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甄嬛传中最大的赢家,不是甄嬛,因为身边的人都没了。忠仆流朱没了,好姐妹眉庄走了,浣碧撞棺身亡,果子狸驾鹤西归,连最宠她的四郎也是气绝身亡。
硝烟散尽,除了一双儿女,便是无尽的疲惫。
也不是敬妃,敬妃虽然得到了一个胧月,晚年无忧,大仇得报,可就位置来看与之前并无不同。
其实最大的赢家是端妃。
成为皇贵妃,虽然依然没有甄嬛有实权,可是娘家势力并没有削弱半分,不能生育,还有了温宜绕于膝下,此生足矣。
而这一切,皆因她多年来假借病体韬光养晦得来,结果虽好,过程也是煎熬无比。
可能很多人认为胡说八道,所以在这里我也纠正一下,并非是指完全装病,而是说至少病得没有那么厉害。
试回想一下,在剧中端妃只出现了两次病情最严重时。
一是华妃因为懊恼怀不上孩子前去找事,端妃在床上被华妃虐得不要不要的,脸色苍白,说三句话喘五口气,华妃只好悻悻离去。
二是众妃聚会上,端妃拖着病体前来,看到了甄嬛,这一次也差不多,走五步歇三步,其主要目的也是来看莞常在,看看自己的盟友,所以没说几句话便离开了。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便可看到,端妃出场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好,尤其是华妃死后,与甄嬛敬妃筹划灭后一事时,俨然没有了病的影子。
直到最后皇帝驾崩,才再次病倒。
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说,端妃病得并没有那么严重。而故作病得很厉害,其主要来源于四个原因:
第一,当年自己端药给华妃,是皇帝和皇后授意的。她恨透了华妃,华妃何尝不是将她恨之入骨?虽然两人同为将门之女,可是显然年家势力更胜一筹,且皇帝碍于年大将军还宠着华妃。她只好避之以求自保,收了锋芒躲避华妃的利剑,华妃自然不敢再造次。
第二,因为皇后。从王府时起,向来聪慧的她对府内的一切都了然于心。皇后为什么让她端药给华妃?因为势力也很大啊,以后不好驾驭啊,一石二鸟。她太明白了,所以懒得去见皇后,且自己也生不出孩子了,出镜太多,未免会引起皇后的二次迫害。
第三,保住娘家势力。眼前的局势有多激烈,她不是不知道。她故装病得厉害,一是让娘家保持低调。也就是说,娘家势力最大,可是只要她不受宠,娘家威风起来也便弱了几分。表面上如此,其实更是为了娘家根基稳固,毕竟皇帝对她有几分愧疚,这就足够了。
第四,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对外,她病得起不来床,可是她依然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忖如何报仇,怎么报,总得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且她有足够的胜算,因为年家太猖狂了,皇帝连自己的兄弟都敢处理,何况足足一个年家?
可是对端妃来说,只是这样就行了吗?当然不行,虽抱病在身,可是对宫中却事无巨细,了如指掌。
富察贵人小产,她知道;甄嬛小产,她还知道;双生子风波,她依然知道……每次不紧不慢,刚好到现场,每句话不轻不重,刚好解围又杀伤力超强。
那问题来了,端妃一直病着,究竟如何知道这些事的?
可以说,端妃虽病着,可是下人并没病着,她的耳目遍布在宫中任何角落。这就是她洞察力极强的原因所以。
尤其是甄嬛出现后,她更是加快了报仇的步伐。
因为从甄嬛选秀时开始,她就知道了这个人会帮自己的忙。
太像纯元了,皇帝对纯元的感情惊天地泣鬼神,她看得真真的。
所以,别看甄嬛一个萌新,便也称得上她复仇的利器。
可只像不行?。孔艿冒咽虑橥平??
于是,端妃开始了。
先是跟甄嬛认识,几句话得出结论:这个女娃娃性格刚毅,日后必成大器,一场血雨腥风的宫斗要拉开帷幕了。
紧接着,当甄嬛小产后,她按下了快进键,话里话外指出华妃是老虎,可是要打老虎不剪掉利爪可不行?又暗示她先除掉曹军师。
注意,这里她说的话很巧妙,出谋划策完后,又连声赞,“温宜小宝宝太可爱了,只是可怜了这孩子balabala……”
甄嬛多聪明啊,礼尚往来,除掉了曹军师就把温宜给送过去了。
第一个仇人解决完毕,双赢!且端妃还拿了大头。
至于生病如何照顾温宜,就是人家关门后的生活了,反正照顾得很好。
而对于宜修,端妃则用了一样的路数。
话说,要让别人帮自己办事,首先得给他们一点好处不是?
这就有了苏公公与爱妻被举报,她旁敲侧击三言两语,没恳求没讲道理没熬鸡汤就轻松地让皇帝赦免了苏培盛。
不但保住了苏公公与爱妻,还保了甄嬛。
甄嬛不傻啊,何况自己也恨皇后,熟悉的眼神,崭新的眼线即出,几个人和谋就把宜修拉下了台。
这一仗让端妃胜得非常漂亮,精神也好了,皇帝病了也彻夜不离病床的伺候。
可是随着甄嬛“宜修”附体,对妃嫔大加斥责暗害皇帝后,她又“病”了,且一病不起。
试想,真是如此吗?
不是,要知道她们是盟友啊,当她呼三喝四地开始威风时,她是看不上甄嬛的,甚至鄙夷她如此的作派,毅然选择了躲避锋芒,反正现在什么也不求了,守着温宜开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
多一事总归不如不一事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