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5学习笔记——《论语》
公冶长篇第五——19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其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ブ?。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
心得体会:
通过该篇学习,对于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令尹子文,三上三下,无喜色亦无愠色,做事情也做得善始善终,但也仅限于这一个“忠”字。
也是因为子文一心为公,一心为国家,一心为百姓,无时不刻考虑忠于上位,忠于国家,忠于他人,而在真正需要他时,他却把令尹之位让给了子玉这样急功近利之人,从而发生了历史上楚国和晋国两国交涉的著名战役“城濮大战”。
曾经晋国的晋文公,在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楚国给他过礼遇的接待,并且重耳说:“想让楚国辅助他回到君主的位置,做晋国的诸侯?!蹦敲吹笔背墓臀手囟骸叭绻野镏愕玫骄髦?,你何来酬谢我?”
当时重耳说:“楚国有很多的财富和宝贝,那么这些对于楚国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去领导晋国,如果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的时候,我会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三舍就是就九十里,所以这就是“退避三舍”这个故事的由来。
也正是子玉这样急功近利之士,认为晋军的“退避三舍”之举是因为害怕和楚军作战,所以结果楚军大败,子玉也在此大战之中自杀身亡。
由此引申,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同时,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不能只是为了和而和,更不能只以自己认为的“攘外必先安内”而“舍本求末?!?/p>
还有后面的陈文子一例,也是将多个国家的情况一概而论。所以,孔夫子老师在这里用了“清”一字来形容陈文子。
何为“清”——洁身自好。不与浊的,悖礼的,不和礼法的人与事同流合污。
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家族之中,往往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只要是他人不合乎于自我标准,自我认知,还有我们看不上的人与事,一般都是觉得这个人不行,那件事做他的不对,而自己不会至于其中,更不会去承担,面对。只想保持自己的“清白”洁身自好。
而儒家是讲当仁不让的。当仁不让,就是我碰到了不好的事情,我不光保持自己的清白,我还要和而不同,我是为了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和谐,努力去做,去担当,去修复,去完善,而非自己看到别人的问题,看到他人出丑哈哈一笑了之,一走了之。
如果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具备了忠与清的品质已然是很好的了,但距离“仁”还差之千里,万里。
里仁为美,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中必有忠,清,而忠,清未必有仁。
水,无色无味,但无色无味的不只有水,无色无味也不能代表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君子和而不同,这不仅需要我们具备忠,清的品质?;挂弑傅溃?,义,等更多更为宽泛的品质。
古之圣贤,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要守大仁大义,拯救天下苍生,拯救国家,而牺牲自己的名节,甚至被人误解,甚至背负骂名,也要去力挽狂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才能称得上仁。
通过此篇的学习,让我深刻的意识到,生活中,不只眼前与自己关联的那些人和事,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和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品行。时刻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而非当下一时得失,一时成败。只有自己积累到了,格局到了,才能真正的设身处地的做到换位思考,做到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