事实和数据的。不说面面俱到,起码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我觉得就是那回事儿”。
逻辑推理。其实逻辑能力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非常缺乏的,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我们特别容易被“坑”就是因为缺乏逻辑能力。在逻辑能力不够强大之前,我们先记住一件事儿: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价值也不是一元化的,要批判性地看待事物,同时保持开放心态。
得出结论,并不断进行验证和认知调整。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不是一蹴而就,形成刻板印象。思考是个不断深入和延伸的过程,答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既然来了,留下个喜欢再走吧,鼓励我继续创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吧,我们一起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