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自我成长”俨然成为如火如荼的全民运动。壹心理、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行动派等等,这些平台是知识付费的引领者,带领我们去到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个人成长的途径也五花八门,比如读书、参加主题讨论、学习技能等等。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得不说,写作是一条非常值得探索的一条路。
我为什么建议通过写作来自我成长呢?
1、因为简单,潜意识顺着笔尖,会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
只要有纸和笔,就可以写出来我们内心的所有想法,像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一样,这里也会有抱持的空间,我们的思绪就这样稳稳地落在纸上。
自由写作的内容,往往会是信差,带着我们心底里的想法和需求,来到我们的眼前。你会发现好像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陌生又崭新的自己,那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潜意识会带着我们,到达内心的最深处,那里有最隐私的、最柔软的、也最原始的情感,这些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害怕去碰触的。也因为无法碰触,而无法了解,这块的能量也深深被埋藏。写作,就是让我们了解内心的未知,也重新唤醒内心的某种力量。
2、写作,是精神的故乡
毛姆说,阅读是个随身携带的避免所。我觉得,写作是一个随时可以回去的故乡。
齐秦的歌《外面的世界》为什么那么打动人?是因为有太多的共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外面世界的喧嚣让我们烦躁、当外面世界的残酷让我们无奈、当外面世界的复杂让我们疲惫的时候,我们无法每次都快速的回到我们的生理故乡,但我们可以很快回到这个精神故乡。它总是向我们敞开怀抱,在这里可以无限度地吐诉衷肠。我们的无助、我们的焦虑、我们的脆弱、我们的所有思虑,都可以被安放在某一个位置,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而不至于流落街头,或者蜷缩在被压抑的潜意识下面。
在精神故乡,我们倾诉完了,还可以踏实睡上一觉。休息够了,才能整装待发。
3、写作,是自体重建的过程
写作是让我们面对自我的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心理学家吴和鸣老师说,一言一行皆自传。是啊,我们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就像“自我”的一砖一瓦。
堆砌的多了,就有一个基本的建筑全貌。同时写作,可以把过去、当下、和未来都放在一个空间里,所以写作的内容显现出一座建筑物。也就是我们自体的现状。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可是有几个人敢于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你去看的话,这座建筑由于是未经设计的意识流作品,所以有可能是赤裸裸的毛坯房、有可能是承重不合理的摇摇欲坠的危房。总之,不是售楼处的样板房精致美观的样子。
但在设计师的眼里,总可以设计出更好的房子。
就像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在《自体的重建》里写道:他们都通过重组和重新安排,来尝试创造出具有整体、完全与新意义的结构。
所以,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审视着、思考着、推敲着。
如何让承重结构更合理?如何让空间的利用率更多?如何增置软装和灯光,使得氛围更温馨?